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彦春 《科技文萃》2001,1(7):93-95
1999年岁暮,30多名50出头的中年人给78岁的老师霍懋征拜早年。霍老师感谢学生深情,送 每人一件礼物——她78岁骑在牦牛背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扬鞭催征的照片。60多只手齐 伸,等待老师分发。霍懋征望着他们的手,眼前叠映出1954至1960年,他们伸手让霍老师检 查卫生的旧影。泪水从老人脸上流下来,“时间真快”,霍懋征说:“转眼你们就成人了… …我因为拥有你们,我非常幸福。”2001年2月3日,还是这些学生,为庆祝霍老师从教60周 年召开筹备会——“不灭的红烛”。霍懋征置身其中,说着同样的话:“我因为拥有你们… …”60年来,霍懋征评价教师这一事业——光荣、艰巨、幸福。此时此刻,她体会的是幸福 。  相似文献   

2.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她自称是一个平凡的人,周恩来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3.
<正>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做的关于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访谈。霍老师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是国家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教师",霍老师从教多年,桃李满天下,她教学有方,育人有道,据调查她教的学生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她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值得我们去思索。在这期访谈中,节目组邀请了霍老师当年的几位学生,而且这件事事先也没有告诉霍老师,这些学生现都过了花甲之年,在各自岗位上都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  相似文献   

4.
<正>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做的关于著名教育家霍懋征的访谈。霍老师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是国家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教师",霍老师从教多年,桃李满天下,她教学有方,育人有道,据调查她教的学生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她  相似文献   

5.
日前,我随杨再隋先生拜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霍老师的崇高人格和教育思想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霍老师留给我的印象,那么我觉得温总理的题词便是最好的概括:她是一位“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6.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常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烈 《中国德育》2010,(4):16-17
霍懋征老师是“国宝”,是全国教师的楷模,我们工作在实验二小,跟着霍老师一块儿享有盛名。 我有三点感受特别深刻。首先霍老师是爱的化身。霍老师爱学生,而且是一个非常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的人。霍老师是又大又小的人,大在她的大气、层次和胸怀,小在她所有的事都是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逝世一个月之际,教育部3月17日在京召开“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霍懋征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学习霍懋征老师的先进事迹,弘扬霍懋征老师的崇高精神,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霍懋征老师为榜样,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更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9.
学习霍懋征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霍懋征从教60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她用爱的教育谱写了一曲辉煌的人生华彩乐章。霍老师从教60年的经历,折射了共和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史;霍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十分丰厚,有待认真开掘。在这里仅列举一二,让我们共同向霍老师学习。  相似文献   

10.
谢咏 《江西教育》2012,(9):32-32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常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  相似文献   

11.
温柔的批评     
读了《江苏教育》2005年2B上面的文章《用美德占据灵魂》感触颇多。学生犯错误之后,教师应该怎么去批评教育? 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的霍懋征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时,一次,班上一个男生拿了同桌的钢笔, 霍老师知道后没有责难,也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人家的东西你肯定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霍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霍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霍懋征来济南讲学时,提到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到外地给学生讲课,课前该班老师担心霍老师不熟悉学生,讲课会受到影响,就给她画了一个学生座次表,并标明哪些是好学生,便于提问。被霍老师婉言谢绝了。结果课上得很成功。课后那位老师敬佩之中带着疑问:“您是怎样掌握学生的?怎么知道谁听懂了,回答得好?”霍老师笑笑答道:“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睛,是他们的眼睛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教师节刚过,霍懋征教过的54级学生聚在一起。大家兴致正浓时,当年的班长给大家来了个突然袭击:“同学们,现在都把手伸出来,把你们的手绢也拿出来,让霍老师检查卫生。”霍懋征心里“咯噔”了一下。教他们时,霍懋征要求学生带手绢,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还要每个孩子晚上回家自己洗手绢,第二天她进行检查。如今,站在霍懋征面前的孩子们都已是知天命之年,有的还当上了领导干部,他们还会像当年上学时那样,天天带手绢吗?再说.餐巾纸也基本上取代了手绢,手绢恐怕早就遭淘汰了。  相似文献   

14.
日前,我随杨再隋先生拜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霍老师的崇高人格和教育思想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霍老师留给我的印象,那么我觉得温总理的题词便是最好的概括:她是一位“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一)“我的心永远离不开教育”霍老师的家虽不宽敞,却很温馨。她说自己特别知足,从不追求物质享受。是的,按她的贡献和影响,住一套宽敞一些的大房子也完全应该,但听说她都一次次婉言谢绝了。在她那十几平米的客厅里,没有阔气的摆设,感受不到一丝豪华。坐在普普通通的布面沙发上,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去年,已85岁高龄的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借鉴、从读学写”作了巡回演讲。这儿,仅以她教学《陶罐和铁罐》为例,看看她是怎样引导学生从读学写的——首先,霍老师依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来确定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自读,但又不放弃教师的“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加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导”在点子上。这篇课文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达中心思想的,采用拟人化手法,把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刻画得活龙活现,很有艺术感染力。霍老师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借鉴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对…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2005,(8):4-6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20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20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8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2010年2月11日零时35分,霍懋征老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教育部随即发出了《关于教育系统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通知》。为深切缅怀霍懋征老师的高尚师德、先进思想和卓越贡献,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2010年2月23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联合举办了“向霍懋征老师学习追思会”。本刊记者应邀参加,从霍懋征老师的同事、徒弟和家人那里更多地了解到了霍老师光辉的教育人生。追思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9.
南斯北霍     
赵辉 《中国德育》2010,(4):17-17
南有斯霞,北有霍懋征。 霍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永远没有满足的状态,从不墨守成规,总在不断求新。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直观形象,把语文课上得丰富多彩,霍老师在学校率先开始使用投影机和录音机。当时的录音机个头还很大,录音带一大盘,有一天中午霍老师跟我说,咱们去学习怎么使用录音机。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能够成为小学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和她这种精神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霍懋征老师一生的语文教育实践,她始终把“全面育人,整体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正因如此,她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她追求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努力改变少慢差费的落后面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重温霍老师的语文教改思想,可以为当前的改革提供历史经验与参照,特别是其系统性减负的思想,更具有现实针对性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