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和追求。因此,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需要我们持续的传承下去。本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民间音乐之精髓、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目的,尝试让传统民间音乐走入幼儿固音乐活动,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让幼儿在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更获得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体现幼儿艺术人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大力弘扬传统民间音乐,保持其文化特色,拓宽其艺术视野。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只有坚持文化自觉、加强保护、鼓励创新、群众参与,使传统民间音乐吸收大众审美和传统审美的养分,才能使传统民间音乐在倡导多元丈化的世界里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挑战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瑰宝,受到变化影响不可避免,再加上经济高速发达和新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严重考验。笔者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民间音乐,流传至今的民间音乐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延续和传承民间音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高校担负着教学育人的重任,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能够在继承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使民间音乐能够得以保留,并增添活力和生机。本文主要探讨河南高校民间音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吴赛炼 《考试周刊》2015,(7):181-182
幼儿期是幼儿艺术发展和音乐训练的关键期,通俗有趣的艺术题材和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对幼儿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音乐是引导幼儿喜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将民间音乐与幼儿园课程融合不仅有助于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魂。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如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比其他诸如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更具有生命力,是其他音乐的源或根。因为,民间音乐生于民众之中,活跃于民众之中,最贴近人民群众,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变化。在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民间音乐是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多样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客家传统民族音乐在当前音乐文化中的地位日渐边缘化,发展受阻,引起传统民间音乐爱好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以保护与传承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为目的,从客家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困境入手,从文化意义认识、内涵剖析、广域交流、学习与传承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认同的主要措施,希望帮助客家传统民间音乐走出当前困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是具有极为独特的民族音乐特色,其主要的来源是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并且其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稳定传承与创新,本文主要是从传统民间音乐的现状出发,然后对其在传承和创新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0.
民间音乐能够反映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现代音乐形式的兴起,民间音乐逐渐走向衰弱,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间音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将民间音乐纳入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园的发展和民间音乐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幼儿园对民间音乐资源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校音乐教育是传统音乐文化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将中华民族文化作为系列化的教材进入学校,是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学和教育学意义。因此,积极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将民族音乐编成教材,让民族音乐走进课堂,是当今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2.
《彩云追月》是我国音乐家任光先生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乐曲因抒情优美的旋律、淡雅清幽的风格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创作后的几十年里,曾被改编成歌曲、各种器乐独奏、合奏曲。王建中据其改编的同名钢琴曲在用外来乐器演奏民族传统乐曲中体现出高度的融合性,既保持了原曲的民族风格,又充分发挥了钢琴富于表现的优势,体现了中国音乐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娟 《青海师专学报》2008,28(2):114-116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基础.它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之中,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化、专业化发展的今天,它已经成为高师音乐教育关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就如何提高<民族民间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从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谈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传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是现代音乐创作的源泉.要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就要确定民族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应有地位,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放置.  相似文献   

15.
本土民歌与民族声乐教学是根和叶的关系,民歌是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基。五河民歌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其种类丰富,艺术手法多样,地方风格鲜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五河民歌资源,在声乐教学中开展特色教育,对于五河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和培养具有个性的声乐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树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35-38,78
认知与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说,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因果问题。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深层认知,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主体"文化自觉"行为的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行为就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和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很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正在蜕变,一些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普遍存在的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已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对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传统音乐在现代性的冲击下逐渐地消沉、没落,如何在当代视野下复兴传统音乐是现代音乐人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就东北传统民乐来说,通过它与现代电子乐之间的思辨性融合来探讨新的发展路径或许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现代电子音乐重奏曲《北国新时代》正是这一思辨融合中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遂昌"昆曲十番"是全国罕见的一种用民间乐器演奏传统名剧昆曲曲牌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起源与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积极传教昆曲和创作《牡丹亭》有着密切的联系。"昆曲十番"经历代艺人的不断传唱衍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可观赏性,可谓是一项民间艺术瑰宝。文章对遂昌"昆曲十番"的生态现状与当地保护措施进行实地调查,以期更好地保护这一传统音乐文化,使之能健康地延续和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杜鸣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在数十年的音乐创作实践中,他以扎实深厚的传统作曲技法为基础,合理借鉴现代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了以格调高雅、感人亲切、朴素飘逸的音乐语言为特性,以调性音乐体系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为切入点,以视角独特、清新、具时代感的旋律写作而见长的、融入个性化世界观的音乐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许多杰出作品,其中尤以钢琴音乐创作更为突出,并因之享有特殊的地位,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他的创作经历的回溯,阐释其艺术观念的形成与特定时代的关联,并论述其钢琴作品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民族音乐是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然而,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高师,对弘扬民族音乐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针对民族音乐在高师日渐式微的现状,弘扬民族音乐,对其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强化高师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使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相适应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