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征服,也就是白我克制,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好自己。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相似文献   

2.
中考作文,不仅考生关心,整个社会都很关注,因此老师十分重视作文备考工作。为了有效备考,老师们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一、不该做什么——勿入误区作文的应考训练和常规训练应该是有区别的,当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5,(11B):11-13
呵斥、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遵守家规吗?放任自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规范与自由是一对矛盾体。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松?在家规的实际运用中。把握规矩的“度”。有张有弛,有严有松。才能让孩子既懂规矩又有自己的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爸爸,你不理解我”“不,我偏不那样”,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反抗声。父亲多半会生气,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然而转念一想,是否在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了孩子?  相似文献   

5.
作文的应考训练和常规训练应该是有区别的,当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不该做什么,不要陷入下述种种误区之中,那样会耗费师生巨大精力,结果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6.
作文的应考训练和常规训练应该是有区别的,当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不该做什么,不要陷入下述种种误区之中,那样会耗费师生巨大精力,结果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心理教育的过程是"助人自助、助人自悟"的过程.心理辅导不是要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我们对他的帮助,让他自己悟出来是对还是错;不是由我们告诉他,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通过我们的启发,让他自己选择"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就是心理教育的重要过程,是和一般的说教过程重要的区别之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化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赵晔 《辅导员》2010,(14):48-48
当自己是学生的时候,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决定着我们的一切;当自己成为老师的时候,便也顺理成章地想决定学生的一切。然而,新课改的到来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也重新回忆起自己的学生生活。原来做教师的有那么多的不该:不该让学生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学习,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该高高在上,更不该冷若冰霜。认识到这些以后,课改中我积极主动地改变着自己,改变着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乳罩于本世纪30年代起源于欧美,很快便风行全球,现已成为广大女士们的必备之物.为什么要戴乳罩,什么时候该戴,什么时候不该戴,选购什么样的乳罩最适合自己?等等这些问题恐怕很多常戴乳罩的妇女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10.
我提出童年人生设计的理念以后,有人质疑,孩子那么小,他们懂得什么?他们怎么知道长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他们知道学法律、当律师是怎么回事?你让你的孩子当律师,她快乐吗?幸福吗?这就是她想做的吗?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流利地说出有关学校场所的名词,而且能用This is…/That is…的句型来描述自己学校的各个场所;重点、难点是Is this/that…?的用法。通过谈论什么该做和什么不该做,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2.
"多嘴"是指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但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却不是听者单方面认定的。喜欢多嘴多少有点令人厌烦,但在面对某件事情众人哑然退避的时候多嘴的未尝是一件坏事。因此,一个人是否真正多嘴要因事而异。闵雅的作文描写的是一个小女孩三次面对小偷时一次比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在我看来,对孩子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最为重要。心理素质包括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和思辨能力。一个人能分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且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去做应该做的,就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我们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教育》2013,(2):2
<正>作为老师,我们不该总是问"我教得怎么样",而是该多想想"我该教什么,我该怎样教"。教育是一份良心职业。做一名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看着学生们充满童真、满是期待的面孔,觉得自己对他们很重要,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让他们迅速成长,个个都  相似文献   

15.
小笛姐姐:我是个很糊涂的人,觉得自己整天浑浑噩噩的。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难题:许多事放在那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几条路摆在前面,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不该走哪条。一碰到这些,我就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小良同学:读了你的来信,我认为你的苦恼源于你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有哪些不足,所以才会导致你遇事六神无主的现象。正确地认识自己,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智慧。那么,该怎样认识自己呢?这就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智商(英文简称IQ,一个人与相同年龄或同社会阶层的人相比较智力的…  相似文献   

16.
幼儿阅读标志三步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志是由形象的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它以自己独特的图形语言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图形代表语言。随着现代生活内容的丰富,标志也越来越多。因此,阅读标志也是培养幼儿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之一,是一种新的阅读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语文课堂日常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有:1.大多数课件的制作是以教为主,仍是按线性顺序展开教学内容,缺乏更强的交互性;2.忽视多种媒体的组合,有的教师把许多本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由计算机代替,影响教学的效果。3.把握不好使用的度,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用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用最恰当等。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  相似文献   

18.
杨玄章 《大学生》2014,(12):58-59
正什么时候该坚持己见,什么时候该顺势而为?很多人回顾职业生涯初期所坚持或放弃的事时,多少都会有些后悔和遗憾。有句经典的职场笑话叫"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却放弃了不该放弃的",这其实是很多新人的真实体验。经过了多次失败的选择后,不禁感叹:"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为什么我总是选择错误?"  相似文献   

19.
呵斥、打骂,就能让孩子乖乖遵守家规吗?放任自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吗?规范与自由是一对矛盾体。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不该管?什么时候该严,什么时候该松?在家规的实际运用中,把握规矩的“度”,有张有弛,有严有松,才能让孩子既懂规矩又有自己的空间。八条必须遵守的家规妈妈跟希希约法三章:“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不能赖床,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你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天早上,希希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当她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  相似文献   

20.
中规中矩的称呼,是避免师生角色失调的良方,它可以提醒学生:师生在学校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整个社会对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方式都有期待,偏离这个期待,就会遭到异议或反对(此乃角色期待),因此我们要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此乃角色领悟),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此乃角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