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翻译学后结构主义即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角度分析了当今武术术语从中文翻译成英语的的总体情况,从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武术本身具有的专业特点出发分析了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在武术术语翻译中的得失,得出了对武术术语的翻译不但要重视准确和顺达,还要充分考虑到武术术语本身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任何过度地单方面依赖异化策略或归化策略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武术网红身体形象是重构中国武术形象的重要符号,其建构过程受到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双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武术网红身体形象建构过程划分为互利共生、利益驱动、价值引领和娱乐转变等四种类型,采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在抖音平台选取了8位粉丝量在50万以上的武术网红作为访谈对象,运用半结构访谈法,考察不同类型武术网红身体形象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内在观念是武术网红建构积极身体形象的主要依据,其价值倾向和心理过程是与外部期待进行博弈的利器,但过于重视谋求个人利益的价值倾向与心理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武术网红积极身体形象的建构,削弱了在网络环境中传播中国武术的影响效应,为武术网红身体形象的建构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间文化、思想交流、交往的一种手段。武术翻译是使中华传统武术走向世界,向世界宣传报道、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必然有效手段。文章探讨了几种翻译方法与技巧,并提出武术术语这一特殊文化翻译遵循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4.
武术谚语英语翻译的技巧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进行文化、思想、交流、交往的一种手段。武术谚语作为专业谚语,含有许多技术因素。对武术谚语的翻译是使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武术谚语的翻译技巧,应从中英谚语比较分类、起源意义和语法以及民族哲学文化要求等入手,并把握“准、顺、活、全、的标准和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生动形象、运用频繁、富有表达效果的艺术修辞格,英语隐喻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公认的难点。近些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将有助于译界重新审视和解读各种翻译现象和翻译思想。因此,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为例探讨隐喻翻译,以期对隐喻翻译做出全新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武术翻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武术翻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立足于全球化文化背景,以武术翻译方法为切入点,将武术翻译方法进行了文化延伸,论述了武术翻译策略的基本内容、影响武术翻译策略的因素和异化翻译的优势,着重论述了异化与归化的辨证统一关系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融入日常生活中武术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武术的艺术生成过程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研究认为:武术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生成于人类日常生活的艺术,艺术的武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武术不但能够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艺术需求,更主要的是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可以促进武术的未来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术概念是武术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以武术概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学视角,沿着古代武术、近代武术、现代武术这一思路,对武术概念进行纵向的宏观梳理。  相似文献   

9.
武术要想走向世界,首先应该是理论先走上世界,武术术语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武术翻译是使中华传统武术走向世界,向世界宣传报道、介绍武术特色、民族文化的一种必然有效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语读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文化内容,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却是难于理解的,极易在译入语中形成文化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武术翻译四项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伴随武术国际化的进程,起着桥梁作用的武术翻译也将面临国际化问题。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项目,它不仅是一种专业技术,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武术之所以受到世界人们的喜爱,是源于它文化和技术的双重因素。因此,我认为武术的翻译应遵循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武术术语英译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特夫 《体育学刊》2006,13(6):63-66
基于国内武术英译研究现状以及武术术语的文体特征和文化底蕴,武术术语英译应准确定位为文化翻译,并以“外尽其形,内显其理”为准则。此外,尤需注重以下文化表现问题:音译的文化传真优势、语码混杂的文化共生特色、形象移植的文化整体韵味、借词的文化语境适应、图像附注的文化跨媒介传达。  相似文献   

12.
武术术语的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运动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术语因其独特的特点,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并结合其特点运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才能让西方人真正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才能有利于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推广,更深层次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全国13所单科体育类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带有共同规律和特点的地方,并结合广州体育学院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突出“一专多能”的前提下,培养既掌握扎实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又具备洞察社会需求、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创业成功的人文素质和坚韧不拔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务实而科学地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本专业基础课不能和其他专业基础课“打通”;面向激烈竞争的社会市场,突出培养能力,主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对企业的管理、策划、营销经验和洞察社会需求、寻求机遇的能力,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柔韧性是武术运动的重要专项素质之一 ,是正确完成武术动作 ,强身健体 ,提高实战技击能力的重要保证。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必须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 ,正确进行柔韧性训练 ,较快提高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15.
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武术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武术在体育强国战略指导下的发展方略,认为:应提炼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武术健身的独特功效,弥补群众体育发展不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竞技武术的表现形态,突出竞技武术的民族特色,为进入奥运不懈努力;建设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加速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加大武术教育实施力度,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优势,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武术国际影响力,发挥武术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稳步推进武术职业化进程,推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武术教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武术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应该有必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突破和改革.文章以"有效教学"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教学理念的实用性、适用性及其方针和策略,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武术英译的重要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法,从翻译理论的角度切入,结合武术自身特点及其国际化传播的规律对武术英译进行研究,提出了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原则,并通过实例说明要注意纠正武术英译实践丢失民族文化特色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武术术语英译的规范化与武术的国际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武术的国际交流中,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英译术语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武术术语英译的混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术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了武术术语英译的现状,并从词汇层面对武术术语的英译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旨在为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