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当今的年轻一代学生是在数字和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常被称为“数字一代”.国外有研究者指出“数字一代学习者”具有和上一代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特征,他们偏好技术,喜欢交互,爱好分享,擅长多种任务等;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数字一代学习者”在使用技术的方式和偏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年龄来区分过于武断,呼吁更多的实证研究.在综述了有关“数字一代学习者”的文献和相关实证研究之后,作者发现当前关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争论其实可以解释为宏观研究取向和微观研究取向的差异.基于国际的相关研究,作者提出“数字一代学习者”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同时提出了“数字一代学习者”的界定标准,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五个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学习成果认证是数字时代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教育治理方式,不但有助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加快教育数字化进程。质量保障是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的核心,根据学习成果的来源及其在质量保障上的差异,各类学习成果通过认证进入资历名录的方式不同: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可采用机构认证的形式直接进入资历名录;非正规教育学习成果可采用证书认证和课程认证相结合的形式,通过直接或评审的方式进入;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则可采用个人申请认证的形式,通过评审的方式进入。基于此,可构建起数字时代的学习成果认证模式,其包含终身学习层、学习成果认证层、数字化资历名录层三个层级,并由资历框架标准制度体系、数字技术支撑和安全体系提供保障。未来,我国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建设可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和行业资历等级标准顶层设计,二是制定以质量保障为核心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体系,三是设立面向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机构,四是建立基于学习成果认证的数字化资历名录,五是促进数字赋能的学习成果认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个人学习终端的普及,学习用电子读物得到迅速发展。国际与国内标准化组织(ISO、CELTSC)电子课本标准研制项目开始启动,并试图从内容描述、内容展示与内容包装等层面,规范电子学习读物的设计。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从内容描述角度超越数字阅读,力求兼具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的双重特性。电子课本的内容包装设计基于相关数字阅读与数字学习标准的特性分析,以电子课本信息模型为核心,从连接阅读与学习的角度,解决了电子课本资源组织、内容结构、包装方式、元数据等问题,满足电子课本在数字化学习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心理模型为视角,外语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建构不同模型的在线心理运作过程。心理模型是外语自主学习的认知基础,也是判断学习者外语自主学习是否“富有成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根据资源偏好和学习难度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资源,是数字教材应该具备的功能。上世纪末梅耶等人提出的多媒体学习原则,曾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为数字原住民设计数字教材时,这些原则是否依然适用?该文以72名小学生作为被试,研究他们对资源类型、组合方式和难度的学习偏好,从而验证梅耶理论对数字原住民的适用性。结果发现被试的偏好选择与梅耶的多媒体学习原则基本吻合,但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该文的结论为数字教材中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策略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6.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效果如何,需要依据深度学习目标,明确评价标准展开评价.综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SOLO分类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程结果目标分类等理论,形成数学深度学习评价标准,以轴对称变换深度学习为例,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多维评价,促进深度学习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的定义和内涵,结合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基于自适应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探析,提出以示例演练、情景探索、实践教学和数字资源建设和运用为组成部分,构建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新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出现,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新革命。而今,随着便携式数字化产品的日益普及,移动学习方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以当前在大学校园普及的数字产品MP3播放器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使用数字化产品学习的现状,并提出数字化产品应朝着支持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变革了资源开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急需改变。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应用于矿业工程学科的数字场景体验式教学方法,梳理并融合专业知识体系,运用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技术,以真实世界与真实任务为依据,开发数字场景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教学云平台;形成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采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在数字空间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效果,利于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字鸿沟最初是描述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群体信息技术渗透率的差异,近年来其判定标准逐渐从外部的网络接入演变为内在的心智投入。基于上海39所高校64949名本科生样本的研究发现,"旧数字鸿沟"接近弥合,仅户籍在农村或乡镇的学生新买电脑或开通宽带的行为显著高于城市生源。"新数字鸿沟"更为突出:女生在线上学习时看小说或玩游戏等娱乐行为显著高于男生;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线上学习的专注力与持久度均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农村生源在全部6项指标上都面临比城市生源更严峻的挑战。通过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变量之后,网络接入对本科生在线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影响甚微;但"新数字鸿沟"使用偏好与投入程度各项指标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都显著,效应值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