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趣味性还给学生,并适时地给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有最佳的学习状态;才能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持久热情;才能挖掘他们求知的最大潜力;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一、兴趣是乐学的起点兴趣是"乐学"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纵深发展,致使传统的大学文化面临挑战和选择。因此,以人为本,构建新型大学文化就成为当前非常紧迫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一、知识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世界经合组织把它的特征概括为四点:一是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二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三是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四是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持,也决定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正> 韩愈的《师说》中讲到,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看来,我认为“传道”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授业”,即向学生传授知识;“解惑”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智能、德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使学生切实掌握文化知识,就必须大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为掌握文化知识它创造了必要前提。但学生只有知识和能力,而没有为祖国实现“四化”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那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是失败的。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5.
实验教学是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教与学的活动。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选择适当的方法,将预定的实验对象的某些属性呈现出来,进而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使学生获得感知、真知、从而达到学生进行智育的目的。实验教学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进行教学活动的特有规律,表现出它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的许多的特征,也决定了它在学生整个智育过程中不可被其它教学形成所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是指完成某种特定实际活动的本领,它是知识智力的和“行为心理”的外部表现,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和能力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它是由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哲学素养知识等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但在这两者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但有知识也未必有一定的能力,人们常说的“书呆子”就是指那种只有书本知识而无实际  相似文献   

6.
我曾在淮安听了李刚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揠苗助长》,上这节课之前,师生互不相识,然而课上师生却配合得相当默契,主要是李老师使学生把"兴趣"当作老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道理懂得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所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才能掌握快,记得牢,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一上课就叹气","一做作文就头疼",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7.
王文倩 《现代语文》2005,(12):35-37
中国文学在“五四”十年间(1917~1927)发生了质的飞跃,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历史的作用,更是文学本身发展的结果。然而“五四”文学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高潮又与西方文化的推动有着特别的联系,它是近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撞击的产物,而这一撞击在文学领域的具体矛盾运作及其经验教训也值得我们研究总结。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杂以道家宇宙观的文化体系。其特点在于:它是一个“自足体系”,并强调“家族整体意识”。泯灭人的个性,使人缺乏“独立性”,而又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这些以人的感情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英语与生活、社会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的艺术性特点也不断凸现。精心设计的过渡,能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能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联系。1.温故知新法。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温故知新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在这一特定年龄段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教他们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就不会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愉快教育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导言:文学批评的文化视角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和艺术文化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文学与文化之间深刻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存在,它既要受到特定民族、特定时代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也集中显现着特定民族、特定时代的文化流向和文化心理内涵。文学在文化大系统中决不是一个弧立的存在,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兴趣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人的兴趣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心情愉快,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对教师感到亲切。只有当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们的思想才会集中,才能牢固地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曾听说有的学生因为反感某教师而不愿学此教师所教的科目,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言行举止,整体形象也特别重要。那么  相似文献   

12.
孙莉 《小学生》2012,(9):48-48
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英语课外活动有两个特点:一是丰富多彩,二是生动活泼。能充分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英语教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另外,它能加深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眼界,满足和发展他们在各种知识领域中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与习惯以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它能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对才智出众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往往无论课内课外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培养,忽略了"育人"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集人之长、人之精华于一身的物质与精神之结晶,它不仅包含了带有意识形态特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包含了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与写作等非观念性的内容。语文教育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是保证语文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条件。高中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进入到语文和文化的世界里,可以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综合素养,为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保证。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探求真理,且与肯定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学习动机若缺乏学习兴趣的配合和支持,学习活动就处于乏味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学习的目的、意义,引导他们把学习文化知识、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音乐的历史悠久,传统中国文化对传统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作为特定时代的生命表现,它总是特等文化的产物。离开了文化这个本体音乐就难以得到深刻的感受和阐释,难以见出丰厚的底蕴和活力,同时也使自身的发展失去本源性的根据和动力"。音乐的发展总是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的影子,总是难以逃脱文化对它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传统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掌握知识,也就是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教师的使命也主要是传授知识。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的注意转向了学生内在的变化,特别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及情感的激发等。这要求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兴趣和动机,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发展他们的智能。然而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学会掌握知识的能力,离不开教师的中介这一环节。R.菲尔斯廷(Reuven Feuerstein)提出的中介理论为发展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前景。 一、中介学习理论的作用及其影…  相似文献   

17.
英语典故是英美文化的精髓,其产生和来源都与特定的文学、社会、历史背景相对应。只有找准了源头,了解其产生的背景,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典故。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典故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增加他们的英美文化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蒋华 《考试周刊》2009,(22):230-231
化学本身的特点能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怎样使学生保持并拓展这份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这份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全过程分为激发、引导、反刍、练习四个步骤。它的设计依据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新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把“激发”列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搞好这个环节却不容易,因为每课课文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令特征,掌握有关知识的程度和每课课文的具体特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社会群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的文化事象,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物,它不可能脱离生态环境孤立存在,而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不断演变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正是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活化石.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特别是在无文字的民族或村落里,民族民间音乐是叙述历史、传授知识、教化人伦、交朋结友、祭祖祈福等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既是一种民俗形式也是一种民俗内容,深深地寄寓了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心理情结.因此,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文化生态学的考察,对现代音乐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