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赵虹 《教育导刊》2002,(8):30-30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我们说过这个问题,我们做家长的挺着急,你说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3.
璐璐小朋友不爱午睡,每次午睡都要去好几次厕所。为了缓解她刚入园的紧张情绪,我们没有限制她的小便次数。但随着天气变凉,考虑到她已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认为应该纠正她这种不良的睡眠和排便习惯,所以开始限制她的小便次数。没想到,两天以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早晨入园时,保育员看到璐璐在园门口大哭着说:“我不上幼儿园。老师不让我小便。”结果,家长只好把她带回了家。看得出,家长很不高兴。 知道这件事后,我找时间给璐璐家里打电话,询问孩子不来幼儿园的原因。开始,家长搪塞,说是因为家里人休息,所以没送孩子。我想,家长可能怕直接说出真正的原因老师不高兴。我觉得,这种情况下我倒不如先把话挑明。于是,我说:“孩子不来可能是因为这两天  相似文献   

4.
孩子们入园了,我们对幼儿园既憧憬又惴惴不安。这里的老师怎么样,但愿她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下面,我就来说说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主动向家长打招呼。幼儿园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及家长来说是陌生的,您的微笑和主动会让我们感觉温暖和亲切,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离园前为孩子整理整理衣服,梳梳头。看到整洁干净的孩子,我们会很高兴,而邋遢的孩子会增加我们的焦虑情绪。●孩子离园时,家长都会问“我家孩子今天表现怎么样?”老师最好能从学习、睡眠、进餐等方面与家长交流,告诉我们孩子的具体表现,尽量避免用“挺好的”“很好”之类的笼…  相似文献   

5.
小班的一位老师对我说:“小朋友每天来到幼儿园,我都要问他们今天吃了些什么,吃了多少,鼓励他们多吃饭,样样菜都吃。家长反映很好,说孩子在家吃饭认真多了,身体也长好了,不常感冒。班上缺席的小朋友也减少了。”后来我去她的班上看,真地觉得个个孩子都长高了,长胖了。  相似文献   

6.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 “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 “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 “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  相似文献   

7.
每次上公开课,老师总爱选那些聪明活泼又听话的孩子,而试课时,又用平行班的孩子,所以班里总有那么几个“不出色”的孩子在两次机会中都无缘参与。记得有一次我上公开课,班里留下了几个孩子(在幼儿园这是“司空见惯”的“小事”),我也没在意,家长们似乎也不会介意这些“小事”。可是第二天早上,杨智婧(她昨天没上公开课)的妈妈来找我,非常委婉地向我说明了她的来意:她女儿不太聪明,但她非常喜欢老师组织的活动,可是她太老实,又不善言辞,更不敢把想法告诉老师。昨天她回来后非常伤心,求妈妈给老师说说,让她参加活动……听…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6,(3):38-39
《当代家庭教育报》报道,很多幼儿园老师说,有的小朋友天天愁眉苦脸,喊着“烦得很”、“没意思”,上课时总是说“我对这些没兴趣”。这类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对一切事物都抱消极态度,学习也缺少创造力和积极性。老师们经过家访发现,这些孩子家长多是比较繁忙的上班族,他们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平时爱发牢骚。一位家长介绍,5岁多的儿子总好说:“你烦不烦啊?”那口气和神态就和他妈妈非常相似。另一位6岁孩子的母亲则反映,她的孩子口头语是“生活像一锅没味儿的白菜汤”等等,这也是孩子爸爸绎常说的。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透过这些真实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的教育观念。老师爱我了丹丹升入中班后,不像过去那么爱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老师不爱我了。”“怎么不爱你?”孩子说不出来。老师既没有批评丹丹,也没有惩罚丹丹,那么为什么丹丹觉得老师不爱她了呢?家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委婉地向老师讲述了丹丹的心思。这位老师立即意识到自己教育工作中有疏忽,并作了改进和弥补。几天以后,丹丹高兴地对妈妈说:“老师爱我了!”妈妈急忙问:“老师怎么爱你的?”丹丹说:“她轻轻  相似文献   

10.
有位妈妈发来电子邮件:“在图书馆查找有关幼儿教育的书时,发现了1999年10月的《学前教育》。我觉得它的内容正是我要找的。” 这位家长有一个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她很想知道,幼儿园的教育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跟着姥姥、姥爷,3岁时才回到父母身边上幼儿园,所以很不适应,“恐惧令她如惊弓之鸟,经常哭”,“现在虽然不反抗了,但一到幼儿园总是哼哼唧唧地哭”。另外,孩子对妈妈以外的人总有一种抵触心理,常常以一种敌视的态度对待他们,只是如影随形地跟着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也不那么亲密,老说“不要爸爸”,令做父亲的心灰。当然,爸爸有时也难免训她。 针对这位家长的担心和苦恼,我们在网上进行了一些交流。现在,我们特请北京市东城区教研中心的俞昌珈老师来和这位母亲聊一聊。俞老师在幼儿园任教几十年,做过园长,现从事教研工作。但愿俞老师的一席话,能给这位正为女儿的事“操心加担心”的妈妈一些宽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以往的思维中,大多认为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事情。虽然是老师和家长谈论有关孩子的事情,但依然觉得家长会怎么开似乎与孩子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当本刊记者与一些学生谈论起家长会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竟然很想给家长会“变脸”。笔者记下了这些孩子们的话,他们的想法也许未必全面和科学,但笔者希望对开会的老师和父母有些启发。家长会最好让我们参加老师一说要开家长会,我们就觉得肯定又要讲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了。可我不知道老师都说了我们哪些不好,只看到父母回来拉着脸。那时我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参加家长会,我想听听…  相似文献   

