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能对语言产生影响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日本的「若者言葉」(青年新语)给日语言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我们的共同课题。笔者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新語」到「流行語」,再到「若者言葉」的研究过程,对「若者言葉」在日语中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若者言葉」产生的原因和所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它的种类。  相似文献   

2.
日语「若者言葉」缩略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若者言葉」有大量的缩略语。新改订的『W辞苑』(第6版)显示,「若者言葉」缩略语的不少词条有逐步固定成为正式日语词条的趋势。本文在归纳总结「若者言葉」缩略语的造语规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流行的语言内因与社会外因并提出对「若者言葉」缩略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若者言葉"是现代日语发展变化中的一种现象,它不受传统日语规范的制约,对标准日语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语言的发展规律说明了语言的产生是变化动态的进程,今日的不规范用语很可能就是明日的规范用语。文章分析了"若者言"形成及流行的原因,从构成法及产生的途径和方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并进一步探析其对现代日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挨拶"看日本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喜欢“挨拶”。“挨拶”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挨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它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社会心理不同而不同。日语“挨拶言葉”首先有内外之分,其次有人际关系的上下之分,此外与“内外”、“上下”关系交织在一起使用的“挨拶言葉”,还有利益的有无和亲疏之分。由此可见,日语中的“挨拶言葉”反映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周边文化相互作用才得以形成的,反映着特定的人类集团的社会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语会话最讲究的是"言葉遣い",意思就是谈话时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从而使对方与自己心意相通、关系融洽,达到"和"的目的.于是在日语的日常口语中有些词或句子被赋予了微妙的引申涵义,表现了日本文化含蓄的特点.本文从日语的"言葉遣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日语中常出现的"言葉遣い"的现象的分析,考察日本文化的传统思想和意识,以及日本人日常生活"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7.
张宇 《海外英语》2012,(15):263-265,269
新词新语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文化表达,研究语言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文化语境中分析新词新语,可以更好地探寻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该文将从影响英语和汉语发展的主要几种文化语境:多元文化历史背景、发展中的东西方社会文化、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三个方面去讨论英语和汉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及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在与社会、文化的共同演变中富有创新性、多样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相互影响,互为生长;要重视文化建设创造美好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变化,都会通过新词新语表现出来.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的普及,新词新语不断涌现.本文根据新词新语的来源,列举了大量词例,分类描述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先看几个例子:(1)“这是我惟一敢保证不是废话的一句话。”(江南空气《废言——关于是否取消降级制的思考》)(2)“然寻检雅诂,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章炳麟《文学说例》)(3)“诗的语言绝不能容许废言废语。”([台湾]简政珍《诗的生命感》)  相似文献   

10.
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和广为流行,是新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在新闻语言中,新词新语出现频率很高,不少新词语新用法正是借助新闻媒体通行起来的.本文在分析新词新语特点、类型的基础上,指出了新闻语言中新词语不规范使用的种种情形,论述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坚持的语言使用原则和正确使用新词新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社会的镜子,同样也随着时代的脚步而逐步更新,它过滤了违背时代潮流的“旧语”,也推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语”。而语言性别歧视话题几经斗争和演变,也都将会在语言这面镜子中得到修正和完善。传统上人们总是片面地认为性别歧视语言主要针对女性,而忽视了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并且,既然性别歧视语言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那么也必然会随着历史发展而演变。因此,该文从相反的视角,提出“反”性别歧视---一方面研究女性在语言歧视中的“反抗”,另一方面也探究女性“反过来”针对男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语言是一种社会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人类语言。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对社会的进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自然界是不存在语言的,动物虽然能用一些简单的叫喊声来表示某种感情和愿望,然而“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它们都没有以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基础的真正语言。真正的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语言。 从语言的发生看,语言产生于人类之初,由于劳动而产生交际,由于交际的需要而出现了语言,这是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诗赋》著录陆贾赋三篇,今皆亡佚;《文心雕龙·才略》记有《孟春赋》,是陆贾赋仅存之目。不过,我们从其《新语》可见其赋的如下特点:其一,陆贾文能连缀俪句采藻,非质木无文之辞,其赋当亦为“奇采”之作,如《新语·慎微》、《资质》等皆如此。《资质》“质美者以通为贵”至“近之者鼻芳”一大段即其例,故清人文廷式评曰:“此节文似赋颂。楚人固渐染屈、宋之流风也。”其二,陆贾文多承袭屈、宋文辞,是其学有所本,深受先楚辞赋影响。如《新语·慎微》“忽忽若狂痴”,《至德》“眩曜靡丽”,《资质》“隔于九坑之隄”,《怀虑》“持一概以等万民”,《至德》“寂然若无声”等皆是。其三,陆贾文之用韵者,既有符合《诗》韵之处,更有袭用骚韵之例。如《新语·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词新语逐渐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时至今日对于“新词新语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因而学者们都希望从其定义的各种说法中寻求一个更具慨括性、普遍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玉米”类新词新语产生的理据,产生途径与一般新词新语不同,提出“借壳”型的新途径,构造手段上具有综合性特点,构造过程体现求简、趋新趋变和语言崇拜和求美的心理。通过分类和意义的分析推导:原壳为名词,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具有不稳定性和快速走向衰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杜慧心 《学语文》2011,(3):62-64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符号系统。而词汇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社会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变化总会适时地通过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出来,即“语言与社会共变”。其中一些独具特色的新词以某种现象的出现为契机.通过各种方式推衍而形成一个新的族群.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英语"新词新语"(New word jargons)的产生因素对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等各个不同领域所带来的影响;"新型语言"(The new language)词汇的活跃出现对我们现代化的发展带来的效果;以及对"新词新语"(New word jargons)翻译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理论;对"新词新语"(New word jargons)的实例翻译进行举证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日本在政治、社会、思想、情感等各个领域的不断变化,一些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新语流行语不断产生.其中有些固定生根下来,有的被编入各类字典辞典,也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亡.新语和流行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研究它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看清时代发展的潮流,了解日本社会的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日语这一门语言.  相似文献   

20.
了解日语语言及日本人行为的社会文化特点正是为了解决如何跨越中日异文化交际的障碍与日本人进行有效的交际问题。日语中的"挨拶言葉"不仅种类和数量繁多,结构和使用复杂,而且待遇表现严格,上下内外分明,有固定的模式。"挨拶言葉"的这些特征是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以和为贵的交际意识,强调集体归属感的交际手段和以心传心的交际审美观等日本式的交际思维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