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日报》1985年举办的《美好的瞬间》和今年正在举办的《“七五”第一春新闻摄影大奖赛》,对增强报纸的宣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各族读者的关注。今年初,在总结《美好的瞬间》摄影比赛的会上,新华社新疆分社的一位摄影行家说:“在报纸上采用新闻摄影比赛形式和不惜篇幅的版面处理,恢复了图片新闻在报纸上的新闻地位,发挥了图片在报纸上应有的独立新闻作用,激励了摄影界的创作热情。”他的话对报纸编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扪心自问:图片新闻在报纸编辑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怎样?从我及周围同志来说,和那位摄影行家的认识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阅读其摄影报道时,会怎样做?无疑,要仔细琢磨图片,还得浏览文字说明,就像进商场购物,既看包装又要留意价格一般。于是,我们便意识到文字写作成为新闻摄影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是一个“画意达万言”的新闻图片,也不可能在版面上“孤立无援”。 一、好图片、精文字——新闻摄影报道特有属性 什么是新闻图片?我同意这样的概念:它是一种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闻形式,是新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过对“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新闻思想的研讨与实践后,长期显得很弱的“新闻摄影这一翼”方兴未艾,有人已经提出“读图时代”的概念。然而摄影记者提供的摄影作品如果不经过图片编辑处理发表,那它就是再精采也还是“自然人”,成不了“社会人”,即发挥不了社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图片编辑也就没有新闻摄影的社会价值,而报纸头版的图片更肩负准确彰显报纸定位、风格的重任。头版图片编辑责任空前的增大了。  相似文献   

4.
当今报业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竞争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读图时代”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和新闻资讯,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深圳特区报摄影部一年多来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新环境对新闻摄影提出新要求综观外部环境,目前全国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新闻传媒之间的竞争加剧,拍好图片、用好图片,不仅仅是报纸创新出彩、吸引读者视线的手段,而且成为报纸争夺读者市场、追求卓越的“常规武器”。因此,图片资源(新闻图片和摄影记者)的竞争也加剧起来,尤其在传媒集中的京沪穗地区;同时,“读图时代”的到来使各类报纸纷纷改版,…  相似文献   

5.
一、“图文并重”是现代报纸的显著特点 新闻摄影在新闻宣传中越来越重要。世界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有文无图”和“重文轻图”的阶段,现在进入了“图文并重”的阶段。有人说,将来的趋势是“图重于文”。对此,我不想妄加评论。但当今世界新闻工作中,文字和图片报道已引起同样的重视,则是确定无疑的。记得新闻界的前辈穆青同志,十多年前就曾经说过,“摄影报道是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不可缺少的一翼”,“一个图片,一个文字,是新华社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一个新闻单位,对于文字和摄影报道要同等重视,同等爱护,不能厚此薄彼”。他的话虽是对通讯社说的,当然也同样适用于报社。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信息传输方式进入数字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报业的“老大”,有不少名牌和权威栏目。但是说到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前些年实在很难让人叫好,摄影圈内关注《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人也不太多。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不小的改进。最近,随手翻阅了今年的部分《人民日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几乎每天报纸上都有比较吸引人的新闻图片,使人感到《人民日报》新闻图片的运用渐入佳境。从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长期以来报纸编辑“重文字,轻图片”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报纸只把新闻摄影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志曾说过,“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在党报做起来有难度,…  相似文献   

