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合成一系列关于Eu(Ⅲ)/Gd(Ⅲ)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_(1-x)Gd_x(BA)- (TTA)_2Phen(x=0~1),配合物Eu(BA)(TTA)_2Phen比配合物Eu(TTA)_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_(1-x)Gd_x(BA)(TTA)_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_(1-x)Gd_x(BA)(TTA)_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_2Phen与Gd(BA)(TTA)_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希夫碱双冠醚与稀土硝酸盐配合行为的研究。在乙腈溶剂中合成了固态配合物3Ln(NO_3)_3·L·9H_2O(Ln=Y·Eu·Gd·Dy·Er·Tm·Yb和Lu;L=C_(32)H_(44)N_2O_(10))。通过元素分析,金属离子配合滴定,差热和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考察了配合物在一些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合成了三个镧系膦酸基乙酸配合物,[Ln(O3PCH2CO2)(H2O)2](Ln=Tb,1;Ho,2)and[Ho(O3PCH2CO2)(H2O)2]1/2(3).比较了这三个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对红外光谱的主要特征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Fe(MeCN)_2(H_2O)_4]·HL (1)由FeCl_3·6H_2O、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H_4L)在乙腈(MeCN)的水溶液中反应获得,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在配合物1中,阳离子组分[Fe(MeCN)_2(H_2O)_4](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含有Fe(Ⅲ)中心是六配位,呈现八面体几何形状,其中两个乙腈分子互为反向占据Fe(Ⅲ)中心的轴向位置,四个水分子在赤道线与Fe(Ⅲ)配位.阴离子HL(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提供电荷平衡,其平面处于近似垂直于两个乙腈分子所在的阳离子轴.有趣的是,配合物1通过水分子、酚羟基与磺酸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和乙腈分子与阴离子上苯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_(10)H_(17)FeN_2O_(12)S_2,M=477.23,空间群为I-42d,a=b=13.304 2(10)?,c=21.484 8(4)?,α=γ=β=90°,V=3 802.85(8)?3,z=8,D_c=1.667 Mg/m3,z=8,D_c=1.667 Mg/m3,R1=0.0404,wR2=0.0957.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H_2Salen)及其与5种金属离子(Co~(2+)、Cu~(2+)、Nd~(3+)、Gd~(3+)、Er~(3+))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推测H_2Salen化学式为C_(16)H_(16)N_2O_2,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M(Salen)](M=Co、Cu),[Ln_2(H_2Salen)_3·(NO_3)_6]·3H_2O(Ln=Nd、Gd、Er)。以空气为氧源,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Co(Salen)]催化氧化安息香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DMSO为溶剂,反应温度75℃,时间45 min,KOH加入量和催化剂投入量分别为底物安息香的25 mol%和10 mol%。在该条件下考察了不同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效果。其中[Co(Salen)]催化性能最好;[Cu(Salen)]的催化效果次之;[Ln_2(H_2Salen)_3·(NO_3)_6]·3H_2O则有负催化的作用。重点研究了NaY负载[Co(Salen)]的方法及其循环催化效果,循环使用3次,催化效果稳定仍有58%的产率,催化剂套用回收方便。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对称六齿配体 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含镍(Ⅱ)双核配合物[Ni_2(EDTB)·2H_2O·(CH_3COO)_2][C_6H_4(OH)COO]_2·CH_3CH_2OH(Ⅰ)的合成.对(Ⅰ)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的研究.推测配合物中每个镍(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间苯二甲亚胺双 (苯并 - 1 5 -冠 - 5)为配体 ,合成了十三种双冠醚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 ,Ln(Pic) 3·L·nH2 O[Ln=La ,n=5 ;Ln =Pr -Yb ,Y ,n =3 ;L =m -C6 H4(N =CH -B - 1 5-C - 5) 2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 ,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铜(Ⅱ)与DL-丙氨酸的配合物Cu[H_2NCH(CH_3)CO_2]_2,并且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2064(5)nm,b=0.9569(4)nm,c=0.8942(4)nm,α=γ=90°,β=110.836(6)°,V=0.9647(7)nm~3,Z=4,D_c=1.899g·cm~(-3),F(000)=572。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d电子在配位场谱项间的跃迁产生的配位场光谱和从配合物内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电子的跃迁产生的电荷迁移光谱,分别说明了d~5构型的Fe(H_2O)_6~(3+)或Mn(H_2O)_6~(2+)的颜色和Fe~(3+)不同配合物颜色深浅的原因。并依据群论方法表述的光谱选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4-(3-吡啶基)苯甲酸(4,3-Hpybz)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镉(Ⅱ)配位合成一个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d(4,3-pybz)_2(H_2O)]?8.5H_2O(1).