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诗者,吟咏性情也。"抒情是古典诗歌最根本的特征之一,也是高考古典诗歌最青睐的内容之一。因此,古典诗歌的复习备考就不能不关注古诗词中常用的抒情方式。下边举例介绍8种古诗词中常见常用的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  相似文献   

2.
<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其中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说明在诗歌的写作中基本不用,这样就剩下了四种。而高考主要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可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的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条重要途径。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有多种:一、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  相似文献   

3.
正诗歌作品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不少古典诗词的作者都通过创作诗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和态度。高中学生诵读古诗词时,要找对阅读诗歌的路径,尝试捕捉作品中的各种信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把握诗情。这样的古诗词鉴赏能让学生不仅读懂古诗词的意思,更能把握其中的情意,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一、关注显性信息,形成表象不少古诗词作品中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上一般都比较含蓄。但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4.
诗歌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不管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诗歌要把握诗情。把握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诗词里面写"闲"情的诗歌很多,表面的"闲"而心绪不闲,让我们剥开表面的"闲"走进作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重要特点就是抒情性,因此诗歌的抒情方式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在备考中要科学研究抒情方式的内涵、手法与答题方法,并辅以必要的一定量的训练,才有可能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获得好的成绩。一、古典诗歌抒-隋手法例析诗歌抒情方式研究的是诗歌如何抒情。古典诗歌的抒情手法从大类来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即事抒怀、借古讽今、借助一些独特的意象抒情、运用修辞强化抒情等。下面举例阐述一下,让大家对抒情方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周丽霞 《语文天地》2014,(12):11-12
诗歌是诗人借助诗歌形象即意象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作品。形象是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载体,因此准确理解诗歌中的形象,就可读懂诗歌,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诗歌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以下笔者主要就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是一个执著追求、忠君爱国的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一、抓住诗眼,把握情感的基调诗眼是诗中画龙点睛的句子或词语。抒情诗中,作者常常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物、事)抒情;或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或借物(景、事)析理。这种间接的抒情方式,给我们解读诗歌带来不少的困难。但是,作者所选的景、物、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要和自己抒发的情感保持和谐统一,因此作者在诗中会或多或少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来,特别是一些情感集中、语言凝炼的句子,常常是揭示诗歌主题的“诗眼”。在鉴赏古诗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寻找诗眼。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在早已获得的经验、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学东 《教学随笔》2013,(Z1):11-14
<正>诗歌的艺术手法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打通这一关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笔者就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谈一点浅见。一、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古典诗歌中,直抒胸臆仅是独特的抒情方式,而间接抒情却十分普遍,手法也丰富多彩。(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9.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一、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坦荡、真率,震撼人心。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结晶,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就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而言,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诗歌贵在含蓄,直接抒情往往因感情无所附丽而显得生硬,因而多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或写景,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它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般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缘境生情、状物移情、托物言志等。一、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带任何"附着物",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直接表明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政治态度。"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  相似文献   

12.
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考点分析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笔法。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时感情强烈,节奏快,紧张,情感直露,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撼人心,容易把握。  相似文献   

13.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 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抒情性极强的文体。诗歌抒情往往不直抒胸臆,而借助意象来表现诗人丰富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说意象是诗歌抒发情感的载体;这就使得诗歌抒情变得朦胧而含蓄,给诗歌的解读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从而突破诗歌教学瓶颈呢?意象教学法能化难为易为我们揭开诗歌情感的“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秦桂兰 《语文天地》2011,(17):37-38
"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又是曲笔手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写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是诗人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落笔,虚设对方对自己或思念或期盼或焦虑的情形,从而形象深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换言  相似文献   

16.
何其芳在回望古典诗传统、重新阐释古典诗词时重新发现了"追忆"之抒情方式的魅力,是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而与此同时,他将这种抒情方式用于自己的诗歌建设中,追忆过去的爱情和青春,采用"化古"手法和对话体展开"追忆",形成了他对新诗自身创作经验的发现,促进了新诗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学的“意象”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志与客观景物在审美感兴中想碰撞而产生的“意中之象”或“心中之象”或“人心营构之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有着暗示性、丰富性、特定性的特征,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在诗歌的鉴赏中我们必须理解这些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只有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诗的哲学意味,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潜心吟诵,让心灵与诗人亲密接触诗歌是最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的教学中是第一位的,而最为直接地表达情感的形式就是潜心诵读诗歌。儿童诗歌教学中,应重读轻讲,摒弃“句句讲解,字字分析”的教学程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歌吟诗歌,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1.颂诗有声诗歌教学的方法很多,而诵读教学法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受到历代语文教育大师的重视。诵读诗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注意作品的节奏、…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的产物.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形象含蓄(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要想准确把握、鉴赏古诗所抒之情、所表之意,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读诗路径.实践告诉我们,相机选择使用五法切入诗歌作品,能够帮助我们又准又快地领会它的情意.  相似文献   

20.
"柳"--涵义丰富的诗歌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界中的事物经由人的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意象的大量运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征,它使得文学作品的抒情方式既有明快直接的画面感,却又显得迂回婉曲,幽邈深邃,建构了古典文字特有的魅惑.大凡日月星辰,风雪云气,江河湖海,虫鸟鱼草,无不收在眼底,藏在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