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语用学知识解决一些中学语文课文文本中的语言范例分析.研究涉及的语用知识包括指代与照应、话语的前提(预设)分析、言语行为分析、言外之意分析.结合语用学知识对文本语言的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语言之外的意蕴,使学生学到“不能自己一望而知的知识”,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更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
培养语用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际,分析了语用学对英语教学的理论指导作用,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论,提出语境的设置在英语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适当的语境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其达到使用语言和正确理解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Pragmatics),即语言实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meaning in context),尤其注重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领域。80年代中期,D.Sperber和D.Wilson(1986)提出关联理论(relevance of theory),这是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 语用学是“推断语言在语境中意义的学问”(Fa-sold,1993:119)。语用翻译与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新模式。语用翻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联系实际学习应用,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语用能力观来指导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国内运用语用学理论来研究涉外警务交际的文章尚不多见,该文运用语用学的会话含意理论来研究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涉外警务交际中的应用。运用关联理论和跨文化语用学理论来研究如何在涉外警务交际中建立文化认同。在涉外警务交际中,还应该做到语言准确性原则和遵守法律原则。培养涉外警务人员的语用能力,恰当地运用得体性语言,以使涉外警务交际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主体对话部分语言交际色彩鲜明,从语用学出发,运用语用学原理设置了“感”“知”“行”三维策略,即从“因声求气”“话语关联”“读写结合”三个语用实践角度,完成对《烛之武退秦师》中言语内容的教学策略研究。教学中可运用语用策略使学生通过感悟、积累和实践训练达成知识建构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本文从语用学理论着手,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加世纪30年代提出,研究的是“符号与符号解释者之间的关系”。后来他又将语用学定义为“处理在一定行为内所发生的符号及其起源、用法和影响的符号学部分”。20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家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语用现象,开始从事语用学研究。20世纪70-8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随着当代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语用学家的视角也投向了外语教学领域,认为“外语教学应该以语用知识的传授为重点,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何自然、陈新仁,2004)。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以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关联理论(Sperber&Wilson,1986/1995)为例,它从人类的认知心理活动出发来研究语言交际活动,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示意—推理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过程,它“试图揭示信息接受者理解和推断信息发出者真实意图的心理认知过程,并试图从揭示语言理解的规律和原则来达到对语言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的是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从语用的角度展开对翻译的探索,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翻译界的关注。利奥.希金(Leo Hickey)汇编的论文集《语用学与翻译》从语用的多层面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如:语言的行为功能、预设、礼貌原则、相关原则以及合作原则、新信息与旧信息、前提与名示、时间指示与空间指示等。“翻译就是获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译文的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Leo Hickey:1999)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在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1999)一书中提出的顺应论(Adaptability Theory),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本文从顺应论的观点出发,旨在探讨翻译实践中文化语境的顺应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1顺应论介绍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在他的著作《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提出了“语言顺应论”,从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根据维索尔伦的观点,语言的使用,归根结底是“一个不断选择...  相似文献   

11.
语用模糊是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交际者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认知分析,并就如何运用语用模糊达到特定的交际效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学问.使用语言不能只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更重要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域下的使用是否合适得体.英语教学与语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语用学理论及语用原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就在日常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使学生通过使用语言,体会、巩固、掌握基本语用知识,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日语的寒喧语在日本是一种比较普遍但也是比较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它存在的最终日的不是实现语言中传达信息的功能,而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运用语用学中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理论来分析日语寒暄语,结合日语相关的文化背景分析,分析日语寒喧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语用学的方法对现有语码转换的理论和模式进行语用考察,全面解释语码转换的语用机制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培养语言使用者更得体也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晓燕 《海外英语》2011,(14):78-79
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较新领域,它研究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等指导外语教学,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解决在实际交流过程中遇到的语言不得体等现象,对于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车贴已成为一种马路文化,创意车贴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创意车贴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语用原则、语用预设和语用特点这三个方面。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创意车贴有哪些功能与特点,有利于从语言的全貌来认识车贴标语。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语用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对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意识到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成的语用功能之间差异的存在,以及不同文化对言语行为策略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意识,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使用者随着语境的变化而选择适当的语言,作出动态顺应;而顺应的意识程度不同,语言使用者所选择的语言也不同。“多元文化意识”在跨文化语用学中非常重要,这种意识的缺乏会造成交流障碍。本文从“你是哪国人?”谈起,分析该问题中的语用迁移现象,认为其原因是语用意识———主要是“多元文化意识”缺乏造成的。本文还针对如何具备多元文化意识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运用语言不得体、不合适或不合乎习惯而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语用失误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在外语教学中应引入语用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言变异现象在广告语中大量存在。从语用学角度讲,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正是广告的制作者利用变异语言的隐含意义,从而达到吸引、鼓动、说服其交际对象(消费者)接受其产品的目的。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可从语用学角度解释英语广告语中的语言变异是如何通过违反合作原则来表达其隐含意义的。英语广告语言变异现象在英语广告中有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