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 随着英美殖民主义者在广州、上海成为最主要的贸易者并逐渐取代葡萄牙老殖民主义者, 中英混合语———“洋泾浜英语”随即应运而生, 中葡混合语———“澳门葡语”或“广东葡语”因此而失去其重要性。“广东葡语”是后来“广东洋泾浜英语”的母体, 而“上海洋泾浜英语”则源自“广东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的诞生、存在、兴旺和消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 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西交往的轨迹。本文将着重探讨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中国产生的历史渊源以及广东洋泾浜英语与上海洋泾浜英语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型的现代美式英语教材《SBS新英语教程》(1—4册)日前由外文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和美国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合作出版。《SBS 新英语教程》原名《Side by side》,由世界著名语言教学专家 Steven J.Molin-sky 和 Bill Bliss 编著,美国 Prentice Hall 出版公司出版。它以轻松幽默的短文、新颖实用的句型、独特创新的编排、生动形象的插图在各类英语教材中独领风骚,特别适用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初学者和青少年学生,迄今已在亚洲销售逾500万册,仅在我国台湾省就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5日,澎湃团队出品的一份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英文产品《第六声》开始上线测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第六声》从出生起就带着新媒体基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新闻。与受众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海本地英语媒体《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等不同的是,《第六声》把受众定位在全世界的"中国观察家"们,或者说是"中国粉丝"  相似文献   

4.
温莉莉  王宁 《职业圈》2007,(23):106
在国际语言交流中,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就是英语和法语,而英语已经成为我们必学的第一外语,这样法语势必成为第二外语的最好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法语二外课程.  相似文献   

5.
英语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使其从先前的"国际英语"逐渐细化为以标准英语为基础的"国别变体英语".其中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产物--"中国英语"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英语中相当有影响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日渐成熟恰好为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开展英语培训,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许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文章阐述了企业开展英语培训的必要性,着重介绍了桂林皮尔金顿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开展英语培训的具体情况,证实了员工英语素质提高对外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职学校开展英语教学的重点.文章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述评如何在阅读教学课程中采用启发性导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春芳 《职业圈》2008,(17):55-56
文章探讨了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有魅力的英语教师,应该在人格、专业学识、业务能力、创新方面不断加强修养,学会赞赏和激励。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有魅力的英语教师,应该在人格、专业学识、业务能力、创新方面不断加强修养,学会赞赏和激励.  相似文献   

10.
谷海玲  廖益 《职业圈》2007,(9X):89-90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中职学校开展英语教学的重点。文章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述评如何在阅读教学课程中采用启发性导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为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职业圈》2010,(27):5-5
近日,吉利国内最大的组合4S店在上海华漕镇亮相,该4s店占地18亩,投资5000万元,成为吉利在国内投资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4s店,也是首个多品牌组合店,包括帝豪、全球鹰和上海英伦三大品牌以组团的方式集中亮相。  相似文献   

12.
郭醇 《对外大传播》2010,(6):35-35,38
作为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中国举行的又一次国际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定将成为国内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2010年4.月26日晚10点,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英语频道的世博会特别节目之一《今日世博汇》正式亮相,拉开了英语频道世博会报道的帷幕。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已成为共识。当前,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被广泛用于对外交流。但是,在文化教学中,不应仅局限于以英美文化为主流的目的语文化,还应考虑本土文化的教学,在熟悉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将本土文化通过英语传给其他文化,是英语教学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在近现代,从一个地处东南沿海的小乡镇,迅速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令世人所瞩目。探其原因,海派文化的形成和推波助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什么是海派文化?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成为上海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我以为,海派文化,主要源于3种文化:原住民文化,境内多元文化,海外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关于后两者文化,著述甚多。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自宋、元以来,上海因地理之利,渔盐耕织、航运商贸,百业兴旺。特别是自开埠以来,各地各色人群,纷至沓来,五方杂处,成为国内多种文化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汇地。一般论述海派文化的多有研析,在此就不多繁言了。但是,对于上海原住民的本土文化及在形成海派文化中的作用,似乎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到过上海的人都知道,“新天地”是上海的时尚地标。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交错,清水砖墙、乌漆大门,原汁原味地再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百姓的石库门住宅;然而,一步跨进石库门里面,却又是一番新天地,摩登的气息扑面而来。它在保留浓郁的上海历史化古朴风格的同时,又尽现动感活力的现代气质。中西合壁、新旧交融的新天地已经成为很多“老外”感受上海,触摸上海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对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学习至关重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然而,仅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是不够的,需要创新和实践来提高我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英语思维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英语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不同文化背景的观点和意见,促进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该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创新的方法和实践的经验来提高英语思维,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跨文化环境,实现更加顺畅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从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21年之前,北京地铁站名情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英语化处于萌芽状态;第二阶段,英语化达到顶峰;第三阶段,英语化经过顶峰后开始回落,“去英语化”现象兴起。2021年进入第四阶段,延续“去英语化”的趋势,将原有的英语化标识拼音化或弱化,新增站名采用拼音化标识或附加弱化的英语标识。这种演变规律成为公共标识语的缩影,引发了热议。该文通过对北京地铁站名的量化统计,揭示其“去英语化”现象,反映其“去英语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北京———杭州——北京……她就这样穿梭来回。她曾是电台节目主持人,后来是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更多人欣赏她的是她的画,她的文字。 她在杭州做着一个挺受欢迎的电台主持人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去了上海读英语,读英语读得好好的时候,突然又去了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人们眼中所谓的“北漂”生活。在人们以为她已经“漂”远了的时候,她又回来了,在杭州城郊的一个村庄里,享受恬淡的冬天阳光。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经济繁荣的今天,广告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向国内消费者介绍国外商品和向国外消费者宣传中国产品过程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英语也逐渐脱颖而出,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应用性语言.只有掌握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传达广告原意,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金秋10月,我在上海采访2000年中国旅游交易会。中午吃自助餐,我正在排队等候取食,突然,“Beijing Review!”一声亲切的英语在耳边响起。“Yes”,我急忙回答。抬眼看去,一位个子高大的“老外”正在盯着我的胸卡说话。在这远离报社所在地的茫茫人海中,竟有人仅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