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儿子都哭哭啼啼地不肯去幼儿园,我很挠头。星期天,我带他到公园,遇上了同班的小朋友佳佳,儿子把佳佳请到家里来做客。他一会儿给佳佳拿玩具,一会儿给佳佳拿食品……他们俩玩得很开心。第二天早上,儿子又不肯去幼儿园了。我说:“佳佳是你的好朋友,你把他请到家里来做客,幼儿园里还有媛媛、乐乐……他们都是你的好朋友,你也把他们请到家里来做客,好吗?假如  相似文献   

2.
小狐狸佳佳     
佳佳长大了,狐狸妈妈把他送到森林高级小学上一年级。可是,同学们都不跟他玩,佳佳感到很孤独。佳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去问小山羊。小山羊冷冷地说:“你爸爸会骗人。”说完掉头就走。佳佳又去问小白兔,小白兔毫不客气地说:“你爸爸是一个大骗子,谁敢跟你玩?”“可我没骗你们啊!”佳佳很不服气。“你拉倒吧,上次你爸爸骗我的肉吃,已经臭名远扬啦!谁愿意再上你们狐狸的当?”快嘴的乌鸦在一边插话。  相似文献   

3.
案例11岁的男孩大龙,今年上六年级。他已经有两个月没上学了。大龙的爸爸是一位普通技术工人,大龙上四年级的时候,夫妻离了婚。大龙很小的时候就是爸爸带他。他的爸爸是又当爹又当妈,尤其是大龙爸爸觉得欠孩子母爱,对他的关爱照顾有增无减。原来喜欢玩麻将,为了孩子,不去了;同事找他喝酒,为了儿子,不去了,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大龙有几个小伙伴,经常和他一起玩电脑游戏。大龙有时也一起去网吧玩电脑,却告诉爸爸去游泳。大龙妈妈离开了家,仍旧疼爱孩子。她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了养老、大病保险,准备了一套房子,你将来后顾无忧。在学校里,大龙给…  相似文献   

4.
佳佳是个特别任性的小男孩,喜欢新鲜的玩具。一天妈妈带佳佳上街去玩,看到对面的玩具商店里到了不少新玩具,佳佳的目光被吸引了。妈妈一看,知道佳佳的老毛病又犯了,准备转移他的视线。拉着他往相反的方向走去,可是佳佳的倔劲儿又上来了,硬是不走,大声地哭闹起来。许多旁观的人都围了上来,佳佳闹得更带劲了,他冲着妈妈叫道:“我想要那个玩具飞机,才10元钱,我就要!就要!”人们把目光都转向了妈妈,妈妈尴尬极了,只好给佳佳买了。佳佳拿着玩具飞机得意地回家了,妈妈却很苦恼,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这个任性倔强的儿子。孩子的欲望是没有办法满足的。…  相似文献   

5.
轻松一刻     
“你不出来玩一会儿吗?”“不啦,我还得呆在家里帮我爸爸写我的作业呢。”互相帮助点心儿子拿着一块点心正在哭,爸爸问道:“孩子,你嘴里吃着又甜又酥的点心,还哭什么呢?”“爸爸您瞧,我的点心越吃越小了。”儿子:爸爸,如果我在全班考了第一,你会怎么样?爸爸:那我可高兴死了。儿子:爸爸,你放心好了,我是不会让你死的。保证老师:你真令我惊奇,西玛,你怎么竟说英国比月球离我们更远呢?学生:就是这样嘛,你能看见月亮,可你看不见英国吧!英国比月球远轻松一刻  相似文献   

6.
《家长》2013,(6):4-4
与同龄孩子不同,10岁男孩小波的课堂是家里的卧室,老师和唯一的朋友是他的爸爸。除了偶尔和爸爸出门买菜以及在家中自制的乒乓球台上打球外,小波所有的时间都呆在家里学习。小波的爸爸只有初中文化,上中学时,他认为学校的教学进度与自己的学习能力严重不符,于是退学,选择自学。这一经历让他觉得,让儿子在家自学,更能保持孩子的最好状态。目前,小波的爸爸妈妈处于分居状态。小波的妈妈认为,丈夫太固执,希望能将小波“解救出来”。社区工作人员也多次劝他将小孩送进学校,但都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7.
小儿子奋之,有家不愿呆,偏好出门玩。可同戏的小伙伴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上火便拳脚相加,往往弄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这可急坏了做父母的。 一天下班,我急着回家做饭,正撞上奋之和一个稍大孩子扭在一起,双方五指乱抓。我大步冲过去,拎起奋之的耳朵就往家里拖,愤愤然大骂:“谁让你  相似文献   

