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作文起步阶段,让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习作,分享成功,增强自信,是中年级习作教学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究其原因,存有以下症结: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训练一般从中年级开始。中年级作为低年级与高年级的“纽带”,习作教学也自有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3-4年级重在减少束缚,使学生自由表达。中年级习作教学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学会表达,自由表达?这里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兴趣乐于表达中年级习作教学是在低年级说话写话的基础上过渡到“习作”,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与信心,注意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对习作的厌恶感。因此,在中年级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进习作的大门,作为教师应加以引导,适当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才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但是在农村,很多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比较模糊,教学中不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进习作的大门,作为教师应加以引导,适当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才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但是在农村,很多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比较模糊,教学中不够重视,经常跨越了段的训练,要求过高,最终导致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培养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从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想说",逐渐过渡到中年级"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在低年级要着重说话写话,中年级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表达完整的情节,在一个片段中把这个情节绘声绘色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中年级习作有序构段训练能够使学生写出来的文字更加条理清晰。中年级语文教师不但要把握文本,指导构段方式,还要指导学生在生活观察中灵活应用,学会有序表达。培养学生有序构段的能力,是中年级习作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7.
徐余刚 《教师》2010,(35):73-73
一、点燃童趣,树立写作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特殊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过渡到中年级写一个片断,再由写片段上升为写一整篇文章,很多学生都不太适应这一跨越,写出来的文章总显得不具体,不生动,达不到习作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阶段的习作中,记叙文毋庸置疑地占据了首要位置——无论是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还是中年级的写人记事,抑或是高年级的想象性作文、扩写与缩写,皆需要学生们在记叙文体裁里会表达、会描写,“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记叙文的写法懵懵懂懂,那层“窗户纸”始终没能戳破,写出的作文总是令老师头痛不已——要么只有一点点长,要么千篇一律。为此,我给我的学生们总结了写好作文的“三板斧”——“多记”“多叙”“多文”。多记,  相似文献   

9.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是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中应重视学习支架的利用和搭建。中年级习作由写话过渡到写段和整个篇章,很多学生心里产生畏惧情绪。为此,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学习支架,更要帮助学生学会搭建学习支架,以情境支架激发习作兴趣,以图表支架开启行文思路,以问题支架完善习作构思与表达。以微写作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表达方式及写作结构方法等,从而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点燃童趣,树立写作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特殊的享受,是一种精神的需要.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过渡到中年级写一个片断,再由写片段上升为写一整篇文章,很多学生都不太适应这一跨越,写出来的文章总显得不具体,不生动,达不到习作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看法、想法清晰地通过文字表现出来,但是他们喜欢读故事,也喜欢编故事。面对这一现象,笔者结合学生爱故事的特点,使用故事化习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编故事中学写会写作。所谓故事化习作,就是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明白、完整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难,中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更加难。三年级习作刚刚起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中段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习作指导为了迅速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或拔高要求,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一一为学生充分考虑,务必使学生能洋洋洒洒写就一篇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习作。到底应该如何对这些刚在写作的道路上蹒跚起步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13.
《课标》对中年级习作要求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也刚好适合在情境体悟中参与、探究、习作。这样习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习作核心素养,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仿写是中年级习作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以"听写"切入,以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大量仿写,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仿情感,注重突破传统,力求创新。实践表明,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无疑是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小学生的习作常常千篇一律,千面一腔,好像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老师只用僵化、一成不变的模式,培养出鹦鹉学舌式的学生。这些学生一下笔就言不由衷,在陈旧的套子里打转。笔者曾对小学生的作文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小学生习作的两大困惑是"不知写什么"及"不知怎么写";在不得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就套用一种模  相似文献   

16.
升入中年级的学生,要学着写结构完整、像模像样的作文了,可每次习作,却令学生愁、家长愁,老师也愁。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唯有以积累为基础,以体验为重心,以个性表达为目的,掬一捧生活的活水,让作文成为写意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小学习作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写趣事、写有意义的事,老师认为学生能写出来,可是学生的习作却差强人意,甚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习作教学没有触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写不出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语言。特别是中年级的积累训练,不但是积累语言的开始,而且是习作中的重要转折阶段(从写话到写段的飞跃)。因此,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必须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有序、有法、有趣地去积累写作的材料,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爱上写作,真正地愿意与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提起作文.多年来所有教师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无动于衷,课后仍然无从下笔。特别是小学中年级习作,受学生生活经验少,识字量少,知识面窄等因素的制约,更难。我就自己多年来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谈一下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说话写话到习作,对刚迈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更是一个飞跃。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做好观察积累、活动体验、诵读感悟、习作指导和评价这几个方面,让小学中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习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