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徽州商帮兴起,徽州商帮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为徽州六邑经济特点和传统的不同,因而其财富的形成也是各不相同的.以往大家要么是整体研究徽州盐商、典当商人、茶叶商人,而区域内的商人具体经营情况只是偶有提及,本文对婺源木材商人进行具体研究,从婺源商人经商的兴衰、木材商人的经营方式和影响三个方面,展现婺源木材商人的形象及其经营脉络,力图深入和细化徽商研究.  相似文献   

2.
阳明新儒学对<二拍>中商业观的形成有着深深的影响."百姓日用即道"说对经商现象的肯定;"新四民"现对商人价值的肯定;"体用一原"说对商人追求事工的认同;理欲观、公私现对商人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从而看出阳明新儒学对<二拍>商业观有着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甓余杂集》记载的徽州海盗商人胡胜等的供状中可以看出,他们充当了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华的帮凶,是葡人在商业上的附庸。胡胜等人的活动有悖于徽州商业资本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王廷元《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徽人经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但是作为地方商人群体的徽州商帮则是在明朝成化、弘治之际形成的。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徽人在经营长途贩运贸易中大获厚利,涌现出一大批手握巨资的富商大贾...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四民观起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即将民众按士、农、工、商四大社会职业来划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带有强烈的等级性、阶级性的传统四民观才真正确立。士为尊,而农则为立国之根本,商人则位于社会的最底层。面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四民观带来的心理压力,徽商将治生纳入传统的价值体系,对商农关系、士商关系进行改造,确立了新的"四民"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明清时代商品经济得到极大发展。江南地区商业繁荣。更有学认为明清时代士商关系和社会阶层分化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有所变化,商人的职业得到一批儒学大师的承认,士商关系更为密切,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发展朝“士商农工”新四民观演进。  相似文献   

7.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11,(2):108-111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11,26(3):108-111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孕育了徽州商人,作为一个商业集团,明清时期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本文就徽商的兴起和衰落及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0.
繁荣的唐代经济为文人创作以经济为素材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的唐五代小说为文本,通过对唐人小说中士商、工商、农商关系的分析,展现文人对四民的认识--新"四民"思想,即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民国徽州宗族婚姻观的革新是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潮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发生"共振效应"的结果。民国徽州家谱中的族规家训集中体现了徽州宗族的婚姻观念的革新成分,且呈现出保守性和不平衡性等基本特征。由于徽州社会小农经济基础阻碍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发展,新安理学促成了徽州宗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固化,以及宗法制度残余下的守旧势力的阻挠等因素,民国徽州宗族的婚姻观的革新在整体上仍趋向保守。深入解读徽州族规家训所反映的婚姻观念及其革新,不但可以丰富徽州家谱和徽州宗族的研究,还可以弥补徽州社会文化史和生活史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仅把“徽商”一词作为一个商帮的称号是不全面的。从狭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徽州经商的人(们),或其经济实体,或商帮;从广义上来看,“徽商”指的是古徽州从商人群以及由他们创造的、以商业为主导的徽州地域特色经济和商人文化。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中国的十大商帮,是商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此期间形成了商业伦理,商人懂得了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商人把儒与商结合起来,把知识经济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把经济活动与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因此,商人利用积聚的财富,积聚文献、字、画,建设了藏书楼与书房,藏书为了教育子弟,藏书为了文化,藏书为了附庸风雅,藏书是将金钱转化为知识与信息,将金钱资本转化为知识本钱。商人的藏书是所有藏书家中最具规模的藏书,商人藏书推动了刻书、印书、教育、科举,促进了文俗风化的好转,推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出现在中国有历史舞台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自由发展和繁荣的程度,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所罕见。这时候,旧的大一统政治格局业已瓦解,束缚商业的绳索业已解除,而新的大一统政治局面尚未出现,故商业能在自由度很大的空间里发展。商业的繁荣自然给商人(尤其是私商)阶层的登台、亮相提供了契机。春秋时期的商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至战国,随着原有的等级制度的崩坏,商人更得到了新的解放。“士农工商”,商虽居末位,但却已成为四民之一,其经营的商业已是合理而正当的事业。最后,商人形成了一支十分可观的队伍。  相似文献   

15.
新发现的徽州祁门谢氏文书记录了谢氏五代人的家庭简史,再现了一个以商业起家,并试图进军科举,却最终回归农业的家庭变迁过程,为了解传统社会中人的身份变迁与财富流动提供了考察案例。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原来重农轻商的的社会观念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市场进一步扩大,商业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盛。而消费观念也越来越趋向于奢靡,部分地区崇奢观念越来越普遍化,原来居于士民工商四民之末的商人地位得以提高,社会风气和社会思潮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基本国策,经济的飞速发展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然而重利轻义论,如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为富可以不仁等经济理论和商业实践,也纷纷粉墨登场.那么,如何正确看待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分析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复初集》是明代徽州人方承训的诗文集。作者出身商人家庭,中年弃儒从贾,所以文集中记述了大量的徽商资料。这些资料中包括对方氏一族出贾的详细记载以及方氏商业规模扩大的成功模式;此外还有对徽商心理的真实描摹和女性参与商业运营的记述。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普遍兴起。"地以人兴"的金山四巨镇之一的干巷镇具有特殊的发展条件,吸引着不同身份的人前来或隐居或经商。根据朱栋撰《干巷志》统计至少有43个姓氏杂居一起,他们通过建立起"婚姻圈"、"文化圈"和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互惠圈",编织了一个复杂而稳固的社会关系网络,对稳定和团结社会力量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以传统儒学为主流,"四民观念"、"等级尊卑"思想影响下,要想进入这一网络是相当艰难的,特别是对"四民"之末的社会新生力量--商人来说,更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老舍将多种文化——满汉文化、"五四"新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融于一身。多种文化的碰撞,形成了老舍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正是这独特的文化气质决定了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始终以"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从文化视角审视,老舍构建了一个几乎包罗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个方面的"市民世界"。在这个"市民世界"中,旧北京"老字号"的商人是形形色色人物中的一类。老舍透过"老字号"、"老字号"的商人,呈现出特有的传统商业文化:悠闲而又诚信。同时,也展现了传统商业文化面对外来冲击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