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县)人。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孔子门人曾参的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宋、明道学家们推崇为“亚圣”。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诸侯间互相吞并,战争频繁;可是他却“述唐、虞、三代之德”,主张“法先王”,行“王道”、“仁政”,不为当时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论坛》2013,(9):68-69
正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受业子思(孔子的孙子)之门人"(《史记·  相似文献   

3.
儒家五圣     
"儒家五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儒家五圣在儒家学派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  相似文献   

4.
作家简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县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的《孟子》,(共七篇),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民  相似文献   

5.
明清曾子故里之争及其余波李常松李莹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是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颜子、孟子合称“四圣”。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公元627年到...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仁政思想与表达艺术关耳孟子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系孔子嫡孙。孟子一生推崇孔子,继承宣扬孔子仁政思想,某些思想且有发展。他孜孜以求,致力发展儒学,被后人称为儒家的“正统”...  相似文献   

7.
1 古代唯心主义人性论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先秦时代,孔子的"性相近"开了"性善论"之端,最早提出"性善"学说的是子思,孟子也是性善论者,但与子思的学说又不尽相同。孔子的"性相近"是有发端意义,但他没有明确提出"性善"学说.子思才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性善论"者。子思的《中庸》开篇写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天命为上天之所命,人所有的天命就是人性。人能按照人性之德而行,就体现了人道,体现了人道就达到了"至诚"的神境,"至诚"之人就能发挥人的善性。子思还借孔子之言全面阐发儒家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档案]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 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列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是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影响很大的人物。《孟子》一书早已被中国学者和外国传教士介绍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一根据《韩非子·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可见自孔子死后,直至战国末期,儒家派别甚多。但八派之中,影响后世最大者,厥惟孙氏(荀卿)之儒与孟氏(孟轲)之儒。而孟子上与子思(孔伋)之儒、下与乐正氏(乐正克)之儒都有师承关系,所以从子思经过孟子再到乐正克,就形成所谓“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的主要精神何在,可由孟子与荀子学说要点的对照比较而得知。我们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从唯物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的是荀子;从唯心方面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的是孟子。孔子论人性,只讲“性相近,习相远”。荀子则以为人性本恶,因而注重“礼义法正”的外部约束;孟子则以为人性本善,因而注重“善端扩充”的内部省察。应用到教育方法上,荀子注重“师法权威”,孟子则注重“启发诱导”。因此,孟子的思想,大体说来,其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从性善论出发的),其方法是内省的(甚至是神秘的)。这是  相似文献   

10.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高徒之一。在《论语》中被少见的称为"子",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在《论语》中,提到曾子的名字达17次之多,其中,记载他的言论多达15条。曾参父子同为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感情更为深厚;他为人朴实敦厚,有传承儒家学脉的高度责任感;他提出和阐发的孝道、诚信、修身、担当等见解,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将孔子"一以贯之"的学说慨括为"忠恕",表明对孔子学说理解透彻,深得要领;孔子的嫡孙孔伋拜其为师,足见他已具备儒家学术传道者的崇高地位;后世尊其为"宗圣",也是对其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统传道宗师地位的褒奖。这都有力证明曾子对《论语》成书做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子思名伋,孔子之孙,约生活于战国初年。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孟子·公孙丑》载其曾受到鲁缪公的优礼,《史记·孙子世家》中说他“尝困于宋”而作《中庸》。另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子思曾有著述二十三篇,但今已佚失,仅在《礼记》中残存了《中庸》一篇。可见,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子思可供我们研究的材料实在是太少了。但是,从儒学发展的高度来看,子思前承孔子,后续孟子,在整个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确实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而后孟子又一次推进了儒家学说的发展,孟子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性善论"。他这一理论观点成为了儒家学派发展的一个思想基础。通过阅读《孟子》这一书,本文将从孟子主张的性善论角度来论述人性本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学者对《孟子》的成书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其一,该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合著;其二,该书由孟子自著;其三,该书由弟子追述而成。孟子的仁政主张、性善论和教育观,表现出孟子率直的个性和重教思想,这跟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中庸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于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内涵极广,既是指导孔子认识社会的世界观,又是他处理社会问题的处世哲学。其后子思在《中庸》一书中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使之充实完善并系统化。之后孟子继承并大力阐发了子思学说,使中庸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至圣孔子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自汉以来,他的学说成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亚圣孟子孔子学说的正宗继承者。《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孟轲之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的门人 ,是孔子以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权威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 ,在战国各派纷争中独树一帜。战国时期 ,数雄并起 ,各诸候国都在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发展 ,以求独霸中原 ,与此同时 ,“士”人代表各自的阶层、立场 ,对政治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或著书立说 ,或周游列国 ,寻求诸侯国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曾游梁 ,说惠王 ,不能用 ,乃见齐宣王 ,宣王尊之 ,但终不见用 ,归而著书立说 ,述孔子之意。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 ,是孔子学说的发展。他主张“王道” ,行“仁政…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逻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逻辑思想周文英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曾任齐宣王的客卿,终因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论学,著有《孟子》一书。孟子自称私淑于孔子①,他极力宣扬孔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站在“士”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出一系列“仁义”主张.他希望封建统治阶级能“得其民,得天下”.他始终用他那套“仁者无敌”的主张,及其争取民心为主的政治斗争口号和策略,为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而奔走游说,出谋献策,他的学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具有比校进步的民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子思学术源于何人,一直是一个学术界纷争的问题。该文经过对子思生卒年的详尽考察以及对子思生平活动的排列,认为子思的启蒙教育得益于家人,儿童时期的教育得益于乃祖孔子及其孔子的某些弟子,少年时期受到子游的影响较大,青年时期曾子成了他亦师亦友的导师与密友,而中年起与曾子、子游及其他孔子弟子共同总结孔子井翻的儒家学说,使儒学成为一个更有系统的学术派别。因此,子思之所以能成为承继儒学的主要传人,正是他源于多种学术继承和总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孟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2):F0002-F0002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弟子将其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