8.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母亲打来咨询电话,讲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她说她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朋友邀请她和儿子暑假期间去外地旅行,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跟她去,非要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机。把儿子放在家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她和儿子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来。她还说,为了能够引诱儿子一起出去旅行,她许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给儿子买一个最想要的游戏机;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再买5盒他最爱吃的薯片儿……可是,儿子的话依然斩钉截铁:“你咋这么黏糊呢?我说不去就不去!”有的父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去旅行,也不能大胆地…  相似文献   

9.
教育无痕     
一个7岁的男孩和妈妈去朋友家做客。他和这家同龄男孩子乐乐玩电脑里的游戏玩得很开心。乐乐邀请他晚上住下,继续快乐的游戏。男孩子求妈妈意见。妈妈了解到乐乐家还有别的事,孩子留下来是不方便的。可妈妈的解释孩子又听不进去。这位妈妈想了想对孩子说:“儿子,爸爸出差不在家,如果你晚上也不回家,妈妈一个人在家会害怕的。现在你是家里惟一的男子汉,有你在,妈妈就不怕了。”男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后,  相似文献   

10.
在儿子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的总复习期间,北京周六、周日连下两天大雪。孩子很想出门去玩,可是他下周一就要期末考试了。我让他复习,他不时地打开窗户,感慨地说:“我真的好羡慕那些在雪中玩耍的孩子,他们真幸福。”我看得出来,他虽然眼睛看看,但心像长了脚一样,早已经溜出门去踏雪而飞了。天渐渐地暗下来,路灯亮了。这时儿子又情不自禁地推开窗户:“今天是玩不成雪了。”听到这,我突然也童心振奋,说:“怎么玩不成,咱们现在就下去!”他兴奋极了,一下子扑到我的怀里。“妈妈就是懂得我的心!”他说着说着,往我脸上亲了一下。这时雪还在纷纷…  相似文献   

11.
儿子8岁了,天真又淘气,活泼又好动,给家里增添了无穷乐趣的同时,也给大人带来了各样的烦恼。随手丢东西,是儿子的一个坏习惯。东西玩过了随手一丢,就去干别的。如果我们不帮他收拾,家里会到处都是他的东西。骂他一次,他就收拾一下,过后还是照旧。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又是一件烦心事。“还不快点,就要迟到了。”我们大人心急火燎,一遍又一遍地催促,可孩子好像没听见,一点不着急。每天早晨,家里总是一阵忙乱,然后急匆匆地送他上学。  相似文献   

12.
孩子,你不该如此“文气”。每当从幼儿园回来,你都不敢一个人在楼下玩;每当一回到家,你就赶紧打开电视机;每当窝在家里,你就整日不想出门。孩子,我真想大喝一声:你为什么不尽情地去玩? 诚然,鸽子笼般的房子局限了你的天地,防盗门隔断了你和伙伴的亲密家和幼儿园两点一线固定了你的思维,可你自己却十分适应这种环境,就像一株天生的“豆芽菜”。  相似文献   

13.
已经很好     
他的儿子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看上去,样子也有点怪。他却不像有些父母,将这样的孩子寄养到乡下,或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他到哪里去,总是尽量地带着儿子,迎着别人怜悯的、轻蔑的,或是大惊小怪的目光。一路上,他对儿子讲许多话,指着让儿子看这看那,不厌其烦地教他、夸他、启发他。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女孩正在家里写作业,爸爸下班回来了。孩子刚刚在学校接受过爱的教育,她马上倒了一杯茶水,递到爸爸面前:“爸爸,请喝茶!”谁知,爸爸冷冰冰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别跑出来玩!谁用你倒茶,多考个100分比什么都强!”这位爸爸不懂得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孩子心中刚刚萌发出来的爱的火花被他无情地扑灭了。  相似文献   

