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迁移规律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规律,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高考大纲明确的能力考查内容之一.通过跨学科迁移教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这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进行运用,能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运用相关思路进行生物学科内知识的迁移与整合,从而促进生物学科甚至理科综合能力和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江文华 《新疆教育》2012,(17):81-81
迁移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物理教学中,弄清楚迁移的本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合理运用迁移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正迁移,防止知识的负迁移,对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学习,会学习是未来人的特征.“会学”相对于“学会”是层次更高的要求,意思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已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探索未知的知识、规律,即知识迁移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同学们在物理学习中从“学会”走向“会学”的重要一环.其实,我们平时学习物理的过程本身就融入了知识的迁移,如物理学中将“平抛物体的运  相似文献   

4.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电工课教学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学习迁移规律,揭示各学科的关联,建立认知“桥梁”,促进知识横向迁移;利用知识的异同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先做后学,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迁移。  相似文献   

5.
综合计算题往往试题新颖灵活、联系生活实际,试题置于一定的情景中,解题过程需要运用多个物理情景及多个物理概念或规律,分析多个研究对象,思维量大,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设计推理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公式和规律进行解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增强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计算题一般分为:力学综合计算题和电学综合计算题,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分别是力学中的密度、重力、摩擦力、浮力、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等,电学中的欧  相似文献   

6.
规律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有着较强的抽象性。中学物理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横向结构规律教学正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归类的学习方法,它可以用来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中学生学好物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科用物理语言来描述归纳物理现象和规律。物理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可从习题、例题、信息题等方面,多渠道、多元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的运用与迁移,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应多注意运用“比较法”来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理解新概念和新规律,以使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发生积极影响,起促进性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发生消极影响,起干扰和抑制作用的迁移称为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有效地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一、正确认识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负迁移 1、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1)物理知识的联系及某些特征的相似或相近,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干扰。学习物理,首先要学习许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就容易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从而影响后继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了“加速度”概念以后,不少学生认为物体运动速度大,加速度也必然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相似文献   

10.
张建军 《考试周刊》2009,(50):195-196
本文作者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学生的物理学习意义,以及在物理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以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化学学科的综合能力就是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说 ,就是能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把握规律的内在联系 ,并迁移相关学科 (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 )知识 ,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学科间知识迁移能力之上的一种高层次的能力。不是一时三刻能产生的 ,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教”与“学”活动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努力学习与应用逐步形成的。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应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荆鹏  李博  侯恕 《物理教师》2022,(12):8-13
在信息迭代和知识嬗变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导向都亟需关注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存在学生缺乏对已有知识体系和技能的重塑意识,教师忽视对认知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引导传授的这两个现实困境.在物理教学中指向学习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应是各个教学环节围绕学习迁移能力培养进行的整合优化.物理概念教学、物理规律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物理习题教学中都存在指向学习迁移能力的高中物理教学范式,以“轻绳、轻杆、轻弹簧突变问题”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 迁移规律与生物学教学现状分析1 .1 迁移规律及其意义迁移规律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规律之一 ,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迁移表现为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理解、领悟、掌握新知识 ,将以往某种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迁移至其他学习或后续学习活动中 ;还表现在学生将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应用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迁移能力是学生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核心。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  相似文献   

14.
一、塑造良好认知结构,促进陈述性知识迁移要促进原有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1.加强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物理教学中必须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为核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和物理意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迁移。2.让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知识结构。学生在归纳、总结过程中既复习了知识又了解了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概括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今后新的意义上的学习起积极作用,为实现迁移铺平道路。二、运用产生式理论,…  相似文献   

15.
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搞好物理规律教学,能使学生全面、灵活、牢固地掌握知识,能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根据物理规律教学特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地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迁移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继续和巩固,也是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第一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学习中正确运用迁移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迁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高效地消化新知识,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知识的迁移实质是触类旁通,在应用知识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迁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新课时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呢?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7.
杨子瑕 《考试周刊》2013,(51):125-126
职业高中学生是在学习了一定的数学和其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先前的学习对程序设计知识的学习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运用迁移规律,在教学中将迁移规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对职高计算机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改革的共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对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学习,形成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等的基本认识,从而凝练出物理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运用科学思维去思考问题,具有合作、交流、反思等科学探究能力,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产生活中,以实现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9.
从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学习中掌握的某种学科能力到具有运用这些学科知识去分析研究有关自然现象的综合能力,必须经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作有计划、有目的地探索和磨炼,其中包括知识的交叉综合、学科方法的相互迁移和分析视角的扩展等等。就化学学科学习来说,为了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平时学习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迁移规律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人文学科,迁移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迁移提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增强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增强迁移能力;加强知识运用,提高迁移能力。利用学习迁移理论优化中学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