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子和原子核”普通物理教材中的最后一部分,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物理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他们学到这一部分时,自然试图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解释遇到的各种现象、规律和种种问题。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教材写得比较简单,这就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受到了限制。本人多次讲解“原子物理学”这一课程的教学经验,下面介绍对原子物理学中的几个“为什么?”问题的解答,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小数,例如:商品的价钱,测量身高、体重、视力、温度等。他们对小数并不陌生,并且在这些具体情境中,学生也大概了解这些小数所表示的含义。在课堂上,学生最想了解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小数?为什么叫小数?为什么要加小数点?像36.5中的36并不小,为什么叫小数?小数都包括什么样的数,等等。学生的问题是如此深刻,探究的欲望是如此强烈,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体会、去发现这些问题呢?按照教材,小数的出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是一种规定。一般的教学都是直接告诉学生,但是,我…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课本(乙种本)交流电这一章结束部分,练习三和小实验中出现了接地、触电和零线等概念,引起了学生们对安全用电的注意。例如他们提问:“中性线为什么要接地?”“试电笔接触零线不亮,那么我们用手触碰零线会触电吗?”“多大电压和电流才对人身造成危险?”等等。交流电是中学生学习电流知识的最后一章,让学生懂得一些安全用电知识很有必要,这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都有益处。用一点时间、联系教材向学生们讲授安全用电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介绍了以下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课上,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学生对教材提出一些异议。试举几例。①“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地方能用“件”做单位?只能说“一个”地方。《给颜黎民的信》②《外婆家的新厨房》——课文写的不是厨房而是太阳灶,题目应该换成“外婆家的太阳灶”或“外婆家的新灶具”③这课书写的气象员能准确预报天气,为什么她和别人一样挨淋?如果准确知道当日有雨,为什么不带伞?《避雨》④从被吃的树叶判断骆驼缺齿是不可能的。骆驼  相似文献   

5.
“我为什么总是听学生的?”一次课余时间,在与一位学生交流后,此困惑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一个个片断在我眼前浮现。“老师,课堂上你讲得太多,我们没有时间思考,对解题思路理解不透,你能否每讲解一道题目时,先给几分钟时间,让我们思考一下?”正是由于我听了学生的,由此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以打草稿形式进行独立思考、以点评方式进行思辨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就必须培养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重要手段。我想就文言文阅读课的课型特点来谈谈文言文阅读课大致的教学模式,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为什么能吸引观众?为什么能给观众积极参与的欲望和冲动?它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我觉得这些问题与中学作文教学有很大关联,它的解答给中学作文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约数和倍数”这部份教材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也容易遗忘。因此,我引导学生复习时,试着让他们自己去回忆整理知识,使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回忆上课开始,教师便说,“今天我们复习‘约数和倍数’这部份知识。你们还记得学这部份知识时所出现过的名词吗?”让学生在回忆中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这部份教材中所学概念的名称。教师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相似文献   

9.
“卫星”系统的信息为什么能准确无误而又快速地传送呢?是因为“卫星”的位置是高于地球上的一切的。换个教学的角度,我们青年教师经验不足而热情似火,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站的角度不够高。那么如何做到能高瞻远瞩呢?青年教师应该给自己的教学也装上个卫星,时时站在高的角度,去吸收各种理论,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备好学生,那样在课堂上才能顺利地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而又怎样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呢?我认为,青年教师“教前功夫”必不可少,应该:博采众长,“汇”百家之识;研究学生,知学生之性;解读文本,“活”教材之用。一、博采众长,“汇…  相似文献   

10.
一、这样教 1.预先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初步了解极光的知识,并给极光下一定义。 2.指导学生讨论:根据文章标题和内容,第一个小标题“古老的神话传说”似乎可以删掉,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节?  相似文献   

11.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毋庸置疑的议题。六年制小语七册第19课《柯里亚的木匣》,是篇叙事寓理,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为了谋求思维训练的深度,讲究教学效益,我针对教材这一特点,一反过去的教法,作了如下几点新探。一、先匿后现,即兴阅读。所谓“匿”,系指教材的某部分内容暂不给学生见面,让学生先行思索一番,在适当的时候再行出现。为什么要“先匿后现”呢?主要是学生对某部分教材的直接偷入,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上所作的思维训练设计。又为什么提倡即兴阅读呢?这是为了摄取直觉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来考虑  相似文献   

