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武术学科研究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武术学科的研究内容,对武术的概念与分类、武术的学科体系框架、武术产业与市场、武术管理、武术与奥林匹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武术技法和技理以及武术的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武术运动包含两个部分,传统的竞技武术和新兴的大众健身武术。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要坚持推广与传承的结合,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一体两翼的结合,以及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推广与传承的结合使得我国武术的延续成为了可能。开发与保护的结合丰富了我国武术体系。一体两翼的结合为我国武术指明了方向。武技、武德与武术文化的统一是我国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武术礼仪曾是古代武术传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现代武术发展更需要武术礼仪,它对习武者的道德培养与武术修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虽然武术的推广、普及与提高已取得了极大进步,但是武术礼仪的传承与发展却出现诸多问题。此时研究武术文化,将对传承与丰富武术文化,发展现代武术礼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回顾武术礼仪的历程,探寻武术礼仪的历史脉络,分析现代武术礼仪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礼仪文化,构建现代武术礼仪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武术礼仪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规范礼仪文化的重要意义入手.对礼仪的文化内涵以及武术礼仪的规范与内涵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规范与统一武术行礼方式;突出武术标识,体现民族风格;设制武术服装与颜色;武术礼仪与武术成绩挂钩;组建专门武术宣传机构以统筹武术宣传活动;翻译武术礼仪文化,进行国际推广;对运动员进行培训,强化武术礼仪作用;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5.
":大武术观"和"武术标准化"的提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窗口。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文化的武术与体育的武术;武术国际化与本土化这三大问题予以客观的思辨。认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要注重两者的共同发展;武术属于体育,却又高于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武术的体育属性,更要强调武术的文化属性;武术的国际化是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武术的本土化则是武术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具有文化、体育属性,从而派生了武术的教育价值.武术教育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大计,其文化定位问题又是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武术教育的学科定位为人文学科,武术教育的价值定位为文化传承与艺术审美,武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为道德教育与大众教育,武术教育的政策定位为文化自觉与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中理清武术功能演化的脉络。得出结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因素决定着武术功能的演变,也决定着武术的发展方向 武术功能的多元化决定着武术发展的多样化 武术"技击"功能的弱化导致了传统武术的失落和社会武术的萎缩。提出:武术本质功能的"技击"必须得以更好的承继,才能促使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契合,改革学校武术教育的竞技武术模式,使学校武术教育成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桥梁和纽带,从而恢复武术原貌,夯实竞技武术根基,以期实现社会武术与竞技武术并蒂开花。  相似文献   

8.
武术学术研究评鉴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丕相  马剑 《体育科学》2008,28(2):63-67
研究目的:评鉴武术学术研究的历史成就,规划武术学术研究的战略方向.研究方法:资料法、历史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论与建议:武术学术研究成就包括有武术应用技法经验的总结;武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武术基本理论的成型与分化;对武术本质(概念)的反思与争鸣;国家组织全国范围的武术调查研究;武术学术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等.当代武术学术应深入人文及其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当代武术学术应深化技术理论研究;当代武术学术应上升到"国学"层面开展研究;当代武术学术应开展独立学科体系的当代研究;武术学术应进入世界高等院校的讲坛.  相似文献   

9.
朱君 《体育科学》2013,33(1):84-88
以辩证唯物主义本质与质变理论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武术的本质及质变进行全面剖析.研究认为:1)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此属性在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产生根本的改变;2)武术的质变是部分质变,并没有影响武术的本质属性;3)对武术套路的定位不准,一度把武术套路当成武术本身是影响人们正确认识武术本质的主要原因;4)厘清武术与文化,武术与体育以及武术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准确把握武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与孔子学院具有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共同诉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具有可行性:武术与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具有耦合性;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是对孔子理念的秉承,有助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练习武术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以促进武术和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基点,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是: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少儿武术套路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在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实践中必须结合少儿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在少儿武术套路的训练方法中主要通过规格、劲力、节奏三步进行,从而提高少儿在武术套路动作演练中的竞技能力水平,促进少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峨眉山武术的历史资料,走访了许多峨嵋武术专家,总结出应走峨嵋武术与格斗运动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竞技武术运动员负荷强度与耐力水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根据武术竞技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负荷形式,通过血气、血乳酸、血红蛋白、遥测心率等12项指标的测试观察,对运动员在演练过程中的供能能力和体力分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进而研究分析了在演练过程中的心率变化规律,以及训练中与比赛中的不同强度。使教练员可直接通过心率变化曲线来评定运动员的耐力水平、负荷强度,以判别运动员的奋力程度。  相似文献   

14.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15.
竞技武术C级跳跃难度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东  郭志禹 《体育科学》2006,26(9):47-50,71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讨论了武术C级跳跃难度的运动学特征及动作特点,发现腾空摆莲720°成功率最低,选择人数最少。旋子转体的成功率高,但完成的人并不多,主要是该动作的结构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建议在跳跃难度的训练中可以通过提高动作旋转速度达到规则要求的旋转角度。研究还发现,部分C级跳跃难度动作的分值设置不科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在高校进行武术套路练习一学期以上的100名年龄在18—23岁女生的跟踪调查,分析了高校女生肥胖的体型特点,从健身、肥胖机理及饮食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武术套路锻炼对高校成年女性体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促进武术通过广西向东南亚的发展,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提出建设中国武术文化场域,提升中国武术的符号价值。在充分认识和理解东盟各国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以及本土武术文化基础之上,通过加强武术词汇翻译,提升武术传播者的东盟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儒家文化圈”文化共通之处,发挥中国武术文化内涵之用;激发武术文化场域各要素间的有机配合,推进官方及民间武术传播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本身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理念及教育价值。调查武术课中的武德教育在高校中的运用现状能够使我们更加了解武术武德教育的现状。本研究对5所高校选修武术课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认知水平上,对武术技术碑作偏重较多,对武德及武术礼仪认知较少,未形成合理观念;在课程教学方面,大学武术课对武德教学均有涉及,但未能形成较深的教学效果,需要加强内容及方式的设计;在自学方面,教师需要增加武术相关理论书藉及网络学习渠道的推荐。  相似文献   

19.
试述武术与全民健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术自身特点,论述了武术进入全民健身计划的可行性和措施,旨在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省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高频心电图测试,结果发现:运动员组安静心率较对照组低.HFECG时域指标Q-T问期延长,二均有显性差异,HFECG功率谱分析显示高频频段相对能量增加。提示运动员和普通人HFECG有一定的差异,长期从事武术运动可改善心血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