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难当     
五十年代当记者很辛苦,下乡采访得自己带行李而且得把它装到马搭子里。因为很多地方不通汽车,再说也没那么多汽车,所以得经常骑马、骑毛驴、骑骆驼,骑一切能骑的东西。今天年轻的记者恐怕压根儿不知道那马搭子是什么玩意儿。那时候也没有宾馆、招待所什么的,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不过那时候也有一样好处,就是当记者很容易出名。发表几篇作品就可以名扬全疆。当时的《新疆日报》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记者有多少呢,我说不准了,反正所有的编采人员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你说能有多少呢,也就是二三十个吧!  相似文献   

2.
西藏平息叛乱的第二年,党中央号召内地抽调干部支援西藏.我就是被调干部的一名,按对口支援的原则,我到西藏后被分到了《西藏日报》社驻山南地委记者站工作.那时,在西藏要下乡或到各县去,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骑马.开始,我在地委所在地的乃东县,同县里的“忙妞”(翻译)一起步行采访了近处几个村的互助组、先进人物等.可是山南地区有8个县,怎么能老在附近工作呢?因此,学骑马就成了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恰好,山南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宋开元通知我,近日要去沿雅鲁藏布江边的加查县,约我同行.这更促使我抓紧学骑马,次日上午,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从地委机关拉出一匹备好鞍的马,请藏族干部欧珠次仁教我学骑.来到一块刚收完的青裸地里,欧珠次仁把马肚勒紧了,可我几次都没上去.最后还是他扶着我才坐在门马鞍上.我的手一扬缰绳马便走开了而我不是左脚用不上劲,就是右脚离开马镫,两脚怎么也平衡不了,结果还是摔下马来.藏族干部见我这个狼狈劲,便骑到马上给我示范,让我学着两脚如何同时用劲,马跑起来后两臂如何随着马的跑动而起落,告诉我绝不能死坐\在马鞍上不动.经过这一遍遍地练习,终于初步掌握了骑马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跑两会不是第一次了,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有人曾说,经验是什么?经验不是你经过了什么,而是你从经过的事里学到了什么。每一次两会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和采访技巧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刚看到马厚生这个名字的时候,笔者不免先入为主地想象出一位男子的形象与之配套,而在与马厚生第一次电话联系时,出人意料的是电话那头却传来了温婉柔和的女声。与笔者接触过的其他档案人一样,习惯于埋头苦干的马厚生,对接受采访有点抗拒,"我做的工作都是我应该完  相似文献   

5.
秦九凤 《军事记者》2003,(10):62-62
我自1957年发表新闻作品以来已经40多个春秋寒暑。近20多年里,我因工作之便,主要是写作有关周恩来的稿件和书籍。作品已经发表了6000余篇(次),然而,第一次采写有关周恩来稿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令人终生难忘。那是1976年的1月9日,寒风凛冽,雪花飞舞,气温降到零下10多度。正在淮安县钦工公社大庞大队(今淮安市楚州区钦工镇庞墩村)挑河工的我和其他“水利战士”们一起站在雪水里疏浚衡河。突然,工地大喇叭里传出悲壮的哀乐声,我们心头一惊,预感有不祥的事发生,马上停下手中的铁锹,静听是谁逝世。当听清工地大喇叭里播出的是周总理去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6.
从《人民日报》“凡人新事”里看到一篇《保护耕地的“阴阳先生”》,读来饶有兴味:湖南临澧县杨板乡一农民原来把宅基选在山上,有个“阴阳先生”看了故作忧虑地说:“荒山建房,与鬼共眠,日后祸多,还是建在稻田里好。”说得他心神不安,三次打报告申请占耕地建房。乡政府土地管理员、共产党员辛柏茂知情后,三次到他家做思想教育工作,说明“耕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初,春寒料峭的时候,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来了一位北京的大学生。他举止随和,成天穿件工作服,丝毫没有一点“书生”气。大学毕业主动下乡工作,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事。至少在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七七级班上,他是唯一的一位。他到七里营不久,就被任命为公社管委会副主任,分管社队企业。他晚上读书通常到十一二点,看电视、听广  相似文献   