12.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五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初步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而六年级英语课本知识的主要难点只有过去时态的学习,知识容量比较少。因此,本阶段是给学生增加阅读量、提升读写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设置阅读课、开展课前、“演讲”和创作故事。“阅读课”的设置,是指根据教材的需要重构课堂。笔者将校本课程上成“阅读课”。这节“阅读课”完完全全是给学生上课外英语阅读。采用的阅读素材包括三种:《Teens》即《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拓展读与写》,学生自备的阅读材料。阅读课的上课形式无固定方法,主要结合平时的阅读情况来进行。例如:如果作业布置阅读了两篇《拓展读与写》的文章,那么阅读课中大家会就阅读过的文章口头进行交流,然后核查文章后的习题,大约需要10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编教材第一册,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画面设计,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受到了审美教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美的因素,将学生引入课文中美的意境中。 一、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形象美 《蒲公英的种子》全文表现了一种美的意境。我精心设计导语,带领学生“入境”。教师问:“‘我’是谁?”学生回答“‘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教师进一步引导:“蒲公英的种子在跟我们说话呢!说什么?你们听!”——教师范读课文。这个环节活泼、自然,教师绘声绘色,学生情绪饱满。 “一朵毛茸茸的小花”是“我”的形象,她是那么可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四册中《人的营养》一课,课文长,涉及问题多,难度大。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自学指导、实验论证的做法,效果较好。 一、激发求知欲望,感知教材。 上课开始,我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做衣服要用什么材料?盖房子要用什么材料?做课桌要用什么材料?人要长成健康的身体需要不需要材料?让学生们讨论,然后回答。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  相似文献   

15.
读了《中学化学》上连载的《一套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习题》后,我感受颇深,为什么?因为我深刻地意识到,我国的学生是学得多悟得少,而美国的学生是学得少悟得多。对学生“悟性”的启迪,在我国现实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是极其难实现的,学生已经被我们所教——“灌”的知识弄得疲于奔命,有多少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去“悟道”?或许这也就是造成我国学生后期的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这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为了说明方便我暂且称其为“美式教育”,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中式教育”,根据我的…  相似文献   

16.
许多教材里都编排了《食物的营养》这一教学内容。我第一次教学这课是在1991年,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先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再告诉学生检验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只满足于会唱几首歌,而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为什么会出现“疏远”乐理的现象呢?是因为乐理确实有些“枯燥无味”,不能使学生对它发生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感兴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生动活泼的形式,激起了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现将具体做法介绍于后: (一)把乐理知识形象化,使其形式新颖,引起兴趣。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时,我们把乐理知识编制成幻灯教材,运用电教手段,把乐理知识形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第四册中《人的营养》一课课文长,涉及问题多。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自学指导、实验论证法,效果较好。 1 激发求知欲望,感知教材 上课开始,先提出一大串问题: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做衣服要用什么材料?盖房子要用什么材料?做课桌要用什么材料?人要长成健康的身体需要不需要材料?让学生们讨论,然后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当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吗?”等问题时,学生的发言一不小心就被他打断了。实验之后,当他要求学生再讨论时,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的说法是——学生毕竟知识有限,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讨论,没有什么知识作基础,这样的讨论,效果不会很好,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错误,最后还得靠教师来纠正,不如一开始就给他们正确的知识。李老师提出的理由说明了部分教师真实的教学心态。类似的看…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保留着一张纸条,是我的学生写给我的,记得那是我刚教自然的时候,我备课认真,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要反复推敲并记在心里。每上一节新课之前,我都要自己在实验室试讲几遍,直到一字不差。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能使学生当堂理解、当堂巩固、当堂记忆,课的安排也比较紧凑。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却得到这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上课时应多给我们讲一些自然知识。”看后,我很疑惑:我上课不就是教自然知识么?这张纸条使我开始思索:自然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么?孩子们渴望的“自然知识”是什么?新课程、新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