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我听见母亲的歌声那个时候起,音乐就永驻我心间了。”米·尤·莱蒙托夫写道。诗人莱蒙托夫很有音乐才能。正由于诗歌才华和音乐天赋的这一和谐结合,产生了绝妙的、迷人的诗歌。“当你读着出自莱蒙托夫笔下的每一行诗句时,你仿佛在听着悦耳的和音,注视着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上面奏出和音的震荡的琴弦。”维·格别林斯基写道。莱蒙托夫终生对音乐怀着强烈的爱。他的诗歌的才华又成为许多俄国和苏联作曲家创作灵感的源  相似文献   

2.
1830年夏天,16岁的少年诗人莱蒙托夫跟着外祖母来到莫斯科近郊的谢列德尼科夫庄园。在这里,他爱上了18岁的少女苏什科娃。这可能是诗人的第三次恋爱,  相似文献   

3.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莱蒙托夫1814年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哈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受匿名信的侮辱,而与法国大革命的逃亡、禁卫军官丹特士进行决斗。普希金在决斗中受了重伤,29日逝世,死时38岁。莱蒙托夫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至极,当即写下了名的诗篇((i寺人之歹盼。诗人对杀害普希金的凶手投出了匕首般的诗句,激怒了沙皇,震惊了整个社会。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自安排下,他被流放到高加索。由于外祖母的奔走,诗人于1838年4月回到彼得堡。1840年2月有人煽动法国公使的儿子巴兰特与莱蒙托夫决斗。决斗中对手没有击中,莱蒙托夫朝天放了一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837年3月中旬,莱蒙托夫因“大逆不道”的诗篇《诗人之死》被判处流放高加索,行将离开彼得堡。这一事件使对他宠爱备至的外祖母伊·阿·阿尔谢尼耶娃大为震惊。在莱蒙托夫启程前夕,她向教莱蒙托夫习画的画家扎鲍洛特斯基订了一幅外孙的画像。这幅肖像不久就画好了。然而,无论是这幅画像,还是他的其它画像,都不能把同时代人所记述的诗人心灵的火花,激情和忧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莱蒙托夫的扑朔迷离的画不仅对他的同时代人是一个谜,而且对他以后的几代人也是一个谜。这个谜,现在被莫斯科的女画家柳·尼·沙塔洛娃猜出来了。她证明,诗人所有的画都是一部用秘密线条精心写就的日记,其中反映出他全部最隐秘、最亲切和最珍贵的东西。每一幅素描都与诗人私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相对应。柳德米拉·尼古拉耶夫娜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说法,而且几乎把莱蒙托夫的图示日记全部融会贯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大诗人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于1814年10月2日夜诞生于莫斯科。其父尤里·彼得洛维奇出身于古老的没落贵族,是一名退休的大尉,在土拉省拥有一份不大的产业。诗人的母亲,玛丽娅·米哈依罗芙娜·阿尔赛尼叶娃是一个富有的名门贵族的独生女。诗人的外祖母对女儿这桩非门当户对的亲事十分恼怒,便迁怒于女婿。莱蒙托夫一家在莫斯科一直住到1815年春末初  相似文献   

7.
在莱蒙托夫短短的一生中,他对三位女性产生了较为热烈的爱情,并且为之留下了爱情组诗,她们是:苏什科娃、伊万诺娃和洛普欣娜。不过,“对于莱蒙托夫的生平有重要意义的只是他对瓦尔瓦拉·洛普欣娜的爱情,这爱情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相似文献   

8.
曾思艺 《世界文化》2010,(11):20-22
《矛盾而迷恋的爱——莱蒙托夫少年时期的爱情及苏什科娃组诗》一文(见《世界文化》2010年9月刊)所说诗人对苏什科娃的爱,主要还是一个少年对一个美丽的青年女性自然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天才的少年诗人对理解自己的知音的寻觅,这种爱尽管热情,但不炽烈,更由于女方不理解自己而深感失望,因此即使失恋也不会痛彻心扉,但他随后对伊万诺娃的爱,却是激情满怀,发自心底的。  相似文献   

9.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经历了大半辈子的苦难和挫折,在电影艺术的殿堂里苦苦追寻了40多年,现已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有什么比得到世界级嘉奖更为欢欣鼓舞的呢? 罗曼·波兰斯基第一次出任嘎纳电影节评委是在他34岁的时候,第一次担任嘎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是在1999年,这位将大部分生命献给了电影事业的法国导演没想到,在68岁这年,他第一次夺得了金棕榈大奖。手捧奖杯的这个时刻,不能不叫他激动得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诗人亚·勃洛克称俄罗斯文化为综合体是不无道理的,他写道:“我们可以列举文化中珠联璧合的无数实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如:普希金和格林卡,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莱蒙托夫和鲁宾斯坦,果戈理和费多托夫等等。俄罗斯的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弗·斯塔索夫说,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是亲密无间、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研究俄罗斯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化巨匠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巴·费多  相似文献   

