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写例话提示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组课文的统帅,它既是课文基础知识的总结,又是基础知识训练的重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完一组课文,就有一点收获,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读写能力。因此,抓好重点训练项目的教学十分重要,必须把重点训练项目贯串在一组课文教学及习作练习的始终。下面以第七册第七组课文的教学为例,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现在社会教育事业讲究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羚羊木雕》,给我提供了进行素质教育的绝佳题材。下面就备课中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第七册共有32篇,其中讲读课文18篇,阅读课文8篇(兼6篇习作例文),独立阅读课文6篇。另外,还有8个基础训练。本册教材体现了以句、段训练为重点向五年级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的过渡和开始。全书安排了四个训练重点: 1.第一组和第五组是训练学生怎样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和怎样抓事情的重点。例如,第一组教材看图学文两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各一篇。《珍贵的教科书》是这组教材中的重点篇目,课文通过盼书→取书→护书→激奋前进的思路,叙事真切深刻,情节感人。要求训练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荔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荔枝》反映了母子、祖孙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本课,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这种情感得到升华,这是“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6.
一、课堂导入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一篇《羚羊木雕》的课文,请哪位同学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一下。学生复述:“我”和万芳是好朋友,在“我”不知底细的情况下,把一只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我”父母得知后,非常生气,因为这只羚羊木雕非常珍贵,他们要求“我”一定要把木雕取回来。我觉得非常为难。二、提出问题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能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学生甲:我不能理解。我觉得“我”去取木雕时,会伤害“我”和万芳之间的感情。学生乙:我能理解,因为这只羚羊木雕毕竟是太珍贵了,小孩之间互相送这么昂贵的东西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7.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8.
这组课文侧重于读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教学生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一、关于教材1.本组各类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南湖》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篇看图学文,要求学生从观察图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种子的力》是本组的讲读课文.第十册第一对课文第一组读的重点是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组写的重点是要求有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这两组课文是互相配合的.本组读的训练要为下组写的训练奠定基础.《种子的力》是一篇重点课文.在本组中要教会学生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新知识学习阅读课文《工人代表》、独立阅读课文《黄河颂》.这样,学习读写例话《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课本七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意在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 笔者认为,对于《羚羊木雕》故事里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发生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所发生的两组矛盾。如果用原有的眼光和观点来看这一《羚羊木雕》,未免视野狭隘,看法偏颇也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友谊与江湖义气 故事的主人公“我”是一个内心充满友情、珍惜友情的小孩。在课文里,坚持诚信的“我”的呐喊和反抗是无…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吉林教育》2000,(7):53-53
朗读是通过声音使文章的内容再现。绘声绘色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展现的环境中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他们仿佛在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感受着人物的思想脉搏,体会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的创新型提问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的创新型提问艺术是指那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提问设计思路和提问方式方法。一、迁移式提问学完《羚羊木雕》课文内容后 ,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学了《羚羊木雕》 ,我们对万芳及其父母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理解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是怎样处理的 ?”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让学生联想与课文内容相似的自己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矛盾的事。这样把语文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感悟、共鸣、联想倾诉出来 ,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各个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时,不应只是从文字学习的层面讲授,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领和点化,以课文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为切入点,加强情感教学的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心理健  相似文献   

13.
一、把握联系 ,领悟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共有三篇课文 ,这组课文都是围绕景物描写选材 ,歌颂祖国河山的美丽 ,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陶冶。本组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这是着重从培养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 ,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 ,要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 ,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鸟的天堂》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 ,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 :一是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并使学生把这些知识转换成阅读、写作的基本技能。阅读教学研究的不仅是阅读的课文,更重要的是研究阅读这一活动的过程,研究如何把阅读过程中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教给学生,最终达到使学生能自能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而阅读课是为了培养学生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主要不是为了获取课文中的信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把注意力更多地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编选了一组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感情真挚细腻,亲切有趣。对于刚刚迈进初中生活的孩子来说,读来确实是赏心悦目!但是,第二课《羚羊木雕》却冲淡了这种韵味,使本单元课文大为失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 第六册第七单元教材以“赞扬国际友谊”为主题.《卖木雕的少年》是本单元第三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旅行非洲南部,对非洲木雕爱不释手,却因木雕沉重只能放弃。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他一个木雕小象墩。本课语言亲切,叙述详略得当,对莫两奥图尼亚大瀑布一笔带过,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少年送木雕等情节上。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一堂课里,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课文,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结合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学生自学《桂林山水》的  相似文献   

19.
第六组 本组是侧重读的训练重点,即“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三篇课文都写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崇高情操。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学懂课文,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感动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熊倩 《南昌教育》2006,(1):32-34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笫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