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起点状态 刚开始参与“新基础教育”学生工作研究时,学校的学生工作基本由分管德育的校长、教导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存在着“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工作重心是根据上级的工作安排组织学校层面的活动。为了充分展示学校的风采,今天一项主题教育,明天一项专题活动,每一项工作、每一项活动都要努力争取最好,却很少想过这些活动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孩子们是否喜爱这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问题,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更有其特殊性.我们在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公平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把脉不准"的问题,其原因是没有按照教育基本规律进行理性思考,而是过于理想化和政治化.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要依据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理性判断.农村基础教育是否公平,要看是否满足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是否有利于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应注重思维过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同志往往追求“高密度”、“大容量”,而很少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很少注意学生思维过程的优化。学生一出考场,这些同志便埋怨学生:“和试题同类型的例题已经讲述,为什么还不会做?”而不善于反躬自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是否真正介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介入程度如何?对学生思维过程的优化,作过多少努力? 下面笔者就谈谈在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成功与否,不仅看它培养了多少“精英”,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民的素质是否普遍得到提高。然而,就一所学校而言,考试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毕竟占大多数,这是一个最容易被教师忽视却又是最不能被忽视的群体。教育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学生的好  相似文献   

5.
我们学校后院有一片小树林,里面高高低低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白玉兰、广玉兰、桃树、石榴、桂花、腊梅、银杏、水杉、芭蕉、剑麻、罗汉松、枫杨、梧桐——年年岁岁、花开花落,向我们展示了多少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岁岁年年、寒往暑来,我们的学生在她的身边走来走去却很少停下脚步来认识她、关心她。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学生在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夺标却至今无人问津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中外学生联欢中,中国学生很少能大大方方地表演;中国的讲座或讲课,很少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同样的问题,外国孩子的答案丰富多彩,而我们的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唯一答案……如此等等现象,引起人们深深反思:我们的教育关注共性时是否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本文通过回顾个性化教育的渊源和探讨实施的相关因素,取得对个性化教育的些许认识。  相似文献   

7.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是,我们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有多少老师能够叩问自己: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8.
润物细无声     
吕影 《辅导员》2010,(20):24-24
如今许多学生的家长十分重视优生和优养,但在优育方面却走入了误区:有的只管生养,不管教育;有的只问考试分数多少,不问道德如何: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成了“小皇帝”。让学生学会关心,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时,要求每个少先队员说出妈妈每天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张俊 《教书育人》2004,(11):23-25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迈出教室时有多少老师会想: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10.
张俊 《辽宁教育》2004,(9):36-39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生命和美的生存。但我们的科学课堂却很少有人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有多少老师能够叩问自己:在这节课中.学生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了吗?  相似文献   

11.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内容,“道德的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本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受到动机论和效果论道德评价模式的影响,没有把道德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把“道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道德的教育”,结果使得“道德教育”往往变成了“不道德的教育”.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道德教育”必须自觉地走向“道德的教育”,克服道德教育中的不道德性.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混同使用,概念不清的现象.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概念起源背景上的不同与研究领域、范围上的差异.在承认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存在显著差别,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亟待进行“关怀”教育,因为“关怀”不仅体现出医学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实践的要求。本文分三个方面论述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医学教育中“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关怀”教育对于关怀伦理学的借鉴,以及关于“关怀”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着重论述了“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两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改进“两课“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素质”的论述,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提供“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