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一个整合了主题建模、专利文本分析和主题强度演进的量化分析框架,通过复合检索式采集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相关专利,应用主题建模和文本挖掘方法刻画智慧城市技术热点演进的知识图谱,并对潜在热点主题进行识别与讨论,从而进一步丰富基于专利文本数据进行技术热点分析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奕  张毅  李梅  邓雯 《情报科学》2019,37(1):86-93
【目的/意义】通过数据挖掘、文本分析法整合公众分散的反馈意见,对比研究出台政策,对政府部门吸纳公 众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公众对共享单车政策征求 意见稿的反馈内容,采用LDA模型从公众反馈意见中发现并提取低维主题集合,汇总、组织、分析大规模文本信息, 以主题领域和隶属概率值两维度,对比公众意见与政策修订的差异。【结果/结论】从制度体系、政府治理、企业经营、 产品完善、用户规范五个分类主题及其概率值,评估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度以及政府对公众反馈意见的采纳效 果,以期为政府出台政策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莫祖英  丁怡雅 《情报杂志》2021,40(3):162-167,60
[目的/意义]通过对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反馈情况的调查研究,旨在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公众参与度和满意度,以促进政府开放数据的利用,保障政府开放数据的质量。[方法/过程]选取《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的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和30个二线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在调查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公众反馈现状的基础上,对公众反馈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最终以政府开放数据生命周期五个时期为基础,对应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反馈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构建了五时期三阶段的政府数据开放公众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针对现有基于文本挖掘的政策主题扩散特征研究中文本主题识别的随机性和高度依赖人工等不足,提出一套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的政策主题分析框架及对应的文本挖掘方法,从而更好地识别政策扩散过程中政策内容变化的特征以及背后潜在机制。[方法/过程]以我国人工智能政策为实证对象,在理论上构建了基于创新价值链的政策文本主题分析框架,在方法上基于依存句法和语义信息抽取政策文本关键短语结构,通过构建分析框架主题与短语结构词汇的一一映射关系词典来完成对政策文本主题扩散分布的计算。[结果/结论]采集了自2017年以来的110份人工智能政策文本,分析了人工智能政策扩散时间分布、空间层级、内容扩散程度特征和主题扩散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政府主题扩散倾向性与其发展阶段所处梯队作为定序变量,从而分析两者关系以及背后的潜在机制。由此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融合文本挖掘方法和政策分析理论,有助于从对政策扩散特征的描述性分析走向对政策扩散机理的解释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科研机构为搜集顾客及公众的反馈信息运用了许多方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在不同条件下应用特定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按照我国城市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排名,选取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微信公众号作为分析样本,以2016年5月1日-7月31日为研究时间起止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时段内的信息传播主题进行分析。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务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主题共包含为26个二级主题词,进一步可归纳为公共服务、新闻报道、政策法规、生活资讯和文化历史5个一级主题词。结合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和讨论了不同主题信息发布数量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为我国城市政府机构开通和运营政务微信公众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蕴含着技术革命的契机,也可能带来潜在的社会风险。通过对公众评论文本分析总结并超越文本进行理论推演,可以全面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以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本研究基于Reddit平台中以ChatGPT为主题的公众评论文本,结合LDA模型、情感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建构的T-TOE分析模型,探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研究发现,公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关注广泛,涉及运行机制、运用领域等6个主题。不同主题下公众关注程度不同,最关注技术变革和人机互动两个主题。根据情感分析,公众总体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保持乐观,特别是对其可能带来的技术变革。随后根据T-TOE分析模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连接不同技术,但具有内生风险;能够提高组织效能,但会产生互动错位,能够实现智能交互,但会导致价值分裂。为此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通过文献和专利进行文本挖掘获取技术热点主题的方法已逐步成熟,但相关研究未充分考虑社会公众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以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数据源,嵌入社会公众感知,可从更全面的视角识别技术热点主题并分析其发展态势。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分析框架,弥补了现有方法未考虑社会公众对技术主题变化影响的不足。[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微信传播指数(WCI)筛选可用于技术热点主题识别的微信公众平台。其次,采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应用LDA主题模型提取技术主题。然后,结合社会感知识别技术热点,并利用IPA分析法分析技术主题的发展态势。最后,以石墨烯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方法的可实施性和效果。[结果/结论] 识别出2015-2018年石墨烯技术热点,并结合社会感知视角定位出当前处于优势区、维持区、机会区、改进区的技术主题,实现对石墨烯技术热点的发展态势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大连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例,探讨了目前中国常见的政府网上公众参与形式,剖析了政府网上公众参与的实际内涵;提出了网上政府互动模型的基础框架;总结了大连市政府网站开展公众参与工作的主要做法,对其他城市具有借鉴意义。