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渝派纪录片:历史文化支点与现实建构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派纪录片"概念的提出绝非人为或偶然.重庆作为中国纪录电影发展史上的"首盛之都"有着纪录电影文化遗产与精神的深厚底蕴.今天,"渝派纪录片"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在重庆直辖,科教纪实频道开播等多重历史契机(合力)的作用下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纪录片领域风格迥异的又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2.
赵力洲 《青年记者》2016,(14):100-101
纪录电影与“屏摄”现象 纪录电影,广义上指以电影形式播放的纪录片,本文中特指在影院中以商业化电影形式上映的纪录片.在商业电影成为电影市场主流的今天,纪录电影在内地影院鲜有上映.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5》,①2014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年度总收入约30亿元,该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直逼300亿元,而纪录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00万元.纪录电影票房收入所占比例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可见,中国商业化纪录电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已经创作出品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作品中,类型和手法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从作品纪录创作的媒体形式、呈现的类型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一、媒体形式:电视系列纪录片与纪录电影 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创作来看,主要有两种媒体形式,一种是电视系列纪录片,一种是纪录电影.当然这两种媒介的差异不仅仅是记录介质,而且在影片容量、制作技法、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徐晓明 《采.写.编》2017,(5):94-95,84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怎样通过纪录片纪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大力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并广为传播,一直是电视媒体面对的重大课题.绍兴台立足地域特征,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名人资源,利用本地"建设文学之城"目标的契机精选纪录片创作题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获奖作品《文化使者——周令飞》为案例,对纪录片如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对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个词的提出者格里尔逊——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我们应该充满敬意,这个词体现了这种艺术样式的永恒魅力.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因为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而明天的历史正孕育着未来的文化. 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认知模式与评定方式.美国学者巴巴须和泰勒将纪录片类型分为“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自省式纪录片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电视记录片以其原汁原味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注意。其实,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而电影纪录片是与电影故事片相对立的。形象地说,纪录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现场直播”。“纪录”一词documentary的词根就是档案纪录。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顾名思义,就是用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来纪录生活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它相当于报纸、广播的通讯和特写,是电影纪录片的延续和发展。“纪录”是它的灵魂,“纪录”是它区别于其他电视节目的本质特征。最早的电影纪录片是《北方的纳努克》。这部1922年完成的电影纪录片,记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必须真实,但是要达到真实的首要条件是纪录真实.在纪录片革命的今天,我们已经从以词为主、音乐打成的那种制片方式中前进了一大步,进入到了用同期声来表现现实了.但我们决不能  相似文献   

9.
2月28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京召开"活力中国"现实题材纪录片招标成果发布会,邀请纪录片领域专家学者、部分制作机构代表就"活力中国"纪录频道现实题材纪录片招标成果进行研讨。去年7月,纪录频道举办的"活力中国"面向社会制作机构邀请招标首轮活动,被外界称为"一次对中国纪录片市场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探索"。"活力中国"系列的第一批14集节目已于3月在纪录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是影视作品中颇具文化品格的样式之一。城市文化纪录精神的实质在于,不仅要纪录地理上的城市,更要纪录文化、历史和情感的城市。浙江卫视播出的首档城市文化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正是纪录精神的价值所在。这部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既令人兴奋,也让人不安。节目从一本书切入,由主持人李晗带领大家分别穿越不同的城市,领悟城市历史与文化。在展现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中,节目也蕴含了精神生态美的文化意向。本文从三个维度就片中体现的精神生态美进行总结,试图为今后城市纪录片的发展提供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1.
国产纪录片的源头是从纪录电影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我们从电视荧屏上看到了纪录片"春天"的来临,但在院线方面,纪录电影的上座率和票房仍然远不能与剧情片相比,一方面过去"新闻简报"纪录电影让观众对纪录片留下了较深的偏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产纪录片从题材和拍摄质量上都仍与剧情片存在差距,因此,要展望国产纪录电影走进院线,还需从题材挖掘、艺术表现、制作模式、发行放映和政策支持几个方面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在如今的电视银幕上,纪录片的占有量正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真实纪录栏目行情看好,我们又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活跃于荧屏。毫不夸张地说,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纪录片仍被当作衡量电视台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有人将纪录片当做是一个电视台的"良心"。可以说,纪录片市场的繁荣与否将决定中国电视发展的水平高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16~18日,第十二届四川电视节在成都举行,来自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及各省区的几千家机构报名参评、参展,5000多名来宾参加。第二次亮相四川电视节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央视纪录频道),不仅作为"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的联合主办方,还举办了"央视纪录频道主题推介会"、"国际纪录片之夜暨‘金熊猫’颁奖活动"、首届"中国国际纪录片提案大会"、"纪录片国际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备受业界瞩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观众对电视的第一要求,因此,快速、准确、形象地传递信息是所有电视节目应该承载的任务。电视纪录片也不例外。在英语中纪录片的原始意义是“文献、档案”的意思。是指“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完整地纪录的电视新闻节目”,“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纪录片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它的真正发展乃至勃兴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对非主流人群,弱势文化群体的关怀,以致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了纪录片的代名词。然而面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面对时代大变迁的今天,仅仅把纪录片定位于反映社会小人物未免失之偏颇。纪录片之父格里尔逊曾经说过,“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纪录片这个词只留给高层次的影片”。一、纪录片的“记录真实”的涵义纪录片是纪录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对于纪录片真实境界的探讨目前面临着一种理论上的悖论,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用幽默的态度纪录生活菲利普·杜提尔是比利时国家电视台的著名纪录片导演,他创作的多部纪录片作品,在法国FIPA电影电视节上获得奖项,包括《报纸头版的高超水平》,《老鳄鱼与小雏鸡》等等。近年来,他与刚果电视组织合作,成功地制作了调查报道类纪录片《报答"比利时伯父"》,并获得好评。《报答"比利时伯父"》是菲利普·杜提尔在刚果(金)完成的纪录片,讲的是历史问题。从1908年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纪录电影发展至二十一世纪面向市场的商业性电视纪录片,已经蹒跚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路程.纪录片的本体和外界环境都已产生诸多变化,而纪录片真实的本质属性却始终如一的传承.本文将探讨在纪录片市场化日趋成熟的今天,纪录片表现真实性的方式和方法.使其在不丢失“本真”自我的同时,又能顺应商业市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徐伟 《新闻爱好者》2009,(5):116-116
在电视中制作、播出的纪录片是一种特定的体裁或形式,它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或军事等领域的事件、人物及自然事物,进行纪录报道的非虚构的电影或录像节目。纪录片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那么,纪录片吸引观众的原因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9.
在纪录片创作同样要求收视率的压力下,在“原生态纪录”已经造成审美疲劳的尴尬局面中,中国纪录片人逐渐尝试着在平淡无奇的真实纪录以及在无法展示历史场景的人文社会纪录片中借鉴影视、戏剧的创作元素,使纪录片的情节更加紧凑,矛盾更加突出,影像更加精美,涌现了一大批可视性极强的优秀的纪录片作品。这些纪录片的共同特点是:戏剧冲突强烈,画面可视性强,故事生动,更加吸引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将2011年定位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元年。这一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最大热点当属播出平台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即国家级专业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CCTV-9纪录频道)成功开播。作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最大的制作与播出主体,CCTV-9纪录频道立足"全球视野、世界眼光、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