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提起"垂帘听政",人们马上就会想起清朝的慈禧太后:在皇帝座位后面垂下一张帘子,慈禧太后坐在帘子后面,朝见百官,决定国家大事,皇帝实际上成了傀儡,而就是在这张帘子后面,慈禧太后主宰着中国的命运。"垂帘听政"其实并非是慈禧太后首创,在慈禧太后以前,早就存在"垂帘听政"的旧例。  相似文献   

2.
1894年恰逢慈禧太后六旬寿诞,慈禧太后下令遵照乾隆朝旧例兴办万寿庆典。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战事愈发吃紧,加之清廷内部"帝后党争""和战之争",一度搅乱了慈禧太后的办寿计划,万寿庆典仍由颐和园挪至紫禁城如期举行。通过庆典,慈禧太后达到了加强其政治影响的目的,但也因故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时人将战争失败与太后奢侈办寿的历史记忆相联结,进行记忆重构,"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办寿"遂成为百余年来各方议论话题。对甲午年慈禧太后办寿经费来源进行考辨,探究庆典结束后清廷权力结构转化等基本史实,还原慈禧万寿庆典与甲午战败关联性政治记忆的塑造与诠释过程,有助于认识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流苏 《湖北档案》2009,(8):35-36
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疯狂捕杀"新党",戊戌变法失败,"钦犯"梁启超在日本公使林权助的帮助下,逃亡到日本.  相似文献   

4.
慈禧太后的一生奢华享受,而且特别注意身体内外的保养,如果单从一个养生学的角度出发的话,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的养生大家了。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皇权制社会,实现对"皇家"与"国家"的稳定治理始终是最高统治者着力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种"家国同治"的传统模式却因清末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权力关系和家庭角色而不得不改为"家国分治"。光绪帝作为"国主"在实现变法图强的过程中侵犯到了作为"家主"的慈禧太后的利益,为维护"家主"权威,在基于"家庭伦理"所产生的"政治伦理"的逻辑关系下,慈禧太后凭借出色的政治能力收归皇权,通过训政的方式又恢复了"家国同治"的统治模式。由此可见,"家国分治"和"家国同治"的转化既与清廷的政治传统有着密切关系,也与时局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透过戊戌政变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管窥清末"国主"与"家主"异化与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慈禧太后的一生奢华享受,而且特别注意身体内外的保养,如果单从一个养生学的角度出发的话,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的养生大家了。  相似文献   

7.
正庚辛之乱作为近代中国的一个"历史时刻",几乎在所有的经典叙述中都会提及。那么作为事变聚焦点的北京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本文以"仓猝出宫:慈禧太后携帝西逃出城路线"、"督抚转圜:从攻占到开献"、"京官:走与留的分野"、"百姓与拳民:天气作用下的身份转换"四部分,勾勒出历史瞬间的几个画面。一仓猝出宫:慈禧太后携帝西逃出城路线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清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猝间携光绪帝出宫西逃,由此开始了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流亡播迁生涯。关于两宫的出城路线,时人记载至少有三种说法:(1)出德胜门。如朱寿朋《光绪朝东华  相似文献   

8.
清德宗光绪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第11位皇帝,4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此后虽名义上亲政,然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光绪皇帝痛定思痛,卧薪尝胆,意欲变法图强,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以致变法失  相似文献   

9.
在慈禧太后统治的近50年中,中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不断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在守旧与革新的迷惘中,慈禧太后徘徊前进,太后的两张面孔,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杜以同  刘泽玉 《兰台世界》2014,(10):116-117
在慈禧太后统治的近50年中,中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不断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在守旧与革新的迷惘中,慈禧太后徘徊前进,太后的两张面孔,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礼教成为慈禧太后称帝的最大心理障碍,帝国主义侵略及国内社会动乱失去了称帝的社会环境,同时又受到皇党的制约。近代日渐泛滥的共和思潮大势更是决定了慈禧太后不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相似文献   

12.
袁甲 《兰台世界》2013,(10):57-58
封建礼教成为慈禧太后称帝的最大心理障碍,帝国主义侵略及国内社会动乱失去了称帝的社会环境,同时又受到皇党的制约.近代日渐泛滥的共和思潮大势更是决定了慈禧太后不可能登上皇帝宝座.  相似文献   

13.
怀仁堂,是中南海内主要建筑之一,位于丰泽园东北,原为仪銮殿旧址。仪銮殿于光绪时用三年的时间建成,慈禧太后迁入居住并在此殿召见大臣并处理政务。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把从事过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囚禁于瀛台,自己就在仪銮殿亲自训政,使得仪銮殿取代了紫禁城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候,国运衰微,大清王朝已成强弩之末.慈禧太后本人骄奢淫逸,上行下效,各级官僚贪污腐化;内忧外患之中,慈禧太后也看到了这一点,想搞一场“反腐运动”,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就在这时,一部《官场现形记》成了慈禧反腐的导火索.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在整理馆藏照片时,意外发现一张清代慈禧太后的照片(如图)。  相似文献   

16.
周明 《出版视野》2009,(6):46-46
许多人认为“老佛爷”这个称号是慈禧太后专朋的、独有的,这是误解。实际上并非如此,清朝历代皇帝都特称“老佛爷”。  相似文献   

17.
《现代声像档案》2004,6(5):14-14
包括“慈禧太后的葬礼”、“川岛芳子被判死刑”等在内的一批珍贵档案照片,将在年底举办的《百年老照片精品展》中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18.
活捉孙殿英     
魏白 《出版参考》2014,(3):20-21
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人物,此人既非文才出众,也非武功盖世,却因有过一次惊世之举——掘了清朝慈禧太后的基而臭名远扬。  相似文献   

19.
刘泽慧 《北京档案》1998,(11):42-43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采纳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主张,毅然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是年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同年的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变法宣告失败。这场维新运动虽然历时仅103天,但它是中国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20.
在近半个世纪里,慈禧太后以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女人的身份管理着这个古老的帝国。从同治到光绪,从保守治国到主持新政,慈禧漫长的一生,对应了中国近代最富戏剧性的时代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