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民健身视域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情况、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现状、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冲突"与"共融",以及高校培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策略等展开深入调查与研究.研究认为,全民健身开展催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需求,高校为迎合全民健身发展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但目前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冲突"大于"共融".高校在培养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过程中应加强市场调研,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课程改革,加强学科研究,提升办学水平,为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职体育院(系)专业设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真考察社会对高职体育人才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高职体育院(系)体育类专业存在招生规模偏小;专任教师高职称比例偏低;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合市场、学生需求;专业培养目标相似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观念的影响等,并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以期为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类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社会体育专业社会需求及职业素养要求,促进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输出与社会需求平滑对接,对社会体育专业社会需求及职业素养要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及开放式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与营销人员、竞技体育科技后勤服务人员与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等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主要社会需求,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及职业素养要求达不到社会要求,导致培养目标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提出利用体育系统优势资源,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引进社会上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加强与体育系统单位、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及企业培训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以开放合作办学模式来提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使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及行业职业素养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3+1"教育模式本质的研究,认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能使学校、学生、合作单位实现三方共赢,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整合"3+1"教育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能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因此这种整合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体育的发展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体育的动态需求及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现实条件等,对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社会体育发展需要高校设立社会体育专业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具备设立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条件的高校应尽可能设立社会体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王玉侠  陈亚俊  黄学文 《新体育》2023,(18):118-120
目的:对江西省某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航空模型方向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研究,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江西省某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航空模型方向历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专业认可度、教学资源任课度、课程设置认可度以及毕业综合能力认可度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结果:(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置航空模型方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与该校办学目标定位契合度较高,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较为科学合理;(2)在校期间专任教师的指导基本能够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在教学场地和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经费等教学资源方面距离教学需求存在一定差距;(3)课程设置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4)在校期间获得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影响求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结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置航空模型方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自我认可度较高,但在校期间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健身产业发展和高校社会体育建设的关系,研究提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应贴近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校企交流合作,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实现专业"产学研"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体育专业"平台 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结合2005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总冠军的实践检验,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个性发展,复合性人才培养,以及多元化人才市场需求等问题进行研究。针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从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平台 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较适合现阶段体育人才的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9.
邹志兵 《体育世界》2013,(5):16-17,6
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宗旨是"理论够用,能力更强",在这一中心的指引下,各专业都在强调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能力的强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实践情况,并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目前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探讨构建符合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构建的一种适应社会本职工作能力需要的实践教育培养方案.在对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国内外相关院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我国现有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使该专业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够合理,以及就业方向不够明确,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不乐观。因此提出社会体育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技能指导型”高级专门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在综合院校办好社会体育专业的模式,充分发挥综合院校人文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实践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结合个案研究,对当前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社会体育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具备多学科特征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具有多重专业属性。综合性院校由于在各人文学科母学科的优势,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更有优势。研究提出通过构建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平台与课程平台;打造社会体育专业“产学研”实践中心等方式,以期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创业型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氛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把"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的模式和"驱动-受动-调控-保障"模式相结合,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四部分重新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阳光体育运动"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文章对其概念进行了解释及就其提出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及体育意义,既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体现了社会对青少年发展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由社会结构开放性而产生的社会生活的活力,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必须在基层建立起新的组织实体以作为在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体育活动的基础。管理机制的转变、体育生活方式多样化及社会体育社会办是社区体育组织兴起的主要原因。从1987年,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出现“城市社区体育”这一新的体育组织形式起,开启了社区体育组织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强人民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队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大省,其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文章以黑龙江省14个地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人数变化、等级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人员构成等。经过分析讨论发现: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数增速较快,但地区分布不均衡,省会城市好于其它城市;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但高等级指导员比例较小;城市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稳步发展,而农村则刚刚起步;指导项目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地域特色;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以45岁以下社会兼职人群构成;队伍构成以女性居多,学历以大专以上为主。这些现状既体现了黑龙江省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暴露出了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反映了黑龙江省大众体育锻炼的需求与动态变化,也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就我国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论述。提出: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有利于形成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的“契合点”,以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社会体育专业体系,拓宽社会体育专业口径,提高办学效益,从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程,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档案查询)、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市抗战前期的女子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女子体育在抗战前期已取得一定规模的发展,而促使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主要:女性开始自主的对“天足”产生向往;女学运动的兴起给了广大女性同志全新的价值观念;社会风气的转变对成都女子体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社会教育机构的介入以及公共体育场馆的修建,学校女子体育课程的开设都对成都市女子体育的战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现有的保障体系依然存在校内外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缺少实践活动的问题.本文将驱动-受动-调控-保障四层次与“四个子系统、四个平台、四个层次”相结合,对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提出优化策略,期望对广西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休闲体育专业的设立与建设符合了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拓展了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途径.休闲体育专业从初创到现在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专业名称、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及专业特色等方面均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越来越专业化,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