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贾平凹所谓的“大美”在其创作中,一方面来自于作品中的历史感,以及由意象世界构建出的粗犷苍茫;另一方面更在于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把握,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它使贾平凹的作品具有了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商州化作为秦化的子系统,具有秦化的浑朴厚重和楚化的神秘奇幻。出生于商州的贾平凹受商州化的濡染,其作品除了极富秦化意蕴外,对楚化同样表现了很大的亲和性,其作品体现了秦楚化的基本精神:浑朴与空灵,厚重与飘逸,务实与浪漫。其小说《废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秦楚化的孕育形成了贾平凹独特的创作个性,使他在地域化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3.
莫言作品长期以来未能引起教材编写者的关注,像刘绍棠、贾平凹、陈忠实、史铁生等都有作品人选教材,而莫言作品却因为题材和风格的特殊性一直未能人编中学语文教材。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鼎足否该入选中学教材的话题再度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4.
"乡下人"作家沈从文和"农民"作家贾平凹都以寓居于都市的"乡下人"自居,都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对都市文明的忧虑与对城乡文明的审视,在创作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因创作视角和创作模式等处的差异,作品中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内涵。就二人创作中对城乡文明审视和批判的情况来进行比较,沈从文作品中更多地凸现了对城的批判与讽刺和对乡的自然与美的赞扬,对乡的审视更多几分理想色彩,而贾平凹的作品中则对城乡更多一些双向的审视和批判,更多了几分厚重与苍凉。  相似文献   

5.
路遥和陈忠实是新时期陕西文学中颇具影响的两位作家,在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其作品中共同体现出的浓烈的恋土情结。旨在从农村的诗意化书写、城乡关系的凸显、乡土社会中做人三方面对路遥、陈忠实的恋土情结进行详细比较,较为清晰地缕析两人文学上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影响较大而又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除具有当代小说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独特的美学特征.贾平凹小说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使命感,对改革中文化与人的忧虑以及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现代意识相融合等特色.  相似文献   

7.
商州文化作为秦文化的子系统,具有秦文化的浑朴厚重和楚文化的神秘奇幻.出生于商州的贾平凹受商州文化的濡染,其作品除了极富秦文化意蕴外,对楚文化同样表现了很大的亲和性,其作品体现了秦楚文化的基本精神浑朴与空灵,厚重与飘逸,务实与浪漫.其小说<废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秦楚文化的孕育形成了贾平凹独特的创作个性,使他在地域文化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许多古老发达的民族差不多都有自已的史诗。各民族史诗产生的时代、表现形式等由于受民族特征、地理环境、社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和《诗经·大雅》中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虽然周族史诗的规模比较小,但如果将它们作为一组诗来看待,它们则比较完整、形象地描绘出周民族的创业、发展、建国的历史。我们通过两种史诗比较研究,既可把握史诗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认识史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贾平凹的《秦腔》和余华的《兄弟》这两部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的具体分析来探讨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趋向,在这两部有标志性的作品中,《秦腔》可以称做是一种模拟社会、模拟自然、模拟生活本来面目“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兄弟》是以夸张和怪诞的手法创作的怪诞的现实主义。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出现呈现出:新世纪小说重新回到现实社会,重新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一些关键问题,关注我们当代生活的精神状态的趋向。同时,也提示我们对文学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走深入民间的创作路线,因而作品染上了神神道道的色彩。然而,自《废都》始,就逐渐回归到现实主义的道路上,近作《秦腔》更是作了大踏步的后退,更加关注当下的中国农村现实;而《离兴》则过于粘着现实而失败。贾平凹已形成以神秘主义为表,以现实主义为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的中国小说界潮起潮落,“热点”复杂多变。从王朔小说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和衰落,再到陕西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各领风骚的作品,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叫“世纪末情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文学的平民化与平俗化是两个引人注目的流向。平民化以视点下移,观照普通人的生活为特征,体现出鲜明的平民意识,是当代文学开始真正关注现实普通人生的标志,可视为文学的进步。而以通俗文学为代表的平俗化,则以消遣性、刺激性为基本特征,体现出强烈的娱乐和商业意识。平俗化是顺应社会变革而勃然兴起的,契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两种趋向从不同方面丰富了当代文学,但在文学精神上是有所不同的,不应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贾平凹和史铁生为例,分析疾病对他们的人生及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在与疾病的斗争中,贾平凹与史铁生都表现出超人的毅力,但在人类的生与死的问题上,二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的作品中也表现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初,北京书市中,谭易手捧作品《红纸伞》在贾平凹收山作品宣传画下留影,照片刊发于报端之日,宣誓了商州文学新军的建制、崛起,至于被喻为商州新军领军人物的谭易,最终能否实践文坛第三次东征的历史使命,并与他的作文前辈陈忠实、贾平凹一道完成鼎足相峙的霸业,尤堪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与陈忠实作为"黄土作家"的代表,其作品囊括了社会各态的女性形象.而在女性的塑造上,通过不同的笔法,刻画出形态各异的典型女性,这也是对社会各侧面的成功描摹.同样对女性的真实刻画,但是在创作艺术手法、人物刻画艺术、创作理念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在文化方面,塑造女性人物的同时展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阻互融的现象,也形象地描写了现代文明融入农村文明的典型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的中国小说界潮起潮落,“热点”复杂多变,从朔小说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和衰落,再到陕西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各领风骚的作品,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叫“世纪末情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路遥与陈忠实分别创作了《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等代表作品 ,为陕军的崛起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创作同中有异 :路遥多反映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用一连串的奋斗者形象 ,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 ,陈忠实则在一个又一个富有内蕴的人物身上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诠释 ;路遥作品多以直线式结构叙写故事 ,陈忠实的作品多以网状结构展开情节 ;路遥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 ,按生活的本色 ,再现陕北农民艰苦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抗争精神 ,陈忠实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在对历史亦真亦虚的描绘中 ,表现出传统文明与道德的无形力量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9.
孟文荣 《文教资料》2011,(16):18-20
贾平凹是当代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始终对农村保持持久的关注和耐心的表达的作家之一,他从早期应景似的对农村人性、人情的赞美到今天独立探索当代农村将往何处去,在文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本文拟从贾平凹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农村改革者的形象,看贾平凹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朱瑞 《华章》2011,(28)
本文认为贾平凹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城市与乡村的对抗是其作品中很鲜明的特点之一,而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时下意识所流露出来的自卑心理.笔者试图通过阿德勒的自卑心理学理论找到理解贾平凹创作时的自卑心理对其作品的影响,从而对贾平凹小说的整体创作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