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丽 《声屏世界》2000,(8):32-34
按照现代的接受美学理论,一部电视剧,当它尚未被纳入观众的欣赏过程时,只具有一种潜在的美,称为文本或本文,按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观点,“由作者完成的文本仍处于一种潜在状态中,尚有待于意义的生成。”只有当它被受众(接受主体)欣赏时,才具有美感功能,成为接受客体。因此,研究电视剧与受众的审美关系,就是研究接受主体(受众)与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之一——适应受众受众与电视的审美关系,首先体现为一种适应关系。这是电视的艺术个性及其商品属性决定的。电视属于视听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视扩大了人类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利用电视为载体而形成的电视艺术,以其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对其他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左右着受众的艺术审美活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电视编导与它的欣赏者——受众之间就构成了一定的审美关系。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导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对象。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受众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客体。电视节目就象一架天平,它一端是编导,一端是受众,面对这种现实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李薇薇 《记者摇篮》2009,(7):112-112
电视艺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电子技术手段展示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传播媒介。由于电视信号传递的同时性(同步性),可以将受众从广播和报纸等这些利用单极感觉器官进行传媒的媒介中解放出来,使受众的享受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因此电视艺术具有的声画传播性和立体性的功能。这种独特的功能性使电视艺术审美活动具有了创作者、审核者、受众三位一体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美学意义的思考。审美文化是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艺术又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成为最适宜的建构审美文化内涵与使命的现实审美途径。电视艺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比其他审美途径更适宜审美文化在建构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电视艺术应该具有审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电视音乐艺术片在众多的电视作品类型中艺术性和审美性是最高的。因此,电视音乐艺术片最能考鉴电视编导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那么如何从音乐的角度提升和拓展音乐的功能,以完善电视音乐艺术片的审美塑造?  相似文献   

6.
刘海龙 《新闻传播》2006,(12):68-68
目前,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各种媒体,正在重新整合优势,应对媒体间激烈的竞争。而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审美意识、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独特的包装已成为各类媒体争取受众、扩大影响力的一项利器,其中电视虽然具备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像并茂、语言通俗易懂的传播优势,也需通过新颖的电视包装来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增强实力。  相似文献   

7.
从“表演”(晚会)类到“游戏”类再到“益智”类,直至“真人秀”的大行其道、内地电视综艺节目的演变历程,是对大众文化不断靠近的进程.是大众传媒和资本市场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的过程。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运作加剧.规模复制和商业因素不断渗透到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中.汇成电视节目的消费性内涵。娱乐性、审美性以及受众的情感表达也在不断突破传统文化的限制。媚俗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8.
骆志伟 《新闻世界》2012,(8):224-225
伴随着纪录片以网络形式的传播,国产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与美感,赋予纪录影像更多的个性与立体感,表现出了更贴近受众、更灵活互动和更细化分流的特点,并在阐述中渗入到更普遍与具体的主题,使纪录与交流更加直接与坦诚。本文将新媒介因素纳入到纪录影像的审美分析中,以便从新的传播环境中找到国产电视纪录片的不同影像表达,探究其在新环境下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敏  李虹 《新闻爱好者》2006,(5S):44-45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电视生活栏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无论是白天或夜晚。只要你打开电视机,几乎没有哪家电视台不在向你炫耀按照各自审美理念打造的“电视化”的精彩生活。然而,究竟开办这些栏目的初衷是什么?我们的制作与受众各自从中得到了什么?恐怕很少人去分析研究它。  相似文献   

10.
以审美意象的营构拓展电视新闻播音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象是联接播音员和受众的一道桥梁,把握好播音文本中的审美意象不仅能拓宽语音中所负载的信息含量,更能带给受众以愉悦的审美体验.在"内心视象"中把握好审美意象和善于从文本中建构审美意象是播音员营构意象的基本途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审美意象的尺度以确保其不失真.  相似文献   

