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材料不够新颖一直是高中学生作文时感到困惑的问题。材料缺乏新意,不仅是材料陈旧、单调的问题,更是对材料的浅层次理解问题。要改变材料不新的现状,除了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现实生活中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材料外,笔者以为更重要是要能够变换视角,从已知的、旧的材料的各个侧面.多角度观察思考,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如对于一些历史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认为人文社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的选择要考虑到毕业后的去向、自由度这两个层面;研究问题的选择切忌大而无当、浮泛不实。所选“点”应该是有新意的、关键性的和前景广阔的“点”;同时,科研论文选题要把“点”置于“面”的整体之中予以统筹考虑,尽量做到选题系列化和小中见大。科研论文的创新要努力实现选题新、材料新、方法新和观点新这四项要求。  相似文献   

3.
作文贵在求新。写作文时,我们往往想选择一些新颖的材料,以求出新。为了求新,有人就走进了胡编乱造的误区。其实,平常的材料也可翻出新意来。一、选取新角度,旧中觅新。一般的材料都有多个内涵,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理解材料,选择相对新颖的角度立意作文,从而从旧的材料里翻出新意。  相似文献   

4.
学术论文的“新意”指创新性或者首创性 ,这是学术论文赖以优先推出的重要条件 ,也是作者和编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新意”是一个多维概念 ,关系到论文各要素的方方面面 ,观点新、结论新、选点新、角度新、研究 (或论证 )方法新、材料新 ,是对“新意”的全方位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选材对于写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要坚持围绕中心选材的原则,选择典型、真实、适量的材料,又要选择富有新意的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具体说来,选材要做到"四多四少"。多选择个性独特的新人物,少选择千人一面的旧面孔。大多数同学在作文中都会选择自己身边的人物入文,因为熟悉,写起来最容易。但有时,过于生活化或过于平常的人和事比较容易"撞车",很难写出新意。如以"关注"为话题作文。如果我们把"关注"点锁定在人物方面,那么就应该围绕着  相似文献   

6.
<正>作文是学生个性化的产物,缺乏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郑板桥说:"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文章要"新"要"异",这样才能吸引人、打动人。一篇文章如果尽是些路人皆知的"老"材料、"死"材料,那么文章就很难有新意,正所谓"文章切忌随人后"。作文千人一面、不具特色是目前许多学生的通病,究其主要原因是随大流,人云亦云。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呢?一、要新在细节——指导学生从平凡的人、事、物中挖掘  相似文献   

7.
好奇求新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吃菜总想吃些新品种、新口味,穿衣希望穿上新款式,登山向往新风景,听人说话期盼听到新见解;同样,读文章总想读到新观点、新感受。所以,我们写作应力求做到有点新意。怎样写出新意?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如何出新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奇求新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吃菜总想吃些新品种、新口味,穿衣希望穿上新款式,登山向往新风景,听人说话期盼听到新见解;同样,读文章总想读到新观点、新感受。所以,我们写作文应力求做到文章有点新意。怎样写出新意?不妨从以下三方面作努力:  相似文献   

9.
文贵创新,自古皆然。陆游的主张是文章最忌百家衣;郑板桥说文章要标新领异;叶圣陶也说作文贵有新意;对学生来说作文创新的能力是指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采用灵活多变的结构,以新颖别致的材料,创造出新的形象、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的能力。当然就一篇文章而言,可从立意、选材、布局、语言等方面进行创新,对于这方面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研究过了,在此就不谈了,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谈谈作文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篇“有创新”的作文要立意新,结构新,选材新,表达新,语言新。1.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新?①多角度思考,悟出新意。多角度,就是对作文命题多推敲,多琢磨,多出点子,多想门径,在比较权衡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中考考场的满分作文或是一类文,其共性是富有新意。要想打造出考场"新"作文,自然离不开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和多练笔,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应从题目新、语言新、结构新、立意新等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老在故纸堆中找材料,老师在文章中看到的材料不是屈原、陶渊明,就是李白、苏东坡,千人一面,没有什么新鲜感,且这样的文章根本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困惑。因而,要想学生的文章出新意,就需要在材料的现实性方面多下功夫。如何解决这个高中生写作中的老难题?需要在平时的写作中注重现实意识的提高,要提高,就要让学生有路子可走。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二、高三两年的教学实际对此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这次习作属于自由作文,既可写人写事,也可写景状物,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供我们同学写的内容十分广阔。问题是要把文章写好并非易事,那么如何把这篇文章写好呢?老师认为重在创新。一是内容,二是形式。要使文章有新意,首先要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一、人无我有。你选的内容,如果仅仅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会怎么写,结果就会与别人的材料雷同,无新鲜感。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在选材上要力争求异。二、人有我优。要力争使自己的材料高出一筹,可从材料挖掘深入,对材料的认识站得高,选材的着眼点新,摘取材料中的趣味…  相似文献   

14.
[习作要求]文贵在新,一篇有新意的文章会让人眼前一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老生常谈、平淡无奇的文章则会使人生厌,叫人失去读下去的耐心。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要创新求异,别具一格。那么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富有新意呢?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把习作写得“新”一点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题目要新题目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犤名师点拨犦好的题目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因此,一个有新意的题目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例如同样是写妈妈的文章,以《…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几年中考考场的满分作文或是一类文,其共性是富有新意.要想打造出考场“新”作文,自然离不开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和多练笔,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应从题目新、语言新、结构新、立意新等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提示语 选择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然而有许多考场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材料贫乏,内容干瘪。写人时,就只会罗列人物特点;叙事时,只说故事提要;议论时,只会生硬地“嫁接”。二是材料平庸,缺少个性。比如写老师,必写带病工作;写同学,必写乐于助人等。千人一面,毫无新意。三是材料虚假,违背常理。四是游离中心,不合主旨。选材不准、不实、不新,就会让阅卷老师不理不睬。  相似文献   

17.
冯清华 《师道》2000,(8):57-57
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怕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单调、乏味、缺乏新意.因此学生不会把完成作业看作是一种乐趣,只会看成是一种负担,对其产生恐惧感。要克服学生对作业的害怕心理,教师在布置每次作业时就要多花心思,力求做到:  相似文献   

18.
政治分析说明题一般有两种类型:文字说明题和数字图表说明题。一、文宇说明题的解题技巧1.解题技巧:对于文字题的设问,首先应分析材料, 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论述。分析时要注意几点:第一,找准切入点,一般是从基本理论入手进行分析,特别是看上去摸不着边际的开放性题目,首先要想到与书本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长江三峡》是一篇老课文,教师要力求教出新意。在教学时,可采用如下的步骤:研习文本,提出问题;整合问题,解决问题;读补充材料,观三峡变迁。老课新教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一是必须重新备课;二是大胆让学生提问;三是要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一、适时亮出新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基层单位管理的一项永恒主题,要想法设法把“老话”讲出“新意”,才能吸引职工。那么新思想从哪里来呢?一是在学好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中出思想。理论创新往往带来思想的解放,教育者要跟上理论创新的步伐,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用先进理论解读现实问题。要有敢于“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勇气和胆识,带头解放思想,努力使自己所讲的观点,与时代潮流合拍,与时代特征合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