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本文在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差别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随后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信贷渠道、利率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汇率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较弱。最后建议: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区域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区域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健  焦兵 《资源科学》2007,29(1):2-8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富集的油气资源没有推动西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居于全国中下水平,如何将油气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全国油气资源富集省份—陕西省为例,通过对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产生的投入产出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油气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分析了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活动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完善油气资源开发产业链条以规避“资源诅咒”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中的代表省份湖南省和广东省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货币政策的内部与外部传导机制,实证检验并分析了统一货币政策在湘粤两省产生的不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应考虑区域非均衡因素,提高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达到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青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21-22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之间的作用过程。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个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主要的日常货币管理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有着特殊的作用,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从货币政策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汇率影响效应、财富变动效应、信用供给可能性效应来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货币政策质量效果和货币政策的滞后性来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6.
上海与西部地区科技合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英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51-53,61
本文首先提出了上海与西部地区区域科技合作模式:园区合作模式、产业结构互补模式、企业联合模式和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然后对各种模式进行了风险分析和效应分析,最后确定了适合上海与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提出了上海与西部地区区域科技合作模式:园区合作模式、产业结构互补模式、企业联合模式和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然后对各种模式进行了风险分析和效应分析,最后确定了适合上海与西部地区的区域科技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5,(6):55-59
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均存在风险传导效应,且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高财务杠杆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强于低杠杆企业,且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风险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应纳入微观企业风险感知及响应的考量,避免企业风险共振而削弱货币政策的理论效力。  相似文献   

9.
谢乔昕 《科学学研究》2017,35(1):93-100
宏观调控政策对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已成为公司金融领域重要研究热点。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74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渠道及货币政策扰动对这种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研究显示:货币政策宽松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渠道在需求效应与供给效应两方面均成立;货币政策扰动负向调节货币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弱化货币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然利率的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然利率的定量估计,为货币政策紧缩与扩张状态的度量和描述提供了一个“基准”:当实际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对应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反之则为扩张性的。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我们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模拟了GDP偏移率与通货膨胀对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反应,发现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相比,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和较弱的价格效应。对这一检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间的缺口不仅可以合理地度量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而且可以作为货币政策制定和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预期及其依赖的信息,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资本市场信心不足及通货膨胀危险依然存在等情况下,更加体现出了预期及居民信心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框架,指出货币政策效应依赖于理性预期.此外,其他预期对货币政策效应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当前执行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增强公众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基础研究是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科技基础设施是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运用2003—2016年我国30个省区相关数据,基于经典生产函数形式,实证分析高校基础研究投入、科技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国范围看,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知识基础设施对区域专利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则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效应,高校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对区域专利产出产生影响效应确实存在。从各地区看,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对不同地区专利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基础研究和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对各地区专利产出均产生显著正向协同影响效应,且东、中部优于西部。基础研究和科技知识基础设施对各地区具有正向协同影响效应,西部影响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的内外溢出效应及其区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收集2000-2006年我国29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有关自主创新的面板数据,比较了FDI与产学研合作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与内溢效应大小,并就区域溢出效应大小不同作了理论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区域的技术溢出问题,从FDI和产学研视角,提出有效提高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单纯从人力资本存量的角度,研究FDI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效应,不足以完全揭示东道国人力资本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包含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角度,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对FDI技术外溢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结构特征。人力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将有助于区域从FDI中获益。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建立RD边际生产力的测量模型基础上,探讨了中国30省市1999-2010年间RD边际生产力对区域经济收敛的驱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D边际生产力对区域经济收敛存在显著的驱动效应,并且RD边际生产力驱动区域经济收敛存在1期滞后。研究还发现东部RD投入过量,西部RD投入不足,中部RD投入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泽  李东 《科研管理》2010,31(2):18-25
依据1995~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RD活动的溢出效果不同。区域之外的RD累积投入(技术引进费用)带来的TFP增长效应最大;企业RD累积投入对TFP增长作用的效果居其次;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RD累积投入TFP增长效应最小。区域自主创新对东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西部;技术引进对西部地区TFP的作用大于中部,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大于东部。同时不同类型的RD活动彼此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不同,这给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各个省市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的样本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国外R&D溢出的动态效应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国家层面,进口贸易渠道和FD(I外商直接投资)渠道的国外R&D对我国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OD(I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溢出效应则显著为负;在区域层面,进口贸易渠道的R&D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FDI渠道的R&D溢出效应呈现出中部最强、东部次之、西部为负的格局,ODI渠道的R&D溢出效应则呈现出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为负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专门研究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三种途径和对应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的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代宇 《科技创业月刊》2004,(12):152-153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已成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专门研究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三种途径和对应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的有效性欠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集群是当前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不仅对于中小企业获取规模经济优势具有积极影响,还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内中小企业发展又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与集群化的互动效应,以及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小企业发展程度差异问题,进而,提出发展中、西部区域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必要性与发展思路。本文研究不仅对于宏观部门有重点地发展区域经济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于解决后转轨时期中西部区域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