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考察21世纪英语国家的教育哲学研究可以从组织视角着手.英语国家主要的五个教育哲学组织包括国际教育哲学家网、美国教育哲学学会、英国教育哲学学会、澳大利亚教育哲学学会以及加拿大教育哲学学会.这五个教育哲学组织虽然近十年来在组织结构与宗旨上并无太大变动,但是在研究主题、内容与方法上却呈现出新趋势.教育哲学的学科身份引发了学界持久的争论.其中,以“赫斯特—卡尔”之辩为缘起,形成了理论哲学路向、实践哲学路向和“温和二元路向”这三种路向.总体而言,英语国家教育哲学研究凸显了关注教育实践、强调跨学科研究与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回顾了中国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的哲学研究进展、路向、贡献和问题;第三部分分析了中外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的差异以及意义,提出了未来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的一些重要研究问题和可能的路向。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阐释了对中西文化融合论的看法,是梁漱溟新儒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的"文化三路向"、"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孔子学说推崇论"及"中西文化融合论"四个方面值得大家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观或生成性思维是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研究的路向。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融入现代社会时代之灵魂,是否融入生命哲学之精神,最终实现现代职业人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及可持续发展之目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生成的逻辑路径以现代职业教育内容的意蕴为经,以生命哲学理论、教育现象学理论、领域特殊性理论和"做中学"理论为纬,从理论、课程、教材、教学过程、学习者个体经验五个层次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史上,人们对他心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它被看作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中期以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哲学家把它理解成概念问题,在当代它又被看作是伦理问题。在这期间,他心问题的研究又可分为两种路径,即英美哲学路向和欧洲大陆哲学路向。这一进程本身彰显了他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其理解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认识对象并非现成的存在,而是对象化的结果。对象化有两个路向,即“形的路向”和“力的路向”。前者指向结构性对象,其典型形态是物体,体现出“客观思维”的特征。后者则指向境域性对象,体现了“身体的综合”功能。西方传统哲学依循“形的路向”,中国传统哲学则依循“力的路向”。两种路向的互补、沟通是现代哲学进步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的第一部系统的、自成一家之言的论著。书中提出了人类生活样式的三种路向,并以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代表,对西、中、印三方的哲学作了比较,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历史阶段的差异,而是其生活路向和人生态度不同。西方的哲学已走向末路,而中国的文化将要复兴,将要成为世界的文化,人类将要走中国所代表的路向。但由于梁漱溟以佛家的唯识论为其理论工具,把意欲作为文化的根源,企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进程,而忽视其他的原因,因此不免又有主观、简单、模糊之弊,以致未能使其整个文化和哲学观点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任何哲学研究和创新要达到真实,就必须置于“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的理论背景下,脱离了这一视域,我们的研究将失去价值。通过时“中西哲学”在比较过程中形成自身整体性特征的分析,揭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导向;并通过考察哲学传统的当代作用,阐明哲学发展的个性化路向。  相似文献   

9.
百年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起始主要是王船山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研究、学习王船山教育思想并非自觉,其影响的表现形式多样:王船山从祀文庙,办船山书院,模仿船山史论作策论等;王船山教育思想传播的第二个阶段是自觉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阶段,此时期研究王船山教育思想的论文非常丰富,形成了热潮.但是,这种研究仍有缺陷:简单套用主流理论,多是贴标签式考察.王船山的教育思想的研究应有路向是:一是研究王船山的教育理论,二是研究深蕴在心性之学中的教育哲学,三是研究王船山自身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发展哲学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当今发展观理论经历了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三个阶段,将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的发展哲学成为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论。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哲学的核心价值,有着丰富的内涵,为发展哲学成为科学的发展观提供了前提,并从本质上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展理论、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致思路径。传统发展理论崩解的原因在其缺少对发展问题的前提性批判、元问题的拷问。生态哲学体认到这一点,但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使之无法彻底澄清发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困惑。而发展哲学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从本体论、思维方式、价值论、伦理观等诸方面扬弃了先前的理论,从根本上超越了生态哲学。因此,发展哲学必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需要有理论上的指导。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哲学基础、动力基础、实施基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哲学基础主要是协同论,动力基础主要有绝对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等,操作基础主要有区位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用这些理论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将可促进区域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一个完整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一种社会组织。对于学校发展问题的研究,需从哲学、系统论、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和维度进行综合研究。新时期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发展,应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原有定位,发挥师范性优势;强化办学特色,开辟独特发展新领域;灵活管理思路,引进多种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英国学者彼得斯带动了分析的教育哲学传统,不仅影响教育哲学,也带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中,赫斯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奥康纳对教育理论之辩,尤为人所称道。奥康纳致力于将教育理论带往科学理论。前期,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是实践理论,迥异于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应该以其他学门知识的型式、领域为基础,而建构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原理;后期,赫斯特则更为重视隐而未现的实践意义,修正前期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立场。重审赫斯特、奥康纳之辩以及赫斯特前后期立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哲学重点在于证成教育政策及开拓新的思考方式,量化研究成果在于拓展新知,质性研究则在于对实践智慧的探究。赫斯特后期念兹在兹于缄默之知等实践知识,哲学论证、量化研究、质性分析都应将之列入重要探索领域,必能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精进。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近年来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展哲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出现了专业化、个性化、边缘化研究趋向,发展哲学研究不断向深度推进.学界就发展哲学的内涵、学科性质、理论贡献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同时发展哲学也存在着研究瓶颈:缺乏对发展的理论前提反思,发展哲学与其他发展理论划界不清,缺乏实证视阈,没有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某种意义上使发展哲学研究处于无根状态和找不到新的出口.因此述评近年来发展哲学研究具有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其根本是实现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带来了质的飞跃。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发展观、教育价值观及教育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发展,发挥人的潜能,兼顾目标与利益的统一,注重发展的后续力。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举措,从第一次理论提出到取得今天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仅仅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相对于人类发展史上的其他理论而言,可以说是一日千里。中国虽然在发展背景上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却是始终如一,并且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虽然国际国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