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楷后期的禅画,大胆扬弃了前人细笔画的技巧但保留其力求神似的观念进行创作,借用极度夸张的笔墨活现自己内心的图画形象,这与其说是诗人个性狂傲不羁所致,还不如说是庄子“游”的精神的体现。梁楷个性中的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不为外物所累的精神,又恰好与庄子“无待而游”的理想相契合,从而在画中塑造了各种随意性极强的艺术形象,开创了大写意人物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笔墨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亦是"个性"的表达。既要传承中国水墨画的深厚底蕴,又不能丢了学生天真烂漫的个性。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精神世界,寻求他们的喜爱事物作为支点,运用媒介使学生对笔墨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向于传统画学的渗透,注重欣赏的选择性,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学生对传统画学的表现力与鉴赏力。  相似文献   

3.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明清时期,对这种风格加以改造,直接导入写意画的道理,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梁楷的绘画特点及其与传统人物画的关系,探讨梁楷的水墨人物画对传统人物画的影响,从而明确他对传统写意人物画中的水墨表现做出的贡献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一幅极为重要的作品。然而,在两宋绘画艺术自由发展的良好氛围中,梁楷泼墨人物画的探索却并未产生应有的影响。本文尝试从梁楷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环境及其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浅要分析梁楷泼墨人物画艺术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作品是追求个性的。学生也是各具不同个性的,如何把学生的不同个性转化成美术作品的个性,让他们画出个性来,使儿童个性品质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有益的培养,这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新课题,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浸染了江南诗性精神的天才艺术家徐渭,以他独立不羁的个性、狂傲不屈的豪情、真我本色的基调,创造出纵横不可一世的水墨大写意画法,使明代后期的画风为之一新。他不仅用他的画诠释了江南诗性精神的内涵,还用纵横涂抹的大手笔为江南诗性精神涂抹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梁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禅画画家,凭借"减笔"和"泼墨"在宋代画坛独占一席,他将无形的禅意通过有形的笔墨表现出来,深深打动着观者。其墨画禅意主要表现为:不拘一格的构图的"形",飘逸或狂放的人物的"形",洒脱随意的用笔的"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富含禅意的格式塔整体。  相似文献   

9.
也日渐成熟。梁楷的长卷《八高僧故事图》,就表现了这种成熟的绘画气象。宋画大多缜密谨严,唐时的丹青倾向到此时已整理为丹青以外的水墨世界,山水、花鸟、人物分科,工笔、写意并行,且文人画兴起后,又注入绘画以文人诗意气氛。梁楷是水墨写意人物画的鼻祖,他的几张作品如《布袋和尚图》、《六祖伐竹图》、《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等,在绘画史上享有较高的盛誉。我们把水墨技法的最早尝试与成功,归功于梁楷。那几张画以后,中国绘画似再无如此恣肆癫狂的状态再现。这件《八高僧故事图》是较工整的一件,与当时宋画的风格并无二致,但从中体现的写意风格却为同时代绘画少有。绘画表现了八位高僧,各有故事记载呈现。第一幅《达摩面壁·神光参问》,第二幅《弘忍童身·道逢杖叟》,第三幅《白居易拱谒·乌巢指说》,第四幅《智闲拥帚·回睨竹林》,第五幅《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第六幅《灌溪索饮·童子方汲》,宋代是一个理性的时代。中国绘画自战国秦汉发端,经过唐代到宋代归纳整理,已几乎尽如人意,许多画科趋于独立,技法第七幅《酒楼一角·楼子参拜》,第八幅《孤篷芦岸·僧倚钓车》。  相似文献   

10.
艺术感言:在我的绘画历程中,始终追求着中国画创作上的独特个性和形式,探求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2010年我进入北京画院石齐艺术工作室深造,有幸在当代绘画大师石齐先生身边么聆听教诲,接受了系统的中国画理论与技法训练,让我真正体会到中国画的韵味和魅力。石齐先生倡导的是三相并举的新中国画大视觉画风,强调张扬的个性与多变的形式相结合,突出以笔墨第一位、风格第一位、品味第一位、时代性第一位的精神内涵。把中国画的"笔墨"当做元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把笔墨、色彩、结构,等多种元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美术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发现可喜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新问题,一些与新课改不和谐的“音符”。一、教师的不敢“出手”这里的“出手”,指的是教师做示范画。《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美术课上,教师由原来的做示范画慢慢地转变为少做示范画或不做示范画。原因是教师做了示范画,学生会照着教师的范画作业,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可从绘画的内客、形式、题材、功能、创作方法、物质材料、观念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去划分绘画的种类;或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民族,去探讨、比较它的文化性。当我们把中华民族绘画.放在世界民族绘画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就发现中华民族绘画的历史发展的自身特点,那就是从社会分工,绘画劳动性质的方面来看,出现了画工画、画院画、士夫画、文人画和民间画五大画种。民族绘画的发展史表明:它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劳动分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原理是息息相关的。这就给我们探讨中华民族绘画同世界民族绘画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提供了历史的和思想的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的戏剧文化源远流长,苏奇灯笼画所在区域现有戏曲剧种13种,几乎囊括了黄河流域的半数剧种。文章通过对苏奇灯笼画题材与戏曲文化的互动与耦合、苏奇灯笼画绘画风格对戏曲形象的借鉴、苏奇灯笼画与戏曲的精神互动等内容的阐释和分析,归纳出苏奇灯笼画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核,探讨了苏奇灯笼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鉴赏家、书法家张葱玉(张珩)曾预言:张大千伪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张大干仿南宋人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鉴定大家吴湖帆,吴将其仿品断为自家祖上所藏而高价购进;20世纪20年代,上海"地皮大王"、收藏家程霖生以六千大洋买进朱耷的<花卉图>四条屏,每幅高一丈二尺,阔一尺余,这也是张大千所仿;日本最权威的绘画类书籍<南画大成>中所刊录石溪<山水图>,也是张大千与何海霞一起仿造的.张大干仿制了几幅石涛的炕头小画,其中有一幅是虎.  相似文献   

15.
大学是培养人的机构,作为教育机构,其育人的功能是共同的,因而大学精神具有其共性。另外,大学是多类型的教育机构,大学类型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导致了大学精神的多样性。因此,大学精神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各大学在培育大学精神时,要根据学校类型,在突出个性精神的同时,不可忽视共性精神,做到大学精神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是对纳西族传统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论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主张和现代东巴画艺术个性美,指出这种表现为艺术追求、美学主张的美学思想,其实质已经是一种美学精神,它体现着民族先民的审美化特质,对今人和后人都具有极大的启迪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是美术教育之永恒的话题,各省市教育部门每年都会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幻想画是科技创新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个性发展,与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不谋而合。因此,将科技创想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和内在欲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画的主流而言,始终有一个难以具体把握而又处处存在的精神在起作用.同时中国绘画还有其自身的特殊语言系统。追求精神和语言的同步与同一,对画家来说意味着同时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既要培育思想与感情的深度,又要探索形式语言的精粹性和个性,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含而不露、并且自然而然地将两者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9.
"画"与"写",是两种绘画境界和形式语汇的融汇。从比较美学视域看,"画"与"写"折射的是中西绘画不同的形式语汇与艺术精神。"写"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画"体现了西方绘画的求真精神。二者互参互补,有助于当代画家弘扬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探索出自己的创作新路。  相似文献   

20.
新文人画在艺术形式上强调个性,强调艺术形式语言;在内容上反映关心民众疾苦,为人为师之风范,民主观念的萌芽,博爱的表达等,是一种具有个人特征的中国画,是中国画内在精神的表现,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