还对今后政府网站在公众参与建设上的做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区域,传统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支持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把模拟预测得到的未来城市土地利用分布作为重要因子加入生态适宜性评价框架,生成更适合于未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决策的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空间化展现城市用地扩张背景下的2050年城市建设用地潜在生态适宜性分布情况,并与传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空间量化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潜在生态适宜性评价有效降低了不适宜及较不适宜开发用地与未来城市建成区重叠度较高的矛盾(分别由9.74%和22.7%降低为0.0%和14.5%),能更好地匹配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突显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本文实证了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方法能更好地为城市扩张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表达多样化、内容分散化和治理复杂化的问题,需要提高政府舆情应对的精度和效率。[方法/过程]融合LDA模型和fsQCA方法,搭建了“数据基础层→主题画像层→模式归因层”的研究框架,通过主题聚类可视化呈现和主题权重赋值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主题画像的刻画,并基于归因理论,以事件主体、事件危害、事件详情、受害群众、救援响应、媒体报道、应急处置为条件变量,以事件影响力为结果变量,揭示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内在模式。[结果/结论]低事件详情是高公众诉求发生的必要条件,得到了4条高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6条低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归纳了两种高公众诉求归因模式(内部主导模式和外部助力模式)和两种低公众诉求归因模式(事件化解模式和媒体缓释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题模型(LDA)的查新辅助分析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林山  郭磊 《现代情报》2018,38(2):111-115
文章概述了主题概率模型(LDA)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开源R语言中lda程序包采用快速压缩吉普抽样算法分析语料库的处理流程。设计了基于LDA模型的查新辅助分析系统设计功能框架,对其功能、编程实现思路和工作流程做了描述。最后结合课题查新实例,详述了采用LDA模型通过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潜在主题挖掘,对比分析课题研究内容,对课题给出客观评价的过程。结果表明,基于主题模型的查新辅助分析系统可以快速有效挖掘相关文献主题,降低查新员对相关文献的分析难度,提高课题评价的客观性,整体辅助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主题是数据挖掘在中学会考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根据考试院的会考指标体系建立了应用框架,从各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多个挖掘模型,通过对会考成绩的分析,探索科目之间的联系,反馈于教学,为考试院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全球创新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拓展全球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建立更为广泛和紧密的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科技论文构建主题词共现矩阵,筛选二阶共现主题词对作为潜在国际科技合作主题对,通过定义主题对的国际合作潜力指数以及主题路径的国际科技合作路径强度指数,判定主题对的国际合作潜力并寻找有效的主题合作路径。【结果/结论】以中俄人工智能领域的SCI论文和CPCI-S论文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该领域潜在国际科技合作主题的识别和分析,证实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创新/局限】本文提出一种识别潜在国际科技合作主题的方法,并利用中俄两国论文进行实证研究,但未考虑不同国家研究产出规模差异,未对关键词进行语义分析,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艳  简军 《情报科学》2003,21(9):984-986,989
信息技术的飞跃,引起信息获取途径的延展,使得企业可以从多途径获取其潜在客户的信息。本文探讨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对潜在客户进行主题定义、主题分解、行为特征描述、指标测评、层次划分的TRAIG方法.并对该方法与传统的感性方法的区别以及信息分析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挖掘分析创新政策的公众感知,对于提高政策制定质量和政策执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数据科学研究理论和公众感知本原理论,提出通过网络信息挖掘分析创新政策公众感知的研究框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创新政策的公众感知一般特征分析、重要话题识别及情感倾向分析。并以新能源汽车政策为例,阐述该研究框架的分析过程及具体方法的运用,系统地分析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感知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商宪丽 《情报科学》2018,36(6):57-62
【目的/意义】本文剖析交叉学科的潜在主题识别,分析潜在主题的文献数量,揭示交叉学科的研究主题、构 成和热门研究主题。【方法/过程】以数字图书馆学科为实例,构建交叉学科集成数据集,经过数据集预处理、LDA主 题模型训练、潜在主题标签标注等处理过程,挖掘出交叉学科中的潜在主题及其构成,揭示交叉学科的热门研究主 题。【结果/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在主题模型的交叉学科主题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了交叉学科与相关基础 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整合交叉学科研究文献与相关基础学科研究文献构建集成数据集,能够更为精确地识 别交叉学科的潜在主题和热门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文献管理软件无法识别用户潜在研究兴趣从而进行个性化推荐的现状,文章提出了基于主题的社会化推荐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内容的个性化过滤方法识别用户的主题偏好,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SNA)识别学术网络中有影响力的文献,进而产生推荐。最后提出了基于社会网络的科技文献个性化推荐的框架。理论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反映用户的研究兴趣,灵活地识别用户所属的学术网络,从而为目标用户产生精准的文献推荐服务。  相似文献   

19.
赵斌 《内江科技》2006,(1):56-56
城市街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根据内江市城区域道路绿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潜在的优势,提出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以推动内江市城区建设成为川南山清水秀的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参照依赖和信息反馈理论,探讨了反馈信息框架对大学生节电意愿的影响,并探究了反馈媒介和反馈频率对反馈信息框架影响大学生节电意愿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发现:①反馈信息框架对于大学生节能意愿的主效应显著,且他人参照框架比自我参照框架更能促进大学生节能意愿;②反馈媒介对参照依赖的反馈信息框架影响大学生节能意愿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反馈媒介为手机短信时,他人参照的反馈信息框架更能促进大学生节能意愿;③反馈频率、反馈媒介和信息反馈框架对大学生节能意愿影响有三重交互效应.在信息反馈频率为每周一次时,不论反馈媒介为哪种类型,信息反馈框架的主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