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创设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教学问题情境如果说,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例题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发展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也在逐渐优化,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将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为学生营造浓烈的语文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语文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和情感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全面优化语文教学课堂,为语文教学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传国  汪伟 《学语文》2011,(6):13-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喈发展的人。”教育中人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才有了“生本”。才有了语文教学中的“功在语文外”“一切皆语文”的说法和观念。只有在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创设一种或者说自然形成的情境。让师生共同沐浴在这种氛围中,从而唤起身心上的感知、体悟、以及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使教与学两个环节若水般汇融,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学有所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把人的本体的发展置诸首位。以此为宗旨,各国在改革中普遍提出:要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以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重新制定教育改革方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力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素质决定改革的成败。与之相一致,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开始关注人的本体价值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在教育的价值观、儿童观、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德育目标的选择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小语大纲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的基础 ,加强思想教育 ,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也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最终形成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首先 ,着力创设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力创设情境、实施情景教学是启迪…  相似文献   

6.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行愉快教学。语文教育学认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围的语言文字,而且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行为方式与思想情感的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育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7.
李元昌是80年代中期涌现出的颇有成就的教育改革家。在持续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紧紧把握“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根本宗旨,以大文化、大教育的宏阔视野,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思想。这使李元昌跳出语文教学自身狭小封闭的天地,没有就语文教学来进行语文教育实验,而是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观点出发,在培养人,造就人上下功夫,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同时也是为中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与自主学习、激发兴趣、培养意识和习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的一种应然责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可以说,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很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为后期的学习做好准备。语文学科是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育中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是一个由课本知识、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教育系统,这一个系统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方向,就是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培养出新型人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语文素养的思想是现如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新课程的理念与语文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观念,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人才,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蔡传鸿 《学语文》2005,(1):1-2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所特有的生动形象性,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寓教于乐,创设美的情境,以情动人,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愉快的接受教育。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下,教育更加关注小学阶段的教学,意在打好教育基础,助力学生健全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实施改革,以人本理念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提升和个人感受,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理念,通过减少作业量和作业时长,为学生创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思想得以开阔。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活力丰富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教育终极目标,故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携手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迎合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主要探析“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以创造性思维理论为依托,担负起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责任,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质变期,在语文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又是思维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切实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是新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和日本分别提出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生存力”的中小学教育改革目标。从字面上看,彼此教育改革的内容重点似乎不同,但是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日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一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二是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6.
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心就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而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呢? 首先,指导学习方法,在训练中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人们称字典、词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对于中学生来说,能正确使用工具书,就会形成终身受益的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准备好字典、词典。让学生不仅查出课本“预习提示”所要求的生字词,而且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阅读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确很值得探讨。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如下几个重要途径。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问题情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兴起,合成课程备受关注。“合成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选择学习内容,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强调思维、情感与行动的整合,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张中原与徐林祥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可见,语文教学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这与现今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念相一致。本文旨在运用“合成课程”的观点来分析语文教学,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