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性行动的结果,一是目标实现,一是目标受阻。后一种结果,客观上的挫折往往要造成主观上的挫折感,这就是心理挫折。处理好教师的心理挫折,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一、心理挫折与心理冲突(一)心理挫折概述心理挫折是人在通向目标的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阻碍时所产生的一种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懑的心理状态。它是一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2010,(13):25-27
挫折心理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谁都不是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的,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甚至饱经风雨和坎坷。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的心理挫折是指青年教师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阻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往往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种种疾患,从而影响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他们的前途,理想的实现,也给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正确处理农村青年教师心理挫折,是学校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心理障碍是青少年走上邪路的导火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班主任》2001,(1):34-35
心理障碍指人们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不能实现社会规定或自我预定的目标,从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有所丧失的体验,易导致消极情绪,严重时会导致心理失调,行为脱轨.而青少年处在儿童转变为成人的过渡期,极易受家庭、学校、社会不良环境和同伴中哥儿们义气的感染.由于脆弱的心灵经不起挫折与诱惑,他们会向邪路上发展,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心理挫折是指教师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阻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往往会给教师造成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种种疾患,从而影响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正确处理教师的  相似文献   

6.
耿永红 《甘肃教育》2014,(12):21-21
正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想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由于无法解决阻碍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个别中学生受到打击后,要么情绪失控,离家出走,自暴自弃,要么产生自杀行为等,这些都是抗挫折能力较弱的表现。因此,提高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又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心理学家将十三岁至十八岁的青少年归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间段的青少年逐渐走向独立,但是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个性极其不完善。此时的中  相似文献   

7.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文静 《教学研究》2004,(6):536-539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9.
[引言] 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而又无法克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任何使痛苦或不愉快得不到排除的因素都可称为挫折。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要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上讲,心理挫折是指人在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怒或沮丧失常的情绪状态。因此,教师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战胜心理挫折。  相似文献   

11.
钟秀伟 《考试周刊》2007,(10):56-57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对青少年学生心理挫折的预防与调适,试作以下探讨: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挫折,2、教给学生一些调节心态的方法和技术,3、引导学生确立合适的目标,调整抱负水平。  相似文献   

12.
挫折,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阻碍或干扰,即需要和动力无法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与情绪反应.挫折会给人带来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角度看.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遭到打击.致使预期的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状态。学生面对考试失败、学习困难、同学关系紧张、教师批评指责、家庭期望的压力等各种状况时.就会产生很多的困惑,遭受心理挫折,甚至会引起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分析挫折心理是指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因此,挫折心理也可以称为受挫心理,是由挫折引起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情况的阻碍或干扰,使学生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主观因素是由于个人的某种条件受限,如精神气质、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能体力等限制而达不到所期望的程度而产生挫折。由于这些客观与主观、外部与个体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就促使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具体说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李庆莲 《班主任》2023,(12):47-50
<正>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何积极看待及应对困境与挫折,是青春期学生需要修炼的一门功课。一、认识挫折及挫折应对方式1.认识挫折挫折,心理学是指个体在追求某个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或阻碍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挫折情境,二是挫折认知,三是挫折反应。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出现重要的转折,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发展,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不断发生.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等方面的制约,加之涉世不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其动机引发下产生的行为以及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困难.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但挫折不是失败,不少青少年学生心理失衡,就是因为把小挫折误认为大的失败.作为教育者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挫折,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心理挫折,改变思维方式,调整情绪,增强青少年学生耐受挫折能力,这是高校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造成挫折情境的轻重程度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类:一 客观外部原因引起挫折的客观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三个方面.1.自然因素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的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各种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使人们满足与实现动机与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如地震会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无法逃避;由于水灾淹没了农田使农民无法继续耕  相似文献   

17.
挫折是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的情绪状态.青少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青春发育期中的挫折,学习上的挫折,来自成人过高期望的挫折,以及人际交往的挫折等方面.统计数据表明,进入职业高中就读的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比例,明显高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例如,浙江省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及该市教研事有关同志,于2002年对10所职业高中进行的一次联合调研中,发现挫折心理的总检出率达到27.85.职高学生心理挫折的发生率接近30%,这是因为,时值初中毕业而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通常会这样来看待问题:考试竞争的失利、就读普通高中乃至就读高等院校机会的丧失,仿佛预示了自己人生理想的破灭,是一次重大的失败,因而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心理.  相似文献   

18.
当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干扰而不能克服,从而导致学生因无法顺利完成各项学习目标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挫折心理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及表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疏导自己的挫折心理,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任秀华  于锐 《教书育人》2012,(36):36-37
挫折心理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行为目标过程中受到某种干扰和阻力,使动机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紧张与消极的情绪状态。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其面临学习、情感、人际和就业等自我成才过程中的压力、障碍和困惑,体验到挫折而不能顺利实现目标或满足自身需要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严重者甚至产生心理失常,乃至走向自杀的道路。相关研究表明,12.17%的大学生经常或总是遭遇挫折情境,在所有遭遇挫折情境的大学生中,16.94%的人会产生较强或很强的挫折感。针对当前大学生应对挫折能力较差以及独立学院大学生生存状况,探究独立学院学前专业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干预体系的构建,可以为提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保障。一独立学院学前专业大学生挫折心理透析1社会认可度低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还是一个新生儿,师资条件、教学资源、管理模式、生源质量等方面都还处在初级发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角度看,挫折是一种情绪状态,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遭到打击,致使预期的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或沮丧、失意的情绪状态.学生面对考试失败、学习困难、同学关系紧张、教师批评指责、家庭期望的压力等各种状况时,就会产生很多的困惑,遭受心理挫折,甚至会引起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