12.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位幼儿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以前回家从来不讲自己在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怎样问她,她也回答不了几句。可是最近孩子变了,每天回家都高兴地讲她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如“今天老师叫我上去唱歌、讲故事”等等。她还开口一声我们老师,闭口一声我们老师,似乎特别爱老师了。家长还告诉我,原来她的孩子过于文静,不声不响,班上有她无她似乎都一样,老师很少关注她。因此孩子对上课、活动都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还不想去幼儿园。这学期,班上来了位新老师,对她与别的小朋友一样,经常叫她唱歌、讲故事,地很高兴,觉得老师喜欢她,对上课、活动也认真、  相似文献   

14.
碰上“事儿多”的家长,老师时有抱怨:“某某的家长事儿真多,今天怕孩子冷了,明天怕孩子吃不饱,惟独不问问孩子学习怎么样。”“某某的妈妈真护孩子,孩子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等孩子上学后让他吃亏吧。” 老师对家长的这些看法,无形中在老师与孩  相似文献   

15.
李小红 《早期教育》2005,(11):29-29
儿子所在的幼儿园一直在搞综台性主题活动,老师隔三差五地要求家长收集各种活动材料,完成亲子制作,填写亲子调查表.刚开始,我一直穷于应付,心里还埋怨“怎么老师给我们家长布置那么多作业.我们又不是她学生,一定是老师在偷懒”。但随着我和儿子多次的活动.发现自己和儿子的共同浯言越来越多.儿子的知识面不断拓展,而且他越来越快乐了,我这才意识到和儿子做同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下课了 ,我正忙着收拾教案本、教具。“曾老师 ,我能向你提个意见吗 ?”一个嫩生生的声音传来。“能 ,怎么不能 ?”我忙不迭微笑着说。“老师 ,我们觉得每天上课都是一个样子 :朗读课文、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 ,太枯燥。虽然我们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 ,但觉得没意思。”她提的意见不正是我为学生上课没兴趣而烦恼的问题吗 ?好大胆、好聪明的孩子 !我问 :“那么 ,你喜欢怎样上课呢 ?”孩子由胆怯变得自信 :“我也说不清楚 ,不过我喜欢表演课本剧、做实验、讨论研究……”回到办公室后 ,孩子的话久久地在我耳边回荡 ,我陷入深深的反思和自…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与家教》2005,(8):4-7
两封来信每次开过家长会,我的情绪都差极了,回家忍不住就想向孩子发脾气。虽然我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又很难控制自己。最近的一次家长会上,物理老师当着许多家长的面,对我说:“你女儿太笨,她脑子有问题,我没法教。”我真气得够呛,心里非常难受。我女儿虽然不算很聪明,但最起码是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她的英语成绩就很好,老师怎么能因为她一门功课学习困难,就对孩子完全否定呢?可是,我不敢在老师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仍然赔着笑脸。我怕得罪了老师孩子会遭殃。回到家,女儿没在写作业,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一下子就来火了,伸手给她一耳光……女…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中,朱老师因为家长委婉地提出“望老师在校多鼓励孩子”,就“心里还是觉得闷闷的,有些难受”;就“心里真是有些说不出的委屈,很想马上给家长拨一个电话,说说从我的视角看到的情况;又想给她发个信息,解释解释”;并“一下课我就和小吴说,让他拿出本子,在本子上写写老师平时是怎么做的”。最终家长回信表达了对老师的感谢,朱老师也颇感满意。表面看这次家校沟通效果很不错,但我们却认为这次沟通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江苏通州陈家伟家长来信:我女儿现上幼儿园中班,虽然小小年纪,但自卑感比较明显,常常回来会问出一串的问题 如:“老师今天表扬了兰兰,没有表扬我,是不是我不聪明?”“我的个子在班上最矮、别人不愿跟我玩,明天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别的小朋友好”等等,她说这些话时,常常眼里含着泪水,自卑感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压在女儿身上,我们家长很着急,我们应该怎样纠正孩子  相似文献   

20.
“老师,你看,这个拼音她就读不好,我想请您教教她。”一天放学后,孩子家长拉住我急切地说着,一边的孩子手上捧着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泪汪汪的。“其实没关系的,她才五岁。”我说。“怎么没关系?她班里的好多同学都读得很好了,再不读,她可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看着家长和孩子一脸的愁容,我心里也真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