7.
许:老蒋,关于新闻摄影,最近有什么考虑吗,我是说,你近来接触到的图片稿件比较多,感觉其中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吗? 蒋:还是那个老问题,即人的表现比较弱。我很欣赏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是否可以引伸一下——“新闻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 许: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的新闻,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办给人看或给人听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要关注人。新闻摄影更应当立足于人的表现,表现人的奋斗、人的企盼、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人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的读图时代,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内各家地市报的观察发现,各报有不少图片新闻线索和稿件来自基层通讯员.因此,地市报培养高新闻敏感度的摄影通讯员,让他们成为记者发现新闻的“眼睛”,对于提高报纸图片新闻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与通讯员沟通,建立信息网 莱芜日报每周共出6期报纸,每期8个版,每版至少用新闻图片2张,8个版是16张新闻图片.我们只有3名摄影记者,每天每位记者拍摄2张新闻图片也只有6张,这样还有60%的新闻图片来自于基层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9.
祖宗留下哲理名言: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是否定的前奏,改革的先声。 为什么在1983年,一些疑而顿悟之士,藐视“分裂摄影队伍”的闲言碎语,成立了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因为在此之前,“新闻摄影是摄影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共识,作为定论载入《辞海》,被扭曲、误解的新闻摄影需要走出误区,正本清源,还其原貌,建立相对独立的新闻摄影体系。 为什么穆青和蒋齐生两位老新闻工作者,于80年代末先后提出“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新观念,并促成银川、韶关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的召开?因为我国报界客观存在重文字报道、轻新闻图片报道的传统与现实,它与当今“图像时代”格格不入,它障碍新闻摄影发挥报纸一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从启 《新闻世界》2012,(8):243-244
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图片往往能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而新闻摄影又是“抓拍”的艺术,“抓拍”是新闻摄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每天摆在报摊上的报纸,最抢眼的就是有大幅精彩新闻照片的报纸。可以说,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作品起着文字所起不到的作用,真实生动、形象主观、现场感强、冲击力大、一目了然是图片新闻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以整合的观念审视新闻摄影--兼谈图片总监的作用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已进入视觉传播时代。随着报纸版数越来越多,对图片的需求几乎呈几何级增长。呼唤新闻摄影运营机制创新每天都有大量的图片在报纸系统内流动,在很多时候,摄影记者的采访处于一种盲目中。他不知道,我这张图片能发吗?会发多大?从哪个角度拍是报纸所需要的?同样,编辑也处于盲目中。他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样的图片?除了眼前这些照片之外,那个新闻现场,本来还可以有什么样的画面?摄影部门和文字部门相比,在采编结构中所占比重、内容分工和管理上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文字部门往往是金字塔结构,不但线索丰富而且分工细化;而摄影,往往是一个记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的优势在于对新闻对象的典型瞬间的抓取,对新闻精彩瞬间的定格.新闻照片通过真实、直观、有价值的事实形象来传播新闻信息,具有“一图抵千言”的传播功效,就报纸而言,图片新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吸引读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14.
翻开每天的报纸,常常有这样一种遗憾:图片多了,大了,但还不“重”。也就是说。图片自身的信息量和感召力不够,给读者打下深刻烙印的不多。1995年湖北省送全国新闻摄影参评的100多幅图片,人选的只有13幅,而15家地市报中竟第一次无一幅作品入选。实际情况是,湖北省地市报先后有10家由双日刊改日报,有4家由四开报纸改对开报纸,报纸刊登的图片,数量至少比原来上升50%,而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这种状况,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新闻图片如何加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訚洪 《新闻窗》2009,(3):51-52
当前,平面媒体都在纷纷建立科学高效的图片报道运行模式,以适应“读图时代”的要求与竞争,报纸对于新闻图片的需求越来越强,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当读者打开报纸,往往被一版那鲜活灵动、赏心悦目、充满“动”感的大幅新闻图片所吸引,这些动态新闻图片因其真实、简洁、形象、生动、冲击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报人们的重视和读者的喜爱。对于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理应做到无论遇到各类采访题材,都能及时赶到现场,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们翻阅报纸、杂志或上网浏览新闻时,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摄影图片,而真正能够吸引你的视觉去注意它、感觉它、欣赏它、认识它的却是那些视觉冲击力强,蕴藏深刻内涵的优秀摄影作品。无疑,新闻摄影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效果,对其所表现的新闻事件,对读者的情感导向、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报纸已进人“读图时代”,如何提高新闻摄影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换言之,具备什么条件的新闻照片才是优秀的,笔者结合这些年的采访、编辑、实践,想从“真实客观性、情感瞬间性、图文互补性、版面艺术性”,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开场白:当今“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运用,越来越需要一种刚性机制来加以规范和保证。近几届的全国新闻摄影总编辑研讨会,都反复提出了报纸设立“图片总监”新岗位的建言。从目前全国一些报纸的实验性运作来看,定位准确、运转良好、工作到位的图片总监,已真正成了新闻图片在报纸中的“代言人”,并对报社新闻  相似文献   

18.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读图时代"的到来,最大限度地运用新闻图片激活报纸版面,给新闻摄影展开更广阔的空间。同时,"读图时代"对新闻摄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张好的图片可以说是一图胜千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在创新上求突破,不断更新拍摄理念、意识、手法等,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对新闻图片的期待。要更加突出新闻意识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新闻摄影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图片的信息含  相似文献   

20.
新闻图片具有客观纪实性特征和视觉形象直观的特殊功能。然而,多数摄影报道者把客观纪实等同于新闻摄影,使报纸上司空见惯的图片报道比比皆是,最终导致新闻图片质量不高。 新闻图片仅仅停留在客观纪实印证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在客观纪实的基础上具备揭示性与感染力,这是报纸提高竞争能力赢得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读者从报纸上“读”一幅新闻图片,是从图片的形象画面中领悟接受客观事实的真实性,新闻性和视觉信息。新闻图片揭示性深,感染力强,新闻价值高,读者就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反之,读者对那些图解印证事实、概念化、表面化的图片报道不感兴趣,其新闻图片就不能发挥视觉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