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产学研共同体各创新主体拥有不同主导要素的角度,将信息供应链成员组织的关系模式归纳为企业主导型、大学主导型、科研院所主导型3种,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不同主导模式下成员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2.
企业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纵向文献计量分析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关系,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组织主导型、技术主导型以及组织与技术平衡型,阐释二者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内生性、历史件和复杂性特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二者协同创新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以黑龙江10家医药制造企业为案例测评相对协同创新效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次相对协同创新效度测评方法能够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组织与技术协同创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企业创新协同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创新理论和协同学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兴通讯17年创新与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协同,提出创新协同的技术创新主导型、制度创新主导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主导型等三种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协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庆瑞  谢章澍  杨志蓉 《科研管理》2006,27(4):116-120,129
本文在创新理论和协同学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海尔集团20年创新与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动态性,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创新协同体现出技术创新主导型、制度创新主导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主导型等三种模式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马宁  王立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44-248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更是当前深化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是我国企业在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中所应对挑战和危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绩、问题和根源入手,分析了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四种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典型模式和亟需推广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为主管政府部门及企业主体都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分析上海转型发展过程与政产学研模式、效果和存在问题。发现上海政产学研模式多样,科技带动作用较强,但由于企业、政府和学研自身的欠缺以及协同平台不健全等限制了政产学研功能的发挥。提出在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创新格局,激发政产学研各级主体的创新动力,达到政企协同、企研协同、政研协同,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外大力推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大背景下,首先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探讨模块商与企业的协同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产学研背景下模块商的协同创新管理策略,其中构建模块商嵌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分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块商的经营机制等。最后,结合国内某智能电视企业的协同创新实践验证本文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研究》2021,39(4):749-757
针对理论上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声誉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关系尚缺乏更为细致的解释的现实,基于杭氧的访谈调查及公开数据对此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等企业声誉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声誉通过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公平交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企业声誉在企业家精神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之间可能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