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如何实现“对话式”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2.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对话主题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题各自方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对话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对话者达到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人”的学习的境界。如何使对话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创设适宜的对话情境。1、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  相似文献   

4.
“对话式”语文教学与智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 ,教育具有对话性 ,教学即对话 ,对话也是一种创造 ,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 ,对话者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 ,让他们获得知识 ,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 ,达到“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人”的学习境界。一、采用“对话式”语文教学 ,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1.打开兴趣之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有位科学家曾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动…  相似文献   

5.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对话者达到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掌握知识的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人“的学习的境界.如何使对话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语言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体现的是对话主题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题各自方向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对话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习惯相当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对话式”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去进行:教师在“对话式”教学中转变角色;巧设对话的话题;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提问”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侧重于学生敢问和教师会问。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而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都是源于对文本的解读。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它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主旋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人在知识中的“适意安居”。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对话式"语文教学 "对话式"语文教学以言语对话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但它所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2.
学法指导是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一项重要措施和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强化学习指导的五个有效的立足点,即学会理解、学会记忆、学会迁移、学会思维、学会操作。一、学会理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理解是正确并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法,因为教师的“教”法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法。如果教师只重“授鱼”,而不重“授渔”,那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必然也是僵化的、呆板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训练、指导学生学会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4本文提到的“实验课题”指的是2002年9月由中央教科所审批并立项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语文‘读写听说评探创’交融互进综合素质训练教学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以素质教育理论和大语文观为背景,力求通过“四变”(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人”,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能力培养)、“四走进”(即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走进生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四对话”(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四学会”(即学会自学语文…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尝试把“平等对话”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会上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下面以《项链》这堂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新教学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第一章写道:“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次确立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芙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启发思维 培养能力──中学化学程序启发教学实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从学校获得的知识不再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了,因而这些知识已不足以终生受用”.ti]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教育年限内。学会学习”,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永漠常青的知识结构,是程序启发教学实验的主要研究课题。一、程序启发教学实验的理论依据怎样使学生学会学习呢?我们采用了系统科学的方法,围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个主题开展了“中学化学程序启发教学实验”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是:从整体上规划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并在…  相似文献   

17.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的规定:“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师生要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能动建构意义的方式来获得的。“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学习,会学习是未来人的特征、“会学”相对于“学会”是层次更高的要求,意思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丽君 《学周刊C版》2010,(8):164-164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在这样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提问”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