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聋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效开展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团体咨询是一种在群体环境中开展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各种团体活动如游戏、行为训练等,帮助参与者自我觉察、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尝试将团体咨询运用于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探索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十余年来,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学校已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尽管现在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作为该项工作的实施者,心理教师的自身心理成长问题,却未得到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工作特点,要求咨询师本人通过接受专家督导、一对一咨询等方式,来增加自我觉察,获得自我成长,这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心理咨询行业的共识。缺乏自我觉察的训练,会造成心理咨询师对长期困扰自己的问题不能加以觉察,这可能会影响其咨询效果,甚至对咨访双方造成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3.
心理咨询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助人自助,解决问题,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完善人格的作用。但在有些高校心理咨询状况不容乐观,有些学生是在接到心理咨询室的"邀请函"后被动咨询,主动咨询的数量极少,这样既造成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浪费,又不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与烦恼,存在一定的校园安全隐患。本文针对这种现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求助意愿和咨询行为,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制定提升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策略,使学生变被动咨询为主动咨询,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心理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引导学生激发自我潜能,完善人格,关注生命发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生命教育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建构转变课程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在教学中感受生命等教育路径,以期实现富有生命内涵的育人与助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朋辈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员心理训练的研究表明,训练过的学生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朋辈心理训练对校园自助助人气氛的形成,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微 《襄樊学院学报》2006,27(6):102-106
以独立学院和普通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成熟度和冲动性紧张因子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文、理科,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总体差异都不显著;女大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成熟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农村学生在疑心与妄想上的均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但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均分显著低于城镇学生。应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团体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当今素质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新生入学适应、深化认识自我、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合理进行情绪调节、保持心理健康水平等各方面。团体心理咨询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学校育人工作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关心上,而是拓宽到对学生的整个个性的健康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成长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在情感、思想、心理发展上需要教师、家长、社会的引导与帮助。本文旨在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着手,从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家校的紧密联络等角度,探讨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既是发展成长中的学生,又是“准教师”,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不仅影响自身的心理发展和成才,而且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师范院校有必要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学科类课程、普通学科课程、班级和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和辅导、优化学校的的软环境等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家长、社区配合,把外在的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使师范生具备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编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评价与期望等方面的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提出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开展特色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拓展心理咨询多样化途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面对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教师心理教育责任缺失等现状,需着力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政府部门、学校可利用行动实践策略、环境支持策略、主题培训策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则需借助自我觉察策略调整状态,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朋辈互助”是指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互相给予心理安慰、 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活动。本研究立足于朋辈互助的基本理论,着眼于朋辈互助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综合分析了其应用意义,探究朋辈互助具体操作的有效途径等问题。本研究表明:朋辈互助是中职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助人自助、团体互助的有效形式,比学校心理咨询涵盖的对象更多,针对性更强,能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值得在同类学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在学生沙盘游戏体验过程中,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其中,使用蓝墨云、美图秀秀等软件将其沙盘作品进行展示与分享,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学效果良好,对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自我觉察与体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能够不断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切性,从而满足初中生最为根本的心理需求。本文从文化建设、选修课程开设以及心理咨询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心态、让学生坦然面对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初中班主任要能认识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适切性的重要性,提升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提升初中教学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自我觉察是心理咨询师培养与保持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我觉察可以促进心理咨询师对自我的认识和觉知,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放下自我,真正表达出对来访者的同理心,更好地帮助来访者;能够帮助心理咨询师积累经验,保持和提高心理咨询技能。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我们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德育目标的要求,把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确定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并规划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三条途径:一是对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指导课,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二是对有心理健康发展障碍或心理疾患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矫冶;三是营造外部教育环境,办好家…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可行性措施(如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和活动。 “自主性”德育模式是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德育模式之一。概括起来就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八个字。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在人际互动领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讨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抛弃原有的病理的、固定的和治疗化的心理健康医学观,转而发展心理健康能力观,即通过提升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相关理论不足的现状,提出了三因素六功能模型,包括教师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以及关系觉知与沟通能力;对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自评量表和情景判断测验进行了综合,并从反思个人成长史、培养共情能力以及练习情绪调节方法和沟通技巧等层面论述提高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