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的内涵需要文化的衬托,在文化的映衬下才可被充分理解。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是人们传递思想的重要方面,语言文化是该类语言使用国家的历史、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背后的文化形式有益于增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力和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在学习英语的萌芽阶段,让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事先有一个初步  相似文献   

2.
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把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作为英语教师,需要自觉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习得,在阅读和学习中应注意:学习语言不能脱离学习其文化,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跨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中经常引起误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获得尽可能多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逐渐养成良好的跨文化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歧义误解的现象,由此而产生跨文化交际中的隔阂、误解和摩擦,所以英语教学不仅要教语音、词汇、语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应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名词复数是一个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准确地翻译这些复数名词将会帮助我们避免引起误解。本文仅打算谈谈翻译英语普通名词复数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也是笔者的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隔阂、障碍、误解也随之在交际中不断突出,而单纯学习他国的语言知识不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很好地进行交际的.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应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如果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缺少英语的应用能力,会造成交际的失误.因此,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英语委婉语是世界文化中普遍的语言现象,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话不妥,怕引起听话者的误解,出于礼貌,含蓄,通过遣词调整来克服心理障碍,这种特殊的雅语就叫委婉语。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了委婉语的语用场合及文化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副语言与语用误解关系紧密。语调、语气、停顿、语速等属于副语言范畴。在日常交流中,它们主要对语言交际起辅助作用。副语言是真情的流露,反映说话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比有声语言更具有可信性。由于中西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价值观的不同,由副语言引起的语用误解也不一样。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规则如副语言的表达与理解等,注意观察西方人在交流时副语言的运用,才能避免出现由副语言引起的语用误解,帮助人们在对外交往中,提高语用效果,让交流顺畅、和谐。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紧密相关。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应是有机的统一体,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但单纯从语言、语法、词汇方面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是不够的,在语言交际中容易产生障碍和误解。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语交际失败的文化因素及文化障碍并予以对比,提出一些有效对策,以便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否定句比比皆是,但这些否定究竟是部分否定还是全部否定,甚至是否定的形式却表示肯定的意义,对这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很多学习者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或是误解其意,因此有必要总结not的否定范围及其意义,让学习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句意。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着许多误解,主要体现在对语言的本质、语言能力的要求、学习者的价值、语言测试的实质和目的等方面的理解上。只有消除这些误解,才能学好英语。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误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转变这些误解的理据;着重指出,学习观念是指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机制。教师如果能赋予这个机制更多的科学性,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也有利于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李艳丽 《考试周刊》2012,(33):70-71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交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趋同性。在对外新闻报道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利用汉语、英语文化的趋同特点,使读者感到亲切、易懂。文化干扰,指在跨文化交流中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歧义、误解、理解困难等现象。  相似文献   

12.
否定是各语言中共有的现象,不同的语言有其自身不同的否定表达法。这种语言现象常使学习外语的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面感到困惑甚至因为“望文生义”而容易误解。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从“意形同否”,“形否意肯”和“意否形肯”这三个方面综合阐述英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否定的不同表达法。  相似文献   

13.
徐虹  贾慧琳 《海外英语》2013,(8X):258-259
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往往会因为语言的歧义带来一些误解。而语言歧义现象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且情况较为复杂,产生歧义的原因也非常多。在该文的研究当中,主要针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从英语的词汇和语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歧义的一些方法和措施,避免人们在进行英语交流时因语言歧义而导致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人们在使用语言中重于语言在客观中的应用习惯,并以此来掌握一些常用调在生活中的正确使用形式和方法。而与此相悖的则是许多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们在学习英语中则重于一种语法的系统化,以一种不变的定式来使用这些常用词,造成在实践应用中的错误甚至于被误解。现以题目中一组词作为例子,解决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加之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这又激发了大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与来自英语国家的人交流的时候,经常感到困惑,不是因为英语的单词和语法不正确,而是因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不关注.说话时用词不准确或语言不得体.所以,我们要学好英语,更重要的是学好它所承裁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因此,在英语交际中歧义误解频繁,语用错误层出不穷。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语言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语言之母。要学好英语,必须学好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英语教学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导入是一种功能化、目的化的英语教学策略,弥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在文化上的缺失,负载英语学习宏观意义上的、跨地域文化的教学目的。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能得体地运用英语,说出来的话虽不存在语病,但有时会让人误解,甚至会在具体的交际场合出现尴尬或误解。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导入和渗透文化教学很有必要。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英语素质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自如得体地使用语言,避免误解和错误。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