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林世仁的童话作品中,以“梦”为叙事情节和叙事人物的两种形式,是其文本的重要特点,呈现出丰富的文本风貌。“梦”的叙事不仅构成了文本的逻辑线索,也是补偿性审美功能的重要体现,让孩子对现实世界的渴望及想象得到尽情释放。同时,林世仁笔下“梦”的叙述被赋予了创作者主体情思的隐喻,这种叙事隐喻一方面构成了文本梦幻的艺术风貌,另一方面也传达出丰富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4.
自问世之日起,《呼啸山庄》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而百年不衰,研究《呼啸山庄》的著述也层出不穷。运用叙事学理论考察《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呈现出多样化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戏剧化的多重复调叙事结构、具有显著后现代特征的叙事时空三个方面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5.
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探究《长恨歌》主题多义性生发的深层原因: 叙事视点由全知到有限视角不断转换, 叙事结构上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的空间断裂而文本结构整体平衡, 采取叙事虚构化、抒情化的叙事策略, 叙事意象隐喻和转喻丰富多义, 这些构成因素都使《长恨歌》主题相应发生转换, 呈现出多义性。  相似文献   

6.
《路得记》是圣经文学中短篇小说的佳作,其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形象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结合了不同的叙事空间,它通过文本表层和深层结构展示了希伯来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显示出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体现出圣经叙事的历史书写与神性隐喻交织、文学叙事与伦理教化结合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7.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复视角的叙事系统。小说中频繁的出现“变音”,巧妙地进行视角转换。本文拟从《呼啸山庄》中叙事视角的运用入手,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戈尔丁的小说,如《继承人》、《平切尔.马丁》、《自由落下》、《尖塔》、《看得见的黑暗》等,巧妙地使用象征、隐喻和意象,构成了其独特的叙事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富有意义,不仅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也增加了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篇章叙事话语既是一个闭合的也是一个开放的语符系统。通过描写分析《红楼梦》中贾雨村在中秋之夜吟诵的诗、对联构成的话语片断,揭示了这一特定语符系统的结构、功能。据此旨在说明,篇章语符构成的句段、联想关系作为叙事语法是与特定语义系统相结合的。语符结构关系构成的叙事语法可以被赋予概念隐喻、结构隐喻和篇章隐喻功能,三者一起构成了叙事语法隐喻系统。这样的研究思路对于探索汉语篇章语义生成过程与模式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历来以深奥的内涵著称,其实,这部作品意义上的多重性是建筑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的基础上的。本文从作品的多重叙事层次入手,通过剖析《呼啸山庄》中国盒式的叙事结构,探讨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张珺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56-57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声音三方面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除新颖奇特的内容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同样是使勃朗特姐妹的小说长久不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了叙事跳跃,多层转述等叙事手段。叙事跳跃的运用使作品在叙述上刻意留下了时空空白;多层次的转述使作品的整个叙述成为一种较为开放的系统,它抹去了叙述者的绝对权威,容纳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与联系。这些叙事手段的运用都有意给读者留下一种空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产生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主要以其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而闻名。本文尝试分别从表层叙述结构和深层叙述结构两方面来分析该小说,旨在揭示其叙事策略下作者所隐藏的思想感情,即隐含作者传达给隐含读者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评论家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造成这一持续热潮的原因除了作品表达的极具野性、吞噬生命本身的纯净爱情以及广博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因为其别具一格的叙述者策略。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对作品中的叙述者进行研究,探求作品的叙事魅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耐莉是<呼啸山庄>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既是故事叙述者,又是故事参与者.耐莉的叙事是整部小说的核心,它所隐含的耐莉的故事是一个被资本主义文明异化的小人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认为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文章从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相互补充,交互作用,分析故事层与话语层的交织产生的艺术力量,叙事者的读者和作者的读者之间的无穷魅力以及戏剧性叙述结构产生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揭示作品在叙事技巧方面的奥秘之处。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前大约10年间,陆续写出了《贡达尔传奇》诗歌和抒情诗约200首,为《呼啸山庄》的写作进行了充分准备,这些诗歌成为艾米莉惟一的传世之作的母腹。贡达尔诗作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其多重叙事,多声齐鸣的技巧和众多的人物都在《呼啸山庄》中成熟地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 ,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 ,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 ,复仇史 ,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 ,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呼啸山庄》这部书,在世界文坛上多年来每谈及十九世纪西欧文学,必会涉及《呼啸山庄》的探讨。本文试运用心理分析理论,通过荒原、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解读这部既冷酷无情,又激情无限,既阴森恐怖又魅力肆溢的谜一般的小说,以期找出这部书之所以迷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