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辛妍 《传媒观察》2004,(4):8-10
在上海,由人民日报主管、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办的一份财经日报——《国际金融报》,经过几年打拼,目前已与《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时报》等,一同进入中国市场化财经报纸的“第一方阵”。专业人士追捧这张报纸“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新闻理念,认为它  相似文献   

2.
2002年7月30日,央视二套正式推出《经济信息联播》(以下简称《联播》)——一档经济新闻栏目。从历史层面说,它在1992年曾首度开播过,十年后的改版复出,从某种意义上看,这是央视二套对如何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运用电视语言开采经济信息资源的一个长久思考和探索的产物。节目播出以来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与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刘晓鹏 《新闻界》2004,(4):76-77
2003年,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后,这家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将《上海经济报》收归名下,改造成为一份面向全国的财经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说原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和原上海东方电台财经频率统一对外呼号为“第一财经”初现跨媒体信息平台雏形的话,日报的诞生将最终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视财经资讯新闻节目明显存在广义和狭义界定的两大阵营。广义的一类以《中国信息联播》、《环球财经连线》等为代表,以政府角度切入,更多关注宏观经济、重大产业等方面的信息,节目政经色彩浓,属于大财经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5.
2009年6月落户于广东卫视的聊天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以其通俗化的经济解读视角和犀利的评论风格,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财经郎眼》的兴起背景、节目特色,并结合节目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火速进京 1992年11月,中央电视台召集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联手合作,策划拍摄推出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走向大市场》。 节目策划的背景是,1992年8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开播。节目开播不久,便以其显著的特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关注。10月21日晚,邓小平同志的秘书给中央电视台领导打电话,转达了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信息联播”的谈话。节目开办以来,邓小平同志几乎是一天不落地定时收看。他说“经济信息联播”专门谈经济,开办得及时,  相似文献   

7.
王一粟 《出版参考》2009,(22):21-21
9月28日,新浪微博上出现一条由ID为“夜风”的用户发布的信息:“传:《财经》杂志高层集体出走。消息有待证实。”这条信息一时之间受到中文微博客用户的密切关注。与此同时,在新浪微博和Twitter上出现多条与《财经》人员变动相关的信息,并有消息进一步指出此次变局源起胡舒立团队和资方(联办)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人还透露了胡舒立团队的新东家及新刊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黄晶 《中国广播》2005,(3):64-6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是国内惟一一套覆盖全国的经济、财经专业广播频率。《天下财经》是经济之声的主打资讯栏目,每周一至五7:30~10:00,12:00~14:00,17:00~19:00播出。在谈话和娱乐类广播节目比比皆是的今天,《天下财经》以其快速密集的信息滚动播报、专业权威的财经背景分析在经济广播中独树一帜。《天下财经》栏目以20分钟为一单元,不断滚动更新各类财经资讯。实现“20分钟听世界”的随意收听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10,(7):33-4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从1950年至今,这两个节目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是中央电台、全国广播界、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品牌,依然是全国亿万听众获得国内外重大新闻的重要窗口。在纪念人民广播70年之际,我们特地请来曾经在《报摘》《联播》工作过的同志,  相似文献   

10.
朱晓莉 《出版广角》2021,(19):78-80
《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节目,主要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并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受众的关注,这得益于其坚持用户思维导向,打造亲民角色形象,向观众传播优质内容.衍生节目信息传播的难点在于要平衡好衍生节目与原节目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全媒体语境下保持节目特色.为增强衍生节目的持续性,应探索并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李潮 《记者摇篮》2006,(7):57-57
《联播》类电视新闻栏目因为内容重大、信息权威、领导重视、百姓关心而成为各级电视媒体的侧重点。简单的将记者的报道制成大拼盘,或是编写编前编后话,甚至简单的将新闻制作成版块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观看高质量新闻节目的需要。要达到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的有用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的目的,《联播》类电视新闻编辑必需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牢牢把握节目的“节奏”。通常在每次新闻节目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然后按照每条新闻的价值大小依次排序,这一想法固然合理,但如果“新闻节目表…  相似文献   

12.
财经类报纸的兴起是近年来国内媒体一个突出的现象。但目前老牌的财经报纸发行不断下滑,行业报的衰落,新锐的财经媒体的发行和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在所有的财经报纸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影响力最强,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他们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注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三份报纸的目标读是高端人群,办得“太专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小众媒体。  相似文献   

13.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14.
随着WTO中相关条款的逐步生效和中央宣传体制改革的深化,传媒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在财经、娱乐等传媒领域,市场竞争更是尤其激烈。财经报纸方面,新的市场进入者层出不穷,先有《中国经营报》的一枝独秀,后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后来居上,成为所谓财经周报领域国内第一军团。关于《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其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明确的经营战略和报纸的内容形式尤其是头版头条的内容形式与经营战略的密切配合。《21世纪经济报道》由南…  相似文献   

15.
韩杰 《青年记者》2005,(6):74-76
看到中国近期出现的两张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既喜也忧。喜的是,中国新闻人终于要办一份自己的《华尔街日报》,与已进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中国经济相匹配。忧的为,现在中国财经类报纸群雄并起,各有所长。可以预计,为了争做中国财经报纸的龙头老大,相互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争第一,唯有提高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10,(5):48-57
1950年的4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正式播出。第二年,即1951年5月1日,《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也隆重登场。这两个新闻节目即是后来享誉中国新闻界的著名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和《全国新闻联播》(以下简称《报摘》《联播》)。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为新的频道定位进行了节目改版,新闻杂志型栏目《华人世界》,在农历正月初一以“全球华人大拜年”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华人世界》下设“全球华语台联播”、“全球华文报刊浏览”、“华人故事”、“华人咨询  相似文献   

18.
胡燕妮 《新闻窗》2010,(3):89-90
专家们曾预言,经济类新闻信息将成为现代受众的主要需求和媒体竞争的焦点。我们也看到,《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一经进入市场,便迅速崛起。《第一财经日报》才进入市场,便以凌厉攻势整合宁夏卫视;央视“经济频道”改版为“财经频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网站、数据库、手机报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三大财经报刊——《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和《中国经营报》的数字化现状,最后对我国财经类报刊在数字化道路上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7月10日22时40分,直播《环球财经连线》是芮成钢最后一次在电视上露面.7月11日19时39分,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官方微博发布节目预告,并@芮成钢、谢颖颖.按照以往惯例,两人将是当日20点半直播节目的主持人.然而节目开播后,只剩谢颖颖一人主持,常设的另一个主播位空置,连话筒都没有拿下.一时间,芮成钢被带走的原因引发网友热议.一夜之间,舆论纷起,“补刀”频出,带来的不仅是一个精英偶像的颠覆,更是一场全民的戏谑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