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制度的内容之一,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与美国硕士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导师的评价等三个方面,发现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模式化、导师间学术交流欠缺、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制的发展和完善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方高校社科类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指导方式单一、导学关系松散、激励机制不强等困境,需要引入“师生发展共同体”培养模式加以破解。浙江工业大学“师生发展共同体”培养模式的实践,构建了多维度强化导师育人责任、浸入式研学能力培养范式、双主体内在驱动质量保证体系。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应嵌入跨学科导师组、融入新教学手段、优化共同体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该模式的应用成效,为地方高校社科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提升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淮海工学院为例,从生源数量与质量提升、研究生导师遴选与教学团队建设和规范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暴露出培养模式单一、导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合理、学位论文管理松懈、教育质量自我评价简化等同题,严重削弱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研究生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创新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动态的导师队伍管理机制、优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位论文管理、建立健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自我评价体系”等建议,供地方院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以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教育逐步确立,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更好的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以导师为主体,党委统一领导、学院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学生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研究生、导师和培养环境的整体互动和协同创新的模式成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一项以高校为主体的系统管理工程,涉及研究生招生、导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位论文等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也包括对管理成效的自我评价和反馈。文章对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针对两个主体之间存在沟通不充分、工作职责不清晰、工作合力形成不足的问题,分析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互动沟通交流的特点和双方沟通不足的主要原因,提出构建研究生合力育人机制:界定导师和辅导员育人权责、明确双方沟通的主要内容、建立声誉机制调动导师和辅导员主动参与研究生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合力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围绕培养机制改革相关问题对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在比较视野下,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既有明显的共性,表现为对培养机制改革成效的总体评价均处于比较不满意状态,而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均处于比较满意状态等;也有鲜明的殊性,在全面收费制、奖学金制、导师制、以及改革缺少经费支持等维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共性和殊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深化还需要进一步反思改革模式、拓宽改革内容、优化改革设计、突出改革殊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学术内卷是群体内部出现的一种“论文数量虚假繁荣而无实际创新”的怪象。以“内卷化理论”审视研究生学术内卷具体化表征发现,论文发表成为毕业答辩、授位衡量“门槛”;科研成果作为读博深造、就业考核“筹码”;学术成果视为学科评估的“附加值”;学术资本积累变成评优、获奖的“硬通货”。研究生学术内卷产生机理主要归结于“破唯”评价标准的模糊认知;高校内评价主体“权力转让”;社会外部“僧多粥少”遴选机制;学位点“量化指标”的评价体系问题。为了抑制研究生陷入学术内卷怪圈,需要重构内部多元评价机制,挥舞好高校科研评价“指挥棒”;正视“第三方”评价人,强化导师培养的主体责任与意识;倡导人才培养多元分流,疏通研究生职业规划“分岔口”;淡化“数字化”发表倾向,塑造研究生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导师制度的影响与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的改革方案中涉及导师制度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指出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可以激发导师的培养热情,扩大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权力与作用,密切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提出了改进导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二级学院在管理过程中的缺陷和弊端越来越明显,这是研究生教育者、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内部分地方综合性高校为例,对二级学院硕士研究生管理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导师负责制度量化标准不健全、院级奖惩政策不到位、研究生职业规划不重视、研究生一线管理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给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地方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本文介绍了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推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导师的作用。实施导师建设的"四大工程":适应需要,科学遴选;优化结构,注重实践;重视培训,强化指导;注重激励,提高水平。本文以建立科学的导师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建设双导师队伍、健全激励机制为抓手,引导导师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体制缺乏激励与评价机制,同时也面临着政策差异和认识不足等改革阻力。华南农业大学从完善奖助体系、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建立健全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等方面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就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出:要坚持"科研主导"与"导师负责"的核心理念和学科分类指导的原则,同时不断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对其立德树人职责落实进行评价事关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评价的价值在于良好导学关系、合理评价导向和良性育人宗旨的回归.目前,该评价体系还存在"评价内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不平衡""评价主体:他者参与与导师自我不协同""评价手段:重视存量与强调增值不联合""评价结果:激励问责与发展促进不协调等问题.为此,提出发展性评价目的 、合作性评价主体、全面性评价内容、综合性评价方式"四位一体"的优化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更换导师制度是保障研究生正当权益、适当平衡导生关系的重要制度。我国高校研究生更换导师的相关规定存在内容过于简略、可以更换导师的事由单一、申请-审批流程不合理、救济方案缺失、救济理念不公的问题,从而使得研究生更换导师制度处于“休眠状态”。导师群体的身份焦虑,研究生群体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失语以及外部监管路径的梗阻是造成研究生更换导师制度“休眠”的深层次成因。以教育部为主体制定统一的研究生更换导师规定,以援引现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方式明确更换导师的事由,建构合理、细化的申请-审批程序,打造公正、可行的争议解决机制,明确更换导师的后果及相关限制,是“唤醒”研究生更换导师制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导师遴选办法的计量分析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导师任职的基本条件上有刚性标准,但也探索柔性的遴选机制;教学要求主要集中于教学工作量;科研要求具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且覆盖论文、课题、知识转化多个方面,在校际呈现层次性特征;博士生导师遴选大多数是由学校审批,硕士生导师更多是由学院组织选拔聘任。大多数高校细化师德师风、学术伦理等评价规则,建立了明晰的"负面清单"。优化导师遴选需要回归导师职业活动的本身,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研究生指导的评价,并关注新型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及质量保障体制构建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所表现出的系列特有问题,提出采取开拓招生渠道、提高生源素质等方法来保证研究生招生数量和质量;通过正确树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观念、因地制宜设置研究生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作为研究培养机构的主体地位;通过强化研究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结合导师在科研及学术方面的指导,培育出既有一定科研能力,又具有良好思想素质的研究型人才,为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法和质量保证体制提供参考,为地方高校的科研和文化迅速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完成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分析,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主要驱动力量为东部地区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视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学科专业建设,工科、交叉学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是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并呈现出合作模式扩大化和合作主体多元化趋势。当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校内外多主体协同育人、长学制纵向贯通以及知行结合的全链条培养。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应加强对研究生成长规律的研究,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注重激发导师和基层培养单位的教改积极性,构建可持续多主体融合的育人机制,鼓励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开展多维度合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将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的现状,该文从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入手,分析了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再从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二级学院管理主体转置交织矩阵式研究生管理体制的建议,这将为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机制是活动成效的重要保证,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是课程评价管理高效化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应该在理念上建立明确的课程评价意识,制定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完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实用的课程评价模式,从而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