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现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中学教研》2006,(5):22-23
发现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他主张“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人们掌握一个概念、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发现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依靠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的发现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发现教学法”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发现,由“消极应付”转化为“积极学习”.  相似文献   

2.
王雪 《天津教育》2003,(3):40-40
引导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科书的结构特点,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处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固有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去亲自发现事物的结论。引导教学法就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研究问题、总结规律,最后获得知识为目的。因此,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索创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一、“引导”中体现“主导”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  相似文献   

3.
张波 《教学月刊》2004,(7):47-49
引导发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情境,引出一个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精髓和核心就是,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本质上属于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采用了引导发现模式呢?什么时候采用该模式呢?怎样才算用好了该模式呢?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姜红 《广西教育》2014,(9):110-110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学有所获。只有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不是教师口干舌燥看似高屋建瓴,实则于事无补的喋喋不休的引导,而是让学生“有米而炊”,变“空中楼阁”为脚踏实地。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随时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积累素材,并灵活运用素材,才能为文章增光添色。  相似文献   

6.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一种强调引导、注重发现的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其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引导;发现;讨论;应用。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求得知识,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爱学”,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题。数学就是在不断发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学中的“发现”不同于科学家发现新事物,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教材中由前人和他人开拓的线路进行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发现’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发现”,即由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由于在教学中受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目前…  相似文献   

9.
钟茵 《广西教育》2014,(1):95-95
近些年,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山区农村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的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比较落后、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有必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乐”起来,引导学生乐学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一、引导发现,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学生进入“创新”境界是 主动发展的高层次境界。所以教师要想 方设法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并力求使 之持久燃烧。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们,而应当引导学 生去发现它们,独立掌握它们。”斯宾塞 指出:“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 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当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 中,老师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 主动求索,把新旧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些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越熟知越好,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清楚学生思想动态的情况下,把握引导孩子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做为教师,有时对孩子的情况“装糊涂”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引导—探究”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发现、探究中有所体验和感悟并内化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育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引探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框架(一)基本内涵“引探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变教师的教为“引”,变学生的学为“探”,把教师的讲课过程变为创设情境和组织学习的过程,把学生被动的模仿学习过程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再发现的过程。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把“引”“探”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为…  相似文献   

14.
刘贵珍 《甘肃教育》2013,(24):91-91
诱思探究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这就是说教师不能仅“传道、授业、解惑”,而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启发、诱导、激励,使学生能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使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和谐统一,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他从青少年和儿童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出发,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定的问题,按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答问、讨论等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本文是运用“发现法”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探索研究“动量动量定理”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使教学主体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教学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过程的现代化使教师从“教师”变为“导师”。引导学生入门,指导学生选择学习媒体,辅导学生学习并疏导其心理。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在教学上,我引导学生勤思考,允许他们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经常为他们营造新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教师只有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因而教师应具备“求真、求实、求新”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9.
谢阳 《广东教育》2005,(8):32-32
一、学习探究自主化。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教材和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实际出发,充当一名“编剧”和“导演”,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学习情境,设计出适合学生不同个性的角色,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用各种方法去发现,获取新知识。  相似文献   

20.
李庾南 《江西教育》2002,(18):18-20
一、“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是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高度民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主动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主体性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向是:运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交往开放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