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情思     
语文教师是感性与理性兼有、权威与民主交融的文化使者。让我们因感性而可爱,因理性而可敬。渊博是老师让学生肃然起敬的良方,平等是老师让学生思维活跃的前提。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如果孩子们一直肯给我如沐春风的机会,我不介意做语文课堂上的天山童姥。  相似文献   

2.
一、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 “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语文教育目的来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陛的概念。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灌输式的工作,需要的是乐学的情感和对文学的热爱,并不需要理性的思维,它更感性。不需启发。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具有理性生命 ,也同样具有感性生命。课文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 ,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语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 ,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在理性泛滥的语文课堂里 ,感性的勃发和张扬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草船借箭》这篇课文 ,我们都会注意到所谓的文眼“神机妙算”。有位老师是这样上的 :师 :同学们 ,“神”是什么意思 ?生 :“神”就是神奇。师 :“机”呢 ?生 :“机”就是机智。师 :“妙”呢 ?生 :“妙”就是巧妙。师 :“算”呢 ?生 :“算”就…  相似文献   

4.
写作的过程首先是考生心理成熟、思想成熟、情感成熟的过程,高品质的思考、感悟、体验需要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化的媒介就是“思维”;把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需要恰当的路径与适宜的方法,同样要循顺“思维”的轨道。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做“思维旅行”,让学生在“实战”中将思维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让预设与生成的路径更和谐有效,语文课堂中如何面向学生激发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等,这些是经常困扰语文教师并需要在工作中作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如果仅停留于感性认识上,语文教学就会显得浅薄,理性的思考能让感性之花长盛不衰;理性的高瞻远瞩则需要借助于感性技术来化入学生心灵深处,使之得到文学的滋养.感性与理性应和谐交融.和谐交融的基础是用欣赏文学作品的视角和学语文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感性的技术来演绎理性的内容,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不同的文本,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也是有所侧重的.  相似文献   

8.
一、激发动机,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意识。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个体是活跃的青少年.如果语文教师一味沿用沉闷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无疑会把学生排斥于丰富生动的语言殿堂之外.故本文讨论重点在于怎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优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互动”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才能“活”起来。这就需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牵动课堂“互动”情结。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愿望.达到互动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数学活动经验是“四基”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动手操作与理性思维中积累起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当前一些语文课重感悟和体验,对思维训练关注得不够.本文认为语文课堂要引入“智性”思考,择取“智性”的教学行为,追求“智性”的教学评价,让课堂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科目中一个特殊的科目,学习语文调动的是学生的感性思维,通过语文科目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收获很多感性知识,培养感性思维方式。学习语文的乐趣是无限的,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还不正确,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课堂,快乐地学习知识,广大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改进,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一、链接生活。让词语在想象中丰满起来 低年级学生不能以理性思维来理解词语,需要把解词与其熟悉的生活相联系,进行感性触摸,逐步把握词语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目前,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越来越让学生感到反感,不少学生甚至认为最让人头痛的课便是语文课。面对此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穷则思变”,让自己的激情燃烧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亮起来。  相似文献   

16.
苏善 《广西教育》2014,(5):24-24
正经验的提升,是感性体验向理性思维迈进的必然需求。如果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获得和积累上,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就难以得到发展,数学学习活动只能游离于整个教学进程之外。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活动经验所得从感性向理性跨越,进一步发掘数学活动的内在价值。一、延伸——从经验到方法经验是感性的,而且通常都是杂乱无序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所得的经验进行梳理,鼓励学生将经验延伸  相似文献   

17.
物理是一门以“理性”和“严谨”为标识的科学,因此,学习物理需要缜密集中的思维逻辑力,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更多的“理性化”的特点。但感性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起点,加之物理的本源及物理规律与人类生活经验有密切的联系,“感性”便可成为高中物理教育的一个新朝向,而通过视频展示、人文诠释、活动体验和实验操作这四种方式可以激活物理课堂,渗透“理性”思维,从而实现课堂活力的充分迸发。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是蕴含丰富情感的学科,小学生更是天真淳朴,作为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殿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打造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展示,大胆质疑,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收获新知、愉悦情感、陶冶心灵的所在。为此,我们需要契合小学生的认识实际和喜好,优化策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刘红云 《学周刊C版》2014,(4):149-149
语文课堂应该多一些感性的体悟,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文本的整体意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