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色的粉笔     
那天执教的是《和时间赛跑》一课。 这篇课文说难也不难,只要能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就够了。因而我所设想的,就是通过课题质疑来引发引领全文学习的问题—会什么要和“时间”赛跑。甚至为了突出“时间”一词,我在设计的时候便思量着,要换一种颜色的粉笔板书加以凸显。  相似文献   

2.
《和时间赛跑》是六年制小语第七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层意思 :一是“我”从爸爸的话语中 ,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二是“我”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读文体验 ,并展开探究 ,弄清第一层意思 ;然后再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 ,感受时间的珍贵 ,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1)在学生读了课题后 ,问 :读了这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 )边读文边正音释词。2 .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相似文献   

3.
案例描述上完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让孩子们打开作业本完成课堂练习。其中有一练习题是这样的:以后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赛跑,·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请用上带点词写一句话。笔者在批改孩子们的作业时,发现大多写得不理想。虽然  相似文献   

4.
一、"读教师"不仅仅是无奈 最近,读了一位教师写的听课随记.在一节展示课上,教师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进行拓展性训练.随记中写道:"孩子们写的、说的不过是一些口号式的话,跟课文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关系.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孩子们的知识和能力拓展了什么呢?难道这就是新课程吗?这问题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5.
贝艳 《快乐阅读》2011,(15):60-61
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不敢懈怠。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常常思考"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这一问题。每当看到课堂上孩子们发亮的眼神、高涨的情绪,我就想:我是拿什么吸引学生的呢?也曾有多少时候,在课堂上看不到孩子们闪亮的眸子,他们的精神委靡不振,似乎感受不到学习的动力,我困惑极了,反复在思考: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6.
一、一个问题引出的一个主题一次环保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身边有哪些环境问题?",没想到,一个孩子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学校周围的道路上宠物粪便过多,很多孩子都有过踩到狗粪的经历,戏称学校周边的马路是"地雷街"。看着孩子们兴奋地说着自己看到的情况,以及笑着同伴们踩到狗粪的经历,我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引导孩子们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于是,我问孩子们:"针对宠物粪便,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孩子们展开了积极的讨  相似文献   

7.
小闹钟里的秒针滴滴答答一直在跑,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写每一样作业都看看自己能用多长时间,然后记录下来。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之一——和时间赛跑。孩子写作业拖拉,不仅仅是动作慢的问题。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以"叶燕芬"三字和"赛"字图画猜字引入,感受汉字演变,濡染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一出示课题,学写"赛"字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和时间——""赛跑"两个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新词,谁没有学过就已经会写了?(有学生举手)师:好,请你到黑板上写一写,小老师可以边写边指导。(生板书"赛跑",师随机指导出现的错误。)师:看看这个"赛"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点评)师:写正确没有问题,若要写漂亮,请举起你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宝盖头宽一点,中间的两横两竖就像运动场的跑道一样,要稍微  相似文献   

9.
<正>上课铃响了,又到了每周一的阅读课。孩子们对于阅读课是充满期待的。课上,有他们神采飞扬的演讲,有他们自编自排的表演,还有他们精彩的故事推荐、国学诵读……小小的阅读课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这节阅读课干什么呢?看着他们满脸的期待,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约"字:"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哪些词?""约定""条约""约法三章"……在"约"字前我又写下"公",追问:"公约什么意思?"一学生说:"我觉得公约就是共同的约定,大家都要  相似文献   

10.
完美的笔     
"望着手中的笔,我真希望它是一支完美的笔,一支蓝色的,是那种大海的蓝色,如阳光下的波涛……但它不是!课堂上,我一直在想.只要它是蓝色的,就是一支完美的笔了.学习成绩下降,就是因为这支笔不好,我让妈妈给我换了一支蓝颜色的笔."……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尊重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独特的生命感受。那么,如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彰显生命的色彩呢?我不停地探索着……【案例】教学《夏天》,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为雷雨前配一幅插图。设计师必须要寻找"画什么"和"怎么画"两个落脚点。于是,孩子们开始仔细研读课文,寻求依据。"湖水也烤热了。"老师请教,"用什么颜色画最恰当?"这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每次上完作文课,多数孩子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为了督促孩子们完成习作,我都要一个一个检查,通过才可以走。 孩子们的天性就是这样,只要别人一交作业,他就心慌了,就会胡乱应付着草草结尾。我一般要让写得快的再交换着读一读,既是相互学习,也可以等等没有写完的同学。  相似文献   

13.
师误一:虎头蛇尾。在某公开课《蟋蟀的住宅》上,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便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想知道蟋蟀长什么样?"有的说:"我想知道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小黑板学习生字词。反思:教师既然让学生质疑了,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否则质疑课题毫无意义,这一虎头蛇尾的做法形同虚设,浪费课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给方法,实践中形成能力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的时期。接手三年级,我的开学第一课没有学习课文,而是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课前预习需要做些什么?孩子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最终决定课前预习要做好以下四件事: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写下来;把自己  相似文献   

16.
成语接龙     
正以前教一年级,我让孩子们背诵过《弟子规》,背诵过《中华字经》……但总感觉"不太合适"。《弟子规》有嫌陈腐《中华字经》有嫌难记……这次教一年级,我要"创造"自己的东西,适合一年级孩子们背诵的东西。识字学词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让一年级的孩子们背诵点东西,不妨是字词方面的。背诵什么,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既学习了字词又背诵得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17.
正每当我迈着欢快的步伐向教室走去的时候,总能听到孩子们在这样的呐喊:"音乐老师来啦……"这声音彼此起伏,那声贝,那节奏,总能拨动我的心弦——为孩子们对音乐课的热爱而感动,为孩子们对我的喜爱而自豪。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放松的,他们也是快乐的。我认为,音乐课就是要给学生放松,就是要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走出来,跟随着音乐自由地舞动,歌唱,释放压力也放松心情。教无定法,我们没有必要死板地按照套路来进行课堂教学。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教学不能拘泥于预先设定好的摸式,因为我们都知道,课堂上有很多突发情况。那么在我的音乐课堂上,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六一"前参加北京市少年宫活动时曾说:"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想这也是所有人的心愿。要让孩子们成长得好,不能忽视一件事,就是要从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大人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对于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这段时间,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相似文献   

19.
识字8     
<正>一、激趣导入孩子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很美很美的画,想看吗?1.(课件出示星空图)每当老师看到这美丽的星空就会想: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宇宙飞船飞上太空为什么不会掉来呢?孩子们,你又会想问些什么呢?孩子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要弄懂这些为什么,就要大家像蓝猫淘气一样学科学,爱科学。2.再看看,星空中又出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8》。二、读词识字1.孩子们,识字8就在我们语文里,在你们读之前老师要问问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一年级孩子画对称图案后,让孩子们为自己设计的对称图案涂色。我脑中突然闪现出这样的问题:--年级孩子涂色,怎么教?-年级孩子对色彩的概念是非常感性的,我们很少去约束他们,任他们想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喜欢什么,颜色就涂用什么颜色。色彩的搭配在这个时期似乎都不重要,所以往往一个孩子的色彩感觉和对色彩的敏感度在这节课上很容易显现出来。于是,我从不给孩子任何涂色的约束,我珍惜这自然的表达,因为这个时期非常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