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1):46-49
“九五”期间,河北省努力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市场供应充裕。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6%,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集约经营等深层矛盾和问题,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呼唤     
农业 "九五"期间,河北省努力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市场供应充裕.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把实施农村产业化技术培训工程作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主要措施,采取多种方法,搞好农村产业化技术培训工作,形成了以县成人总校为龙头,乡镇成人学校为辐射,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速农村产业化技术培训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是实现农村第二个飞跃的必由之路,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是建设经济强县的重大举措。而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和速度.而且…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刘德深,王秀玲农业产业化,作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措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分散经营与实现规模效益、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几方面深层次...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社会有效供给,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必由之路,更是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现就农业产业化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谈四点粗浅体会。一、农业产业化与人力资源(一)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作为中国农民的第三次伟大创造,既是农村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又是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农业实现新的飞跃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交”对于人多地少、经济欠发达的农区来说,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畜牧业,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我省当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在稳定基础上促农增收最具潜力的突破口。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利益机制、政府行为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渔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道路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渔业的根本方向.也是实现宁波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条件充分认识渔业产业化乃至整个农业产业化同现代农业的辩证关系.更无条件充分认识产业化与市场经济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之后,在农村经济两个转变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又一次重大的变革。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重新组织化,构建新的产业经营方法,新的产销制度和多元利益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通过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分析和成功经验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在调整过程中要走好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几步棋。要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小城镇建设应因地制宜,东部重点可放在建设农村工业小区和发展农村小城镇上,中西部地区宜重点建设县级以上城市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建制镇。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文明与进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一、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二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两个历史性转变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强农民职…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相对的资源劣势均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只有充分利用目前农产品过剩、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出、农民收入结构与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利条件,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 《职教论坛》2002,(15):14-16
一、充分认识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二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这两个历史性转变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提高亿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但农村、农民问题仍是我们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以从重量向重质转变,积极调整农村和农业结构是应对这一变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同样的经济增长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资源、资金的双高投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一种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串,科技贡献率,管理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前者是粗放型的,后者是集约型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江泽民同志在考察河南的农业和农村时指出,“农业也要狠抓两个根本性转变”,同时强调要特别重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什么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呢?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一)D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劳动分工深化的必然产物,其形成是农业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它是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培植龙头企业,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又一创新,是解决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层矛盾的现实途径,也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工作,在1995年以后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都强调部署了农业产业化工作。为此,福州市加大农业产业化调整力度,发展规模化经营,实行区域化布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福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近几年来,福州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产业化主导产业正在农村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职教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今天,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才素质观,保证教育资源持续发展,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田伟元赵世清张秀华认真研究当前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和具体工作路数,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际,着重从两个角度展开讨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