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累犯与共同犯罪、期待可能性、对向犯、刑罚减免制度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首先,连累犯与教唆犯、帮助犯、对向犯之间存在诸多异同点,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在及时明确异同点之余,可以更好地为司法实践中的辨别工作提供准确的尺度.其次,“亲亲相隐”与期待可能性一脉相承,“引伦入法”不会引致罪刑失衡,这是因为在连累犯与本犯之间存在亲属关系时,通过对亲属范围的限缩、国事罪中适用的例外会引导“亲亲相隐”在连累犯中得到合理适用,而不至于使其适用范围过广.最后,刑罚减免制度对连累犯的处罚至关重要,认定连累犯是否成立自首、立功、坦白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形予以判定.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亦以成为世界历史性概念,现代性话语的“共识”是在价值规律普遍性基础上的约定。然而,一个传统话语在场的显暴力时代逐步走向话语“退场”的隐暴力时代。话语程式的反常扰乱了语言考古学家,但映现了现代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竭虑的“智”相。作为历史存在的中介,话语重新编排了人类的生存结构,“集体性失语”演绎了人类精神挥之不去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3.
早在19世纪末,西方学者就已经对法律价值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相对较晚,是在20世纪30年代。但我国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法律价值研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被长期禁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法律价值论的研究又现热潮。法的价值评价并不是法律评价的全部内容,但却是其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法律评价的概念和特征对法律评价从宏观上加以说明和介绍,而第三部分法律评价原则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最终作者认为法律评价原则主要应当包括“以人为逻辑起点的原则”;“坚持唯物辩证思想的原则”;“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科学统一的原则”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性”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引起了部分学者关于法律是否应当提倡人性化的思考。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做事行事的基础,也是进行法律制度设计的前提。人性善恶兼有的本质使人们注意到了其在法律领域中的价值。从“人性善”出发设计法律,才能保障人的正当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从“人性恶”出发设计法律,才能限制权力,防止权力腐败损害人民的权利。本文针对当代中国法律主要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强调“性恶”的重要作用。只有既考虑到人有善的一面,又认识到人性中恶的一面,由此出发,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度助益的社会生活制度,但是,它像其他大多数人定制度一样,也存在一些弊端。“法律的这些缺陷,部分源于它所具有的守成取向,部分源于其形式结构中所固有的刚性因素,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与其控制功能相关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动因有了切合执政实践的新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发展变化中取得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的自觉,它对党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指导是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尺度,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尺度,是更高层次的哲学综合。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法律体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它在各个历史发展进程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即使在现代的社会中也同样光彩夺目.中国法律历经千年的漫长发展,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近现代社会发展中逐渐完善. 由龙大轩编著的《中国法律史》(2020年8月法律出版社)一书正是以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法律制度发展演变作为全书行文脉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法律制度、立法指导思想、立法特点、主要法律概况、狱讼制度和相关历史成就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并在对应章节后设置问答题,以供思考和阅读.全书的撰写是作者对以往教学和研究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对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精髓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法律辞典》的解释,所谓诉辩交易制度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通过他或她的律师与公诉人进行协商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协议的程序”①。对于这项外来的制度,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弄清其来源、内涵,另一方面应当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目的出发,分析我国刑事制度的内容及形式是否符合诉辩交易“生长”。本文以此思路为线索,浅析诉辩交易制度在我国设立的可行性,期望能对我国进一步探索诉辩交易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主导作用的科技体制。在建国伊始特定的国情下,这种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法律构建,不仅是协调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平衡发展的各种制度的呼唤,而且也是与它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的诉求,其走过了一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渐进之路。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法律构建的确立,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禁止离婚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爱尔兰。在1937年爱尔兰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任何法律都不得允许婚姻关系的解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禁止离婚。爱尔兰的法律规定,男女结婚时需在教堂里互相承诺:"只有死亡让我们分开。"无论何种原因离婚(即使配偶去世也不例外),都被视为违背誓言而不被允许。在爱尔兰,这个规定有着历史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杨冬 《百科知识》2023,(14):4-7
<正>计算机能够思考吗?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艾伦·图灵提出了“图灵测试”这一思想实验。首先,请一个人与计算机进行对话,对话方式为打字,这个人只能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对方的回答。接下来,请另一个人(第三者)观看他们的对话内容,但是他并不知晓对话者是人还是计算机。此时,如果第三者无法分辨对话者中谁是人,那么这台计算机就通过了“图灵测试”。在图灵测试中,关键问题不是“计算机在对话中所提供的内容是否正确”,而是“通过对话能否区分发言者是人还是计算机”。图灵认为,“计算机是否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思考”。所以,他宁愿用“图灵测试”来判断计算机是否有能力模拟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德国民法典创设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之后,该制度便为大陆法系普遍接受。然而,这一抽象的资格,在规定不同主体资格的共性的同时,忽略了合同主体的特殊性,它并非是衡量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应缔约能力的唯一标准。笔者对合同的生效要件中的“民事行为能力”提出以“缔约能力”相置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苏格拉底之死与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之死与耶稣之死都是西方思想史上的意义事件。如说耶稣之死是为了“救赎”,苏格拉底之死则是为了“殉道”。苏格拉底之死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伦理审判与法律契约的冲突如何得到价值的“和解”。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社会法律制度,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其生死观、人格建构等方面来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并阐述苏格拉底之死所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具有浓厚文化传统的社会中,相关制度条件会影响到组织治理之特定模式的有效性及主导逻辑.基于先秦“道理论”思想内涵及其传承轨迹的梳理,本文在区分制度制定与执行两个环节的有关制度不变性与响应性“悖论”问题的探讨中,对“德治”和“智治”两种不同组织治理模式各自适用的制度条件以及中国业界实践重塑的方向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理论评述相糅合的研究,使“一(道)与多(理)”、“不变与变”关系命题获得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及在审查实践中的分歧在外观设计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的审查实践中,经常涉及到对外观设计相同相近似性的判断,对于其判断主体,1993年《审查指南》规定为“一般购买者”,2001年《审查指南》修改规定为“一般消费者”,并在2006年《审查指南》中得到沿袭。具体规定是:在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相近似时,应当基于被比设计产品的一般消费者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判例法在中国建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楠 《科教文汇》2008,(1):114-114
中国,一直以来以成文法作为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否应当在中国建立判例法?中国的法律传统是否允许判例法的存在?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首先分析判例法产生的背景、判例法的历史价值;而后剖析中国的成文法历史中的判例法印记,提出在中国法律发展历史上存在判例法的运用;如果说此前中国历史上存在判例法,那么当今中国是否需要判例法的存在,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显现的特点和价值是否能在中国彰显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以其大量的著作,为战后建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理论构造,孜孜以求地追溯着建筑的意义。以海德格尔“在世之在”的早期思想和“诗意地栖居”的晚期思想为源泉,他展开了建筑现象学的探讨,其中,与之相关的“存在空间”、“场所”、“场所精神”等概念均包含了发人深思的哲学内涵。面对诺伯格-舒尔茨将建筑建之于生活世界的理论呼吁,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筑的意义不能仅与物质环境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当今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与人的“存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群众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任务、内容、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改革完善、更好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司法解释,不论是制度、内容,还是价值取向,都有其独特之处。考察我国司法解释制度有利于了解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提出更有效,更实用的改革建议。本文拟通过从法律解释制度这样一个侧面,来观察我国司法机关在我国的地位,从而反思当前人们所推崇的“司法独立”等种种现代理念,是否可以适用于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两委”关系的调适是村民自治中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正确理解基层党组织对村民自治领导的含义,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国家的法律制度供给以及加快基层政权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