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坚持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重点突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吉林财经大学在确立"财税贸易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特色的基础上,重点构建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环节实践育人的培养模式,切实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实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如何建立有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外语教育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诸多高校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商务英语人才的目标定位,对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3.
工程法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供借鉴,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并多次邀请学校及实务部门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制定了一套工程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使法学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有机结合,并采取“3+1”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突出高校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法律职业人才,改变千篇一律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特点,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房沫 《高教论坛》2013,(4):63-65
西部高校实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应当贯彻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坚持西部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特色,并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法学教学实践平台以及全面推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等方式,达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卓越法律人才"是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共同拟定的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法律与法学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行法律教育中对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认识,分析现有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认识冲突和理念差异,指出了导致法学交易体制、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文章在尝试提出对卓越法律人才的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设定具体实现进路,以期在当前环境下共同探讨出一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法律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优化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模拟法庭教学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综合实训形式,其目标定位应当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圭臬,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应当是从属于法学实践课程体系。传统模拟法庭教学在教学目标、师资、教学资料和案例、开展方式、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应当全面进行改革。开展创新性模拟法庭教学,有利于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我国法治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理工类院校法学专业应以此为发展契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坚定的法治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强大的法律实践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目前,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课程安排评价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匮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具有其学校优势学科基础知识与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这就需要确立"交叉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团队式"的办学组织形式和"实务型"的教研模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逐步提高农林院校法学专业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为达致该目标,涉海高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孙国 《职教通讯》2019,(17):60-64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应用为目标,需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教育管理内涵与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具有高度的契合。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模本,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卓越绩效模式的映射关系,探索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七维度"模式,提出远见卓识的领导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推动力,科学的培养方案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向力,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拉动力,强大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规范的过程管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抓手,测量、分析与改进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科学手段,培养结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和高质量的法律和法学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的标准应当是稳定的基本标准和变化中的特殊标准的统一;同时作为新事物,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现有的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与指导理念、具体制度和教育模式上冲突;针对这些冲突,我们需要进行理念、具体制度和教育模式上的创新,从而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来临,高校提出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应用能力存在偏差。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缺陷,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误区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具体操作的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注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丁刚 《中国轻工教育》2015,(2):80-82,96
在尝试性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予以划分的基础上,就其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探讨。经分析提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以文理结合为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兼顾研究型人才培养;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倡导通才与专才培养相结合;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导向,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