12.
&;lt;塔曼&;gt;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一个短篇,为草婴先生译成中文不过9千来字.说确切点,它是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lt;当代英雄&;gt;中的一个章节.&;lt;当代英雄&;gt;结构上独具匠心,自成一格,由五个可分可合的中短篇小说结集而成,&;lt;塔曼&;gt;即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沙皇黑暗统治下: 诗人普希金死于决斗,三十八岁广 诗人雷列耶夫被处纹刑,三十一岁。 剧作家格里鲍耶陀夫遇害,三十四岁。 作家别斯士舍夫被押当兵死亡,四十岁。 诗人奥托耶夫斯基被押当兵死亡,三十七岁。 诗人波列查耶夫被折磨而死,三十三岁。 诗人莱蒙托夫死于决斗,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婚姻和家庭生活(1)列宁的化名(2)列’犷喜爱的作家(3).成才之路·为青年作家开列的一份书单(2)欲做科学家(4)科学家自学成才的诀窍(5)目的和理想(6) .作家与作品。马克思的爱情诗:《给燕妮》(三首)(1)拜仑诗二首(i)英国诗坛的流星—拜仑(1)艾米莉·勃朗特诗二首(2)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的文学生涯(2)彭斯诗抄(3)寻访彭斯的足迹(3)莱蒙托夫诗三首(4)俄罗斯大诗人莱蒙托夫(4)裴多菲诗抄(5)裴多菲小传(5)费特抒情诗三首(6)费特和他的抒情诗(6)法国文坛上的巨人—维克多·雨果(i)罗曼·罗兰与鲁迅(3)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路易·阿…  相似文献   

15.
对广大影迷来说,西班牙著名电影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的名字已不再陌生。去年,他的影片《母亲纪事》曾获七项哥雅艺术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一届欧洲电影节大奖等众多奖项。现今,该片又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一时间佩德罗成了媒体采访、报道的焦点人物,他的“希望”制作中心的电话铃声不断。这一切并非来的突然,而是他在*+年的导演生涯中,执著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果。平凡的经历佩德罗出生在西班牙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做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两个姐妹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唯一能使他开心的是看上一场过时几年的电影,不管是喜剧片、美国西部片、还是侦探片,他都爱看。弟弟阿古斯丁小他,岁,也是电影迷。佩德罗崇拜丽塔·海华丝和埃娃·加德纳。-.岁时,佩德罗只身来到马德里。他在电影学校做了一段时间的零工之后,被录用为行政管理人员,一干就是-*年。其间,他拍摄过几个短片。他说,当初之所以接受这份工作,就是为了有一天能买一台/‘0)# 1 型摄象机。后来,他辞掉了工作,开始自己写剧本,同时兼做导演、摄影、演员以及配音等。在阿古斯丁的帮助下,他终于在-21+年拍摄出第一部电影《佩比、露西、博姆及其他女孩》。这是他一次技术上的...  相似文献   

16.
季明举 《世界文化》2007,(11):38-41
18-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间盛行决斗的风习。许多著名作家,如格列鲍耶托夫、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等都有过多次决斗的冒险经历,其中普希金、莱蒙托夫还因决斗断送了性命,给后人留下莫大遗憾。俄国的决斗史,称得上是一部集死亡、荣誉、崇高激情和道德堕落于一身的悲剧史。  相似文献   

17.
前些年文学界有句名言:“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时下,写诗的也不多了,据我所知,一些著名的或准著名的诗人,早已纷纷改弦更张去写散文、小说,乃至电影、电视去了。有的诗人则专门从事杂文、随笔的创作,报刊上经常看见他们的大作,时不时又会有非诗歌的作品结集出版,读者往往只能从他们的大名上联想到他们曾经是诗人。而大卫则不同,恕我孤陋寡闻,我至今也没有读过他的一句诗,而竟是从他的随笔里读出他是一位诗人的,因为他的随笔里就洋溢着逼人的诗意。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英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生都与大英帝国紧密相连,他的作品大都渗透了浓浓的帝国意识,因此,吉卜林获得了"帝国诗人"、"帝国鼓手"等称号。但是,时移世易,他露骨的帝国立场使他受到冷落,他的名字逐渐变得陌生。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兴起,在沉寂近百年后,学界对吉卜林再一次兴趣盎然,各种学术刊物上,吉卜林的名字出现得频繁起来。2007年,为了纪念他获得诺贝尔奖一百周年,英国特别拍摄了根据其自传改编的电影《我的儿子杰克》。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妙语连珠章士法在纽约的一次宴会结束时,马克·吐温连珠炮般地回答人们向他提出的问题。他说:“写作当中,一个人自己说自己的事,通常比别人来说关于他的事更有力,更有戏剧性。”有人打断他的话,问“假如有一个人死了,由这个人自己来说他死了更有力吗?”...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导演黑泽明那魔法般的创作精神和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无不给观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他所执导的许多有分量的影片,大大提高了日本电影的国际声誉,为日本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黑泽明生于东京,由京华中学毕业后先学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