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及单晶X-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三维结构.配体4-(3-吡啶基)苯甲酸采用三齿配位模式即一个螯合羧基上两个氧原子和一个吡啶基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配合物1包含有游离的水分子占据空穴,但是热重和客体交换导致配合物1的骨架不可逆塌陷.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强烈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稀土金属Pr与β-丙氨酸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测定,具体结果如下:化学式C_(18)H_(50)C_(16)Pr_2 N_6 O_(41),分子式{[Pr_2(β-ala)_6(H_2O)_4](ClO_4)_6·H_2O}_n(β-ala=β-丙氨酸),三斜晶系,Pi空间群,晶胞参数:a=9.388(1)A,b=12.906(2)A,c=21.690(4)A,α=76.90(1)°,β=81.04(1)°,γ=83.23(1)°,Z=2,Mr=1503.18,D_c=1.982g/cm~3.配合物为无限链状分子,Pr(Ⅲ)离子为九配位的单帽四方反棱柱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8,(5):57-59
用2,3-吡嗪二酸作为配体和碳酸锶反应合成2,3-吡嗪二酸锶配合物([Sr_2(pdc)_2(H_2O)_7]·H_2O,分子式:Sr_2C_(12)H_(20)N_4O_(16),H_2pdc=2,3-吡嗪二酸),以该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合成碳酸锶,分别用X-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对碳酸锶分别进行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粒子的形貌。结果表明,温度对合成的碳酸锶粒子的形貌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乙醚缓慢地扩散到六水合苦味酸锰的DMF溶液中的方法得到了标题配合物[Mn_2(Pic)_4(DMF)_8](Pic=苦味酸根阴离子)并进行了X-射线结构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为:a=15.2561(12),b=19.6756(16),c= 12.1328(10)■,β=94.4010(10)°,V=3631.2(5)■~3,Z=2,C_(48)H_(64)Mn_2N_(20)O_(36),M_■= 1607.07,D_c=1.470g/cm~3,F(000)=1660,μ=0.451mm~(-1),最终的一致性因子R= 0.0424。在不对称单胞中存在着两种配位环境相同的Mn(Ⅱ)离子,四个DMF中的羰基氧原子和两个苦味酸根离子中的酚氧原子直接和Mn(Ⅱ)离子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文[1]献合成了三元配合物[La(C_9H_6NO)_2(C_6H_5COO)]·H_2O,通过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利用Hess定理设计了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循环,并在常压、298.15 K下,分别测定了七水氯化镧、苯甲酸、8-羟基喹啉以及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焓,求出了298.15 K时配位反应的反应焓,并进一步计算出了三元配合物[La(C_9H_6NO)_2(C_6H_5COO)]·H_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相似文献   

15.
在乙腈中,水合硝酸钇同冠醚4′—NO_2 B15C5形成了一种浅黄色的固态配合物:Y(NO_3)_3·NO_2B15 CS·3H_2O。通过元素分析、差热与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普通溶液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i(py)_2(CH_3COO)_2(H_2O)_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8.8434(7)nm,b=11.7457(9)nm,c=7.5726(5)nm,β=106.936(3)°,V=0.75247(10)nm~3,R=0.0605, wR=0.1824。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个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14种新的固态稀上元素配合物(除C_e,P_m,L_u外),它们是用稀土的硝酸盐与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4苯二酮(简写为H_2L)在乙醇—水溶液中,于PH=5.8~6.0条件下反应而制得的.配合物的分子式为RE_2L_3·nH_2O(RE=La,Nd,n=8,RE=Pr,Sm,n=6.RE=Eu,Gd,Tb,Dy,Ho,Er,Tm,Yb,Sc,Y,n=5).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紫外,红外、质子核磁共振,热分析和荧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根据以上研究,认为配合物具有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新的巯基乙酸、异烟酰肼合锑(Ⅲ)三元配合物:[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经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中红外、远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对XRD谱指标化,确定其晶系和晶胞参数,[Sb(C2H2O2S)·(C2H3O2S)·C6H8N3O]Cl:a=1.1858nm,b=2.3671nm,c=1.3850nm,β=87.67°;锑(Ⅲ)离子是通过N原子、S原子和O原子参与配位形成五配位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以2—(4,5—二甲基—2—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为代表,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噻唑偶氮间苯二胺类试剂与钻配合物的溶液平衡。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着四种质子化型体C_oR_2H_3~(3+)、C_oR_2H_2~(2+)、C_oR_2H~+和C_oR_2,它们之间存在着三级离解平衡。这四种型体中C_oR_2H_2~(2+)具有较高的摩尔吸光系数,且能在较宽的酸度范围内存在,是适宜于分析应用的型体。作者还测定了配合物的三级酸离解常数PKa_1=-4.64,PKa_2=0.68,PKa_3=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