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周济的寄托理论曹保合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论词主张集中体现在《词辨序》、《介存斋论词杂著》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词辨》一书是周济在嘉庆十七年(1812年)仿张惠言编《词选》例,在宝山令田钧家教其子学词时编的一部词的选集。二十年后...  相似文献   

2.
周济寄托理论中的“出入说”周济既是清代常州词派继张惠言之后的重要作家,只是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今存《味隽斋词》,又有《存审轩词》;他的词学理论主要体现在《词辨序》和《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虽涉及范围较广,但最有创造性的则是他的有关词的寄托理论。常...  相似文献   

3.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又云:“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这是有寄托与无寄托说的出处之所在。后来,况周颐《蕙风词话...  相似文献   

4.
黄昇生平考     
《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与《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称)是今存宋代规模最大的词集,也是我国最早有评点的词选。文章通过对编选者黄界的词作和交游的分析,梳理他的生平,探讨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周济是常州词派中论及音律的第一人。周济的音律论主要体现在《词调选集》及《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周济从三个方面,分别从词的押韵特色、四声、句式及相关的"领字"、"积字"、"换头、煞尾"等角度,论述了词的音韵问题。审音度声,讲求表现技巧;强调词调与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相联系;关注读者的接受情况,以"须令读者耳目振动"为佳制--这正是周济音律论的特色。就技巧而言,周济所论多是对前人理论的承继或发挥,但后二者,则是周济的新创获。  相似文献   

6.
谭献(1832-1901),字仲修,号复堂,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后劲,是近代词坛上的一大宗师。他曾选情人词为《售中词》,此选因选目精审,评语富有见地,而被当时的学者奉为宝桌。后又审定由唐至明之词为(复堂词录)。他为了教徐珂学词,将周济(词辨)里的词首首评点,“以示矩范”,这就是后人所说的(谭评词辨)。另外,谭献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散存着不少论词的文字。后来,徐何将其恩师论词的文字,辑为专书为(复堂词话)。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点本。本文所要讨论的,是谭献论词诸说中的尊体论。词从它产生时起就托体不尊,因此…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其词以写闺情为最工,如前人所论:“闺秀词惟清照最优”(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可是,对这部份词社会价值的评价,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都是毁多于誉,或斥为“荒淫之语”(王灼《碧鸡  相似文献   

8.
晚清词论家陈廷焯对词评论的重点在《词综》、《词选》两部词选上,陈氏肯定《词综》有辑存文献之功,但未尽汰芜词;赞誉《词选》能得词之本原,但仍有去取未当者。另外陈氏对其他历代声名卓著之选本皆有品评。虽然存在对词选类型辨析不精等问题,但其论述大抵精当,颇有示人学词门径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吴瑕 《考试周刊》2010,(7):24-25
为进一步认识常派词学思想,以及周济在词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本文以周济晚年著作《宋四家词选》中对周邦彦词的评论来探讨周氏的词学思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浑化”一词不仅是对清真词的最高评价.而且是周济词学思想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0.
张惠言批点《山中白云词》,是在《词选》刊刻之后,批语主要分为编年、品评、探意三类,与《词选》的批评思路相一致。手批本更好地证明了董士锡论词时对于张炎的表彰和董毅在《续词选》中对于张炎的偏爱,这与张惠言的词学观念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朱彝尊的《词综发凡》和冯煦的《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周济的《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一样,由于撰著者本身便是卓有成就的词人,《词综》等书又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撰著者不但有创作和选词的实践,而且这些实践是在真知灼见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探索《词综发凡》在理论上的贡献,将有助于对清代影响巨大的浙西词派的深入认识,推动词学发展史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周正的正变论与纠正当时词坛流弊、拓展张惠言的学词途径相关,其与张惠言的异同大略有六:其一,选目与张惠言略有出入而大体相同;其二,说多主张氏之言,大旨不离常派;其三,意仍张氏,力徵时俗猖狂雕琢之学习;其四,“变”乃正声之次,标准更为通达;其五,变重质轻文为文质并重,其六,艺术视野更为开阔。从周济《词辨》及《宋四家词选》所选之词及其区分正变的标准,我们大致可见常州词派对词的源流发展问题的理论流衍及审美标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温庭筠、韦庄、李煜词的品评 ,周济有自己的观点 ,王国维也有个人的看法 ,后人在接受此二人的观点上又多有出入。本文从《介存斋论词杂著》和《人间词话》中的原始材料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辨析 ,认为他们二人就温、韦、李词的历史地位的评价上多有不同 ,但对艺术特色的论述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即景感事的名作,对这首词的表达方式,万骏云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水怨山”就是说的比兴手法。“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二句用的是直书期事的赋笔。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苏救版《唐诗宋诃选读教学参考书》选了此)薛金星先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也认为“辛弃疾此有《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手法,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之瑰宝”,“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实,这首词既没有运用比兴手法也没有运用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陈廷焯(1853——1892)是晚清词坛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白雨斋词话》则是常州词派的重要理论著作.陈廷焯早年酷爱杜诗,十七八岁以后接触词学,先是崇尚浙西词派的理论,并借鉴朱彝尊、汪森编选《词综》的经验,依据浙派“情空”、“醇雅”的原则,编选了词选《云韶集》(本刊,现存稿本),并对所选的词,进行了品评,即《词坛丛话》.陈二十三岁时,会见了一位亲戚,即常州词派后期的中坚人物庄棫,经过庄的循循诱导,观点转变,眼膺常州派词论,并将自己以前所填之词付之一炬。他又借鉴张惠言编《词选》的经验,依据比兴、寄托的原则,编选了一本词选《词则》,在这个基础上,写成了《白雨斋词话》.  相似文献   

16.
嘉道词坛,浙派日衰,颓风日盛。外部的社会危机和词坛内部的流弊促使词风变革成为必然。张惠言于嘉庆二年编《词选》,尊词体、重寄托、别正变,成为常州词派兴起的标志。张惠言的词作清新疏朗,格调高远,是对常州派词学观点的积极实践。张惠言的词学理论和词作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晓晓 《现代语文》2006,(10):87-87
清代名学焦循(1763年——1820年),字里堂,江苏甘泉人,曾于1810年(嘉庆八年)中举人。焦循精于经学及算术,生平作极丰:尤好戏曲,有《曲考》(已佚)、《剧说》及《花部农潭》。《剧说》一书,是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论剧之语而成。  相似文献   

18.
词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成果的不断成熟和丰富,是标志清词中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张惠言的《词选》和《词选序》作为常州派的奠基之作,集中反映了这一词派的基本词学思想和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词选序》,在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上,在为词尊体、词的评价标准及作词和论词方法等问题上,明确阐述了常州派的主张;而且,较之此前的词学理论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为整个词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词选》和《词选序》,在当时还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补救清代词坛上的阳羡派和浙西派之失,进而纠正整个词风,也具有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词谱作为古代词人填词制曲遵循模拟的格律范本,又兼具词选、词品、词论的作用。第一部词选《花间》词在历代词谱中的平均入选比例是相当高的,表明词谱编辑者特别看好《花间集》。《花间》词开辟了词体新天地,调式和唱腔优美动听,异体词较多,这是它倍受词谱编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凤林书院体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编选的一部词总集,厉鹗在《论词绝句》中称:“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使得此集与《花间集》相同,由词选而得词体之称。该文通过对凤林书院体艺术特色的分析,辨析了这部词选与辛派词风和张炎等格律派词风的异同,也展现了宋末元初江西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