8.
我小的时候,父亲在核工业部所属的新疆一座铀矿工作。在那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父亲每天下班后总是拿着书和报纸看,看到高兴处,他就大声地念给我和妈妈听。渐渐地,听爸爸读报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事。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了我也要写好多好多的文章让人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当过知青,干过铸造工、材料员、炊事员、缝纫工、管道工等等.工作很累,但动笔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总理生前右臂摔伤一事,各报刊说法不一。有的说:“恩来是在延安和江青一起骑马时,江青猛的打马,使恩来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下马来,造成粉碎性骨折的”(见1986年1月6日北京日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延安,1939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周恩来同志在日本飞机的空袭之后骑马外出时,不料马踩到炸弹坑受了惊吓跳跃起来,周恩来同志被摔了下来,不幸跌断了右臂”(见1986年1月11日《周末》《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生前右臂摔伤一事,各报刊说法不一。有的说:“恩来是在延安和江青一起骑马时,江青猛的打马,使恩来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下马来,造成粉碎性骨折的”(见1986年1月6日北京日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延安,1939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周恩来同志在日本飞机的空袭之后骑马外出时,不料马踩到炸弹坑受了惊吓跳跃起来,周恩来同志被摔了下来,不幸跌断了右臂”(见1986年1月11日《周末》《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11.
看板     
周慧敏我没枉费与倪震轰轰烈烈地爱过倪震偷欢事件曝光后,周慧敏发表分手声明。娱乐圈的男女,分分合合我们看得太多,但如此有智慧含量的声明还是第一次看到。全文近800字,她先为倪震说话:我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见到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的名字,还是在1995年10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期间。一天,我在登记参评照片时,一下子被几幅精彩的彩色照片吸引住了,再看作者,是日本共同社驻京摄影记者坂仁根。 与坂仁根虽然从不相识,之后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在电话里联系过几次,他对中国同行坦诚相待、友好热情、办事认真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使我产生想见他一面的念头。通过电话联系,他在工作很忙的情  相似文献   

13.
我和倩邂逅在南京音乐台的电波里,那时我刚军校毕业,一副马踏浅草,意气风发的样子,倩是一位幼儿园教师,整天洋溢着青春甜美的微笑。在我和倩点点滴滴沁人心脾的交往中,得知倩和我一样,每天晚上,枕着南京音乐台主持人的喃喃絮语,渐渐入睡;每天早上,睁开蓬醒的眼睛,第一件事就是从被窝里伸出光溜溜的  相似文献   

14.
我拿起相机为党报拍新闻照片,还是去年的事。 1960年2月,我调到陕西省渭南县华阴公社之后,公社党委经常鼓励我为党报多写稿,并让我给党报拍摄一些新闻照片,还介绍我做陕西日报的摄影通讯员.  相似文献   

15.
在编校工作中,笔者常常在一些教辅书稿中看到这样的译文:①船长直接去了给他的地址;②我到厨房找点早饭吃;③我使出剩下的全部力气将另一只鞋向他头上踢去;④他受不了任何形式的残酷,不管是对人还是对动物;⑤这是些她伴随着长大的马;⑥他们很少能够获得足够的肉整个冬天吃。⑦当我回到家里时,M和L已不见面了。语言文字是给人看的,  相似文献   

16.
1983年,因工作需要,把我借调到院办公室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常接触到实用文体写作.开初写起来很吃力,又由于“临时代办”的思想,也就仅仅是应付而已.但事不凑巧,1984年院领导再三动员我,要我留在办公室工作,我只好服从调动. 由于工作性质变了,对报纸上登载的新闻注意看了,广播里的新闻节目留心听了.看到和听到别人写的好新闻连声叫好,可自己却不知怎么写,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说自己迫不及待要长大的标志是“5岁要梳爱丝头,10岁要穿高跟鞋”,等到我第一次鼓起勇气烫头发,却是27岁生日都快到了。在做头发的4个小时里我一直想着《玻璃之城》里的舒淇,因为我认为她真正拥有亦舒老师不厌其烦描述的“海藻般的长发”。当然4个小时后我还是来到了现实世界:没有难看到活不下去,但也跟舒淇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胡思乱想     
千树 《档案管理》2004,(5):48-48
食草动物如马牛羊的眼神曾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年下乡的时候。生产队长可能觉得知识青年干活不行又不太好管,他便安排我们轮流看队里的庄稼。那时的农村还是典型的集体经济状态,社员们不但出工不太出力,收工时还常常随手捎几块红薯或是玉米棒什么的。妇女割草剜野菜之余也不忘带点农产品回家。这在黄河滩边的村子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村干部为这些小事头疼。立场不同嘛。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我从县委办公室到农委工作,和农民的心贴得更近了。 1979年一次农业科技工作会上。我见到了会议特邀代表——小店公社七泉大队农科队副队长、农民气象员张启才。虽然,几年来林县广播站每月初都要向全县广播:“老农气象员张启才预报,本月有四次天气变化过程”云云。县气象站也每个月把他的天气变化趋势打印百十份呈县里领导和各有关部门,但当我第一次见到张启才时,还是感到惊喜。  相似文献   

20.
(一)伟经同志:谢谢你把我的小文发得那么漂亮。可我一看内容吓一跳。开宗明义第一句只一字之差就不是我的原意了。不知是我的笔误,还是您这位大编辑以为我写错了?或电脑排版出了岔子?我此刻正在呼我的助手查我所发出原稿的复印件。按照旧作——载《半山半水半玉窗》文集99页,《梦的回声》第一句为:人,一落生,就想着去做自己力所难及的事情。难及,方堪称潜力。否则,人活在地上、树上、穴里、房子里,何必想上天?人生活在地球上,又何必要知晓天外星球的事?由于这不知是谁的谬误,全文与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