15.
儿子在家里渐渐变得不太听话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了独立意识,但是儿子的"独立意识"让我感到有些"不爽".先前,我喊:"儿子,吃饭了."儿子二话不说,就跑进餐厅与我们一起吃饭.可现在不行了,你喊他三声,他也不应,只好过去拽,一拽他却还反抗:"爸爸,我不想吃饭,我想再玩会儿玩具."于是我就生气:"到吃饭时间了还玩!不行,必须先吃饭!"儿子便委屈地被我拽了去吃饭.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孩子很严肃地向我提出:“爸爸,你应该带我到你小时候常去玩的一些地方玩玩,我不能老是做作业、念书,应该去户外走走。”“你不是天天都喜欢玩游戏机吗?”我顺便回了一句。过了几天,孩子又在嘀嘀咕咕地说:“爸爸,为什么你的童年要比我现在好玩呢?我也想到野外去与大自然接触。”  相似文献   

17.
表弟是山村小学的教师,他的孩子铁蛋儿是天生的弱视。暑假期间,他领着孩子找到城里的我,要给铁蛋儿配眼镜。乡里的孩子,见惯了青山绿水,到了城市眼睛都不够使了,看啥啥稀奇。配好了眼镜,我让儿子带铁蛋儿上街玩,儿子爽快地答应了。逛完街,他们小哥俩便成了好朋友。我问他们都去了什么地方玩,儿子说:游乐园,网吧,回来的时候我们饿了,在麦当劳吃汉堡包……他们只呆了三天就回去了。表弟说:今年雨多,家里的活离不开我。铁蛋儿舍不得走,表弟不依,只好眼泪巴沙地回去了。儿子遗憾自己失去了这么好的玩伴。开学不久,一个周末的傍晚,表弟又风尘仆仆…  相似文献   

18.
整个假期,孩子几乎每天都窝在家里不出门。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没有玩的伙伴,难怪孩子玩什么都感到没趣儿。一次,我发现儿子在看从北京带回的扑克牌,为了让孩子解闷,我顺便教会了他玩扑克。或许是感到好玩,有兴趣,不到半个小时孩子就学会了。于是我和先生、孩子三个人像模像样地开始了对战。孩子虽了解游戏的规则,但毕竟没经验,在出牌的技巧上显得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一位母亲怕耽误孩子的学习,风尘仆仆走了几十里路,把儿子落在家里的书送到学校,然而这本书却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一本小说。母亲的行动震撼了孩子的心,使他强烈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不识字的母亲并没有如常人一样讲刻苦学习的道理,却收到了促使孩子猛醒,从此用功读书的效果。一位父亲带3岁半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了一个土坑,儿子非要下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爸爸悄悄离开,蹲在不远的地方,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着没听见,儿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还是不理他。于是他连哭带骂:“坏爸爸,大坏蛋!呜呜……”叫喊哭骂都不见爸爸露面,儿子只好自己想办法,终于发现了坑边的土阶梯,便手脚并用地爬上来了。当他发现爸爸就在坑边一棵大树下蹲着时,便惊喜地扑上去,高兴地举着小拳头不无自豪地说:“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以上是“无为”教育的典型事例。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有人认为对孩子说得越多,管理越细就越好。根据柳宗元的名文《种树郭橐传》中以种树讲哲理,种树高手“能使树活得长,长得快,不过是按照树生长的自然规律,充分适应它的天性而已”。对孩子的教育也如此。若能对孩子进行“不教而教”的教育,即“无为”教...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大妻同唱一台戏。可我爸爸却专和妈妈唱反调。妈妈说东,爸爸道西;妈妈讲对,爸爸偏说错。不信,你听——“哪个做爸爸的像你,只带孩子疯玩,也不管管他的学习。”妈妈气呼呼地说。“这你就不懂了,孩子就要会玩,玩中学嘛!”爸爸振振有词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