11.
在审美与娱乐之间--当代中国电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娱乐本是审美的题中应有之意 ,但在当代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里 ,在感官愉悦与精神提升二者的反变关系中 ,前者占据了绝对的主要地位。在市场环境下怎样提高中国电视的审美品格 ,既关乎电视本身的生存 ,也关乎国家民族精神的走向和塑造。本文试图在对娱乐和审美的概念进行清理的基础上 ,推论出“审美化生存”应该是中国电视的生存策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彭晖 《新闻前哨》2002,(6):30-30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节目关注的是受众对体育的娱乐需求。其实,体育除了娱乐性之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电视观众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节目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强。而电视体育纪录片比其他类型节目更能满足受众的这一需求。以世界杯足球赛为例,新闻的优势是短、平、快;纪录片则通过对足球场上真实人物和事件的纪录,通过对时空的压缩,将足球运动的悬念之美、阳刚之美、遗憾之美等等审美价值突现出来,这种艺术是超越时空的,也是最符合很多电视观众的需求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的娱乐功能显而易见,其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观众从剧情中去体验,去总结。由于受众的文化水平层次的差异,所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其教育功能的发挥不能尽如人意。电视剧产生的初衷却并非如此,它是通过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反映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情趣,给观众以思考、启迪。如何提高电视剧的教育功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电视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步入“男色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羽 《视听界》2004,(1):43-44
长期以来,电视媒体中普遍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媒体对男女两性进行的角色定型化描述,对受众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影响至深女性扮演的多是温顺、娇艳、性感、依附于男性的情感型角色,是审美的对象;而男性则是果敢、刚毅、智慧、理性的审美主体,扮演的总是社会角色。由星空卫视强力打造的一档全新男子“选秀”娱乐节目——《美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通过电视作品来陶冶人的情操,并提高人们的审美的趣味和水平。电视的语言运用非常重要,因为电视编导和主持人依靠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电视语言把节目思想传递给受众众,这些语言的综合运用使节目丰富多彩,贴近受众并独具魅力。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我国电视节目中的语言运用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启发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电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电视时空是不同程度艺术化时空关系,电视艺术因屏幕形态决定其艺术形态,电视受众最具参与性与交互性,在动静统一、视听相融的情景中感知电视艺术节目,电视艺术美学在数字化时代将开掘出许多新领域、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至今,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已出现了综艺类、速配类、益智类、博彩类、游戏类、真人秀等多种形式,其模式和内容在不断更新,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电视综艺晚会是近20年在我国电视领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电视艺术表现形式,其以特有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功能,受到电视界人士的重视,被广大受众接受和认可。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电视节目总量近10万小时,平均每天生产250小时文艺节目,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晚会和娱乐综艺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已连续举办10多届,其受众面之广,收视率之高,举办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之最,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电视综艺晚会却难见观众对其以往的热情,步入尴尬的境地。晚会主创人经常为策划一台晚会疲于奔命,在节目品位和样式上使出浑身解数,操练几近极致,  相似文献   

19.
胡锡平 《记者摇篮》2005,(10):47-47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说来艺术应是以丰厚的文化为其底蕴和基础的.没有文化的底蕴和基础作支撑,艺术的水准档次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一部电视作品,无论是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专题节目,甚至一个电视栏目都离不开文化的基础和文化意识,科学文化知识的注入。匮乏文化意识和文化蕴含的电视节目如同空中楼阁,也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缺乏生命力和坚实的立足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欣赏受众对包括电视传媒在内的一切大众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首要的就是对各方面文化形态的审美欣赏需求。这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走向 21世纪的中国电视,面临着日益成熟的节目市场,该如何以质论价呢?本文结合对各种电视节目形态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个共有的衡量标准──审美价值。从操作层面,作者将审美价值标准概括为“表现人”与“人表现”两大审美指数,并针对不同荧屏节目现象做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特别是面对着新世纪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挑战,电视所具有的规模化影像审美功能,更成为众多媒体中独有的品格。在影像审美中,唤起受众对“人”的特性的体认与呼唤,将成为新世纪民族文化建设中